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首先說下,這次很多比較好的新股衝突了,小熊貓個人是先準備打新全力 沛嘉醫療,預計5月第一週開始招股,可能是5月5日。搶不上額度的資金再去考慮打新其他的股票。


在很多to c的服務行業裡面會經常有一句話叫做 “顧客就是上帝”。

然後在金融這個行業裡這句話的理解又是另一層意思。顧客就是上帝,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那比較有錢的高淨值人群,這是高淨值的客戶對於那些金融公司的人來說確實是如此,無論是銀行保險還是券商都是如此。


保險我們不說,這個領域涉及的不多,說銀行,為什麼國內的一些銀行會設置vIp通道?為什麼一些香港卡總是說這30萬50萬的資金門檻?諸如像渣打,匯豐都需要50萬,存三個月才能辦理。連恆生都需要10萬或者30萬。的確,他們是在篩選客戶,過濾出高淨值的部分人群,因為人員有限,如果門檻過低,比如只需要1萬塊,那麼各種大爺大媽們們都來開卡了,首先是服務人員有限,服務不過來這麼多人,其次是成本,因為從這些資金量比較少的小散戶的身上,他們賺不了錢,反倒有可能是賠錢,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同樣是服務一個人所花的時間,一個資產存款100萬的百萬富翁,可以頂100個資產存款只有1萬的客戶,服務好一個千萬富翁頂1000個資產存款只有1萬的客戶,那對於他們客戶經理來說,只要服務好100個千萬富翁,那就相當於是管理了十幾個億資產客戶人群。可以達到他們的業績目標,比起管理1萬個資產只有1萬的小戶來說,確實是省心了不少。所以對於服務這兩類的人群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這裡我們主要說一說美港股券商,放在四五年前,香港一些券商開戶非常的麻煩,而且門檻也比較高,特別是一些中資的券商,以及某些香港的券商

。也正是因為這幾年的互聯網券商興起,打破了一些中資港股券商以及香港本土券商的一些壁壘。


要說到這些港股的券商以及投行,實際上那邊的業務也很多,香港那邊的金融業比大陸要發達,他們的銀行保險券商不是像中國內地這樣分離開來的,

比如他們的銀行,有些人發現香港銀行怎麼也能交易美股港股呢?不是券商幹了活嗎?香港那邊銀行保險券商,在同一個金融機構裡面沒有分的,特別的細,銀行既可以幹券商,又可以幹保險,也可以做自己本職銀行的活兒。


面對散戶的開戶這個是叫做券商的經紀業務。然後對應出來的就是經紀人,他們的經紀人權力很大的,當然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風險,比如有些券商你沒有對應的經紀人,就是拿不到一些特定的套餐;有些你沒有經紀人,你就拿不到額度以及高倍數的槓桿。有些人卻把別人當做自己的客服,其實我想說:他如果看你不爽你這個賬戶可能基本上就廢了。因為你的很多東西的審核是要靠經紀人的,沒有經紀人你將寸步難行。


在香港那邊開戶是需要有經紀人的,並且還需要有見證人,不管你是開香港銀行還是開香港券商,很多都得是見證開戶,而且給你見證的人必須的相關持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香港卡或者賬戶都得親自辦理,有些在家裡辦的見證不僅是視頻還需要有律師。大部分的香港券商也是如此,都要錄一個視頻之類的,見證的目的就是要保證身份證明與你本人是一致的,有些人說一些券商(特別是香港券商以及中資港股券商)開戶慢,也正因為如此,因為每一個見證開戶的都需要人工審核,見證不一致或者證件沒拍好的都給你退回了。之前有些券商內部人士和我們講過,像那些中資券商以及香港本土券商,每天能夠審核十幾個人已經是極限了,基本上每天能審核的都在個位數。

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香港的金融業雖然發達,但是互聯網程度低,這幾年在大陸這邊也是一些互聯網券商發展蓬勃的階段,諸如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玖富證券都已經成功的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了,大陸人掀起炒美股港股的熱潮,也就是這幾年發生的事情,確實是因為渠道,並且這些券商服務也做得很好,開戶速度又快,幾乎每一道流程都被他們用網絡技術給加速了。面對資金量比較小的散戶,這確實是福利。


一些香港本土的券商以及中資的香港券商,他們的科技含量就遠遠跟不上,並且對於一些非頭部的券商,他們也不願意花這個資金去開發一整套的系線上系統,因為券商他們是要計算成本的,如果這個東西做出來沒有那麼多人用,那就白花錢了,寧願保持現狀,畢竟經紀業務賺錢能力有限。


等之前有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香港本土券商Funderstone Securities證券

,現在都已經停止開戶了,就是因為他們每天只能審核2-3個人,現在已經堆了才100來人就被叫停了(當然已經在群裡的人還能繼續開戶,恭喜你們了),1個月下來也才開出了20多戶,不過也是因為只能線下開戶以及網絡視頻開戶比較慢的原因,但科技落後並不代表他們窮啊,95孖展,額度充足,還有並且還有資金給一些互聯網券商去借錢,畢竟也是一個在香港二十幾年的老牌券商。銀行給他們面子,貸款容易,而且發放的錢也多,康方都沒把額度給搶光,而且現在送客戶也不要,吃飽了撐住了,也確實因為服務不過來,這也是很多香港本土的券商以及中資的香港券商的現狀。有些券商你給他送客戶,他也不要,因為小散戶的服務成本太高了,人家寧願要一些大戶,這樣的券商還不少。


