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的應急管理


危機中的應急管理

在我們的經典名著和史料記載中,經常會寫到一些出乎常理的事件,從而也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比如“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李廣射虎,中石沒鏃”等等。我們現今的生活中,也會有新聞報道:一位媽媽在情急之下能徒手抬起汽車,救出自己的孩子;小偷被發現後,逃跑的速度竟然能超過博爾特。

通過生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人在緊急情況下有一種生理上的應急反應,會有超量的能量爆發,這種超能量來源於腎上腺素。人在著急的時候腎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內臟的血液會優先補充到肌肉和大腦當中,人就會有超強的力量,而且身體的疼痛感和疲勞感都會被壓制,這在生理學上叫人體應急反應!

人的身體是通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一個應急反應系統,當人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身體會本能的形成一套高效應急反應,所以就有了那些看似無法完成的超能量事件,讓人擺脫了危險的處境。


那麼,如果把一個社會、企業或組織當作一個人體的來看的話,應急體系會有這麼高效嗎?力量有那麼大嗎?

首先從我們的國家層面上來看,為了加強對社會突發事故災難和突發自然災害的應對和救治救援,2018年3月正式設立了國家應急管理部,這標誌著國家應急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在這個時間,我們國家的應急管理依然面臨了新的挑戰,集中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 巨災風險防範面臨的挑戰;

我們國家總體上是處在北半球中緯度災害帶和環太平洋災害帶之中,我國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地震、海洋災害高風險區。由於特有的地質構造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難以預料的全球性氣候反常和難以控制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中國的自然災害特點是種類多、頻度高、區域性季節性強、災害損失嚴重。洪澇、乾旱、地震、颱風、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等,造成的損失點總量的80-90%。世界有記載的十大自然災害(死亡人數20萬以上)有6起發生在我國:


危機中的應急管理

1556年,中國陝西大地震,超83萬人死亡;

1920年,中國寧夏海源大地震,約23.5萬人死亡;

1931年,中國中部洪水,約370萬人因水溺、飢餓和疫病死亡;

1942年,中國河南、山東、山西等地乾旱饑荒,約300萬人死亡;

1943年,孟加拉洪災,約300多萬人死亡;

1970年,孟加拉“波羅”颶風,約50萬人死亡;

1975年,中國河南駐馬店大壩潰壩,約23.1萬人死亡;文革時期,沒有報道

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約24.2萬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海嘯,約23萬人死亡;

2010年,海地7.0級地震,約22.3萬人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