其實這些金融機構,他們的賺錢方式是很多的,比如對於新股來說Ipo的承銷和配售,新股承銷業務特別能賺錢。經常看到照顧書的朋友也會發現,很多新股的承銷商以及保薦人不就是自己在用的券商嘛,確實如此。其實對於一個券商來說做新股承銷業務,比起做散戶的經紀業務要輕鬆很多。


比如最近正在招股的RITAMIX,馬來西亞賣飼料的字母股。

他的招股書顯示上市花費的包銷佣金及費用總額、連同聯交所上市費、證監會交易徵費、聯交所交易費、法律及其他專業費用、印刷費及其他與股份發行相關開支估計合約5520萬。


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這確實賺錢多了,找公司去香港上市,報銷一筆就能賺個5000多萬,淨利潤千百來萬肯定是有的,他這麼賺錢的活,也不是每個券商都能做的,現在很多券商也正在轉型往這條路走,照他們的話說散戶身上能賺幾個錢?其實這點從老虎的財報已經能夠發現了,之前有分析過老虎的q2財報,老虎自從2019年開始做美股Ipo的承銷,他們的佣金收入佔比就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了,反倒是新股承銷業務以及資產管理逐漸的成長和壯大,越來越賺錢。有興趣的也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他們的財報,之前小熊貓這裡曾經有過一篇文章分析


帶你看美股港股互聯網券商L虎證券Q2財報,營收1290萬美元,同比大增88%

但是港股新股裡面一些新股的保薦人以及承銷商主要還都是一些比較大的中資券商以及香港本土券商,或者國際投行為主,這也是因為券商本身的實力以及相關的資質。有些公司是求著一些券商或者投行去幫他們包裝上市呢,有些券商還不斷的去求著一些公司讓他們去上市呢。這裡涉及到的東西都很多,不去仔細的展開說明。

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這裡要表達的意思是,一些券商或者投行根本都不看重他們的經紀業務這塊,所以在這些券商開戶的門檻會非常的高,比如像著名的投行摩根士丹利,高盛這些,估計沒幾個在他們那邊開出幾個戶吧。

因為人家根本不在乎幾萬幾十萬塊錢資產的小散戶。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客戶多,反倒是負擔,因為沒有那個人員和精力去維護以及服務他們,這裡你也可以理解為為什麼富人都是請保姆做家務,因為有些事情是沒必要自己花時間去弄的。時間都是用來賺大錢的。對這些大券商來說也是如此.。就和前面說的,服務1萬個只有1萬塊錢的散戶,還不如服務一個資產過憶的大戶。前者所花的人力成本過高,還得去支付相對應服務人員的薪水,就屬於吃力不討好的活,性價比長產出太低了,所以人家更寧願去做報銷業務,然後一些國際配售的貨也更寧願去給到一些自己的核心客戶,當然他們的客戶也都是高淨值人群,這是毋庸置是疑的。


一些朋友經常會問國際配售,真正的國際配售就是去做這些券商或者投行的大客戶,然後他們是有資格和上市公司談判價格的,而不是是咱們市場上流行的這種券商給的閹割版的國際配售。這裡也只能說有錢人的賺錢方法實在是比較多,所以說一些朋友也不用惦記這個國際配售了,真正等你有錢了,當某一個股票你使用的那家券商做了保薦人或者主承銷團,你可以考慮找他們的負責人去拿貨。當然這裡800萬的pI認證是門檻。國際配售額度,一般找保薦人拿貨的,我相信是真的,畢竟人家做保薦人呢,保薦人都沒貨了,那誰還有貨?

淺談香港的券商業以及客戶群體(上篇)


這裡順便提一下HT香港證券5月份馬上就要推線上開戶,據說(傳聞,具體怎麼樣不清楚)是為了迅速搶佔市場,給用戶可以每個月8元會員費,然後可以港股打新好現金打新0手續費和融資打新0手續費,而且還免佣金,可能還有95孖展,後面他們會出發佈會,陣勢搞得還挺大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在發佈會沒有公佈之前,提前開戶的肯定是沒有這個優惠政策了。不過感覺他這麼搞,到時候系統肯定要崩,心理預期先跟你們說好,剩下的一些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政策出來也會在我的公眾號上面及時公佈,到時候盡情留意就好了。

後面內容下一篇再去寫了,不然這篇文章太長了,目前都已經3400多字了,讀到這裡也不容易。


下篇在4/30日0點之後發文。


請記得閱讀後點擊關注,精彩內容持續輸出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和或者轉發,歡迎大家積極地在項目下面評論轉發和留言,因為只有多多交流才可以更快的成長和進步。平時聊天的人太多,有時候消息回不過來,所以大家多通過在平臺上評論留言的辦法,來和小熊貓多交流交流吧,有在平臺上留言,小熊貓都會統一的回覆大家的。

個人已經用 “愛投資的小熊貓” 這個ID發佈了300多篇原創文,裡面也都提到了很多技術方法類的文章和觀點都是值得廣大投資者去學習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學習技術和方法,在全網搜索 “愛投資的小熊貓” 也都可以找本人。

本文均來自小熊貓的原創,純手打,都是根據自己的打新經驗總結出來的,原創不易,乾貨更需要珍惜,轉發有需要看的朋友是可以的。我們鼓勵這樣知識的傳播。如果大家有發現網上有大段抄襲本文的並且未署名來自愛投資的小熊貓,歡迎來向小熊貓這邊舉報和揭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