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弒母案嫌疑人竟靠假身份證在國內潛逃三年,這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2019年4月21號乘機時被抓,身上帶了30多張身份證。三年來,他竟然一直在國內活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涉嫌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被抓獲。警方透露,吳謝宇於4月21日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抓。身上帶有30多張身份證,通過網絡購買,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吳謝宇案時間線

2015年

6月底

吳謝宇通過網絡購買刀具、防水布、塑料布、隔離服、醫生護士服等

2015年

7月

案發後,吳謝宇數十次購買活性炭、塑料膜、壁紙、真空壓縮袋等,並通過手機短信、QQ等方式,向多位親戚朋友借錢,借款總額達144萬元

2015年

8月

吳謝宇偽造了母親的辭職信,向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提出辭職,之後銷聲匿跡。

2016年

2月5日

吳謝宇的舅舅接到吳謝宇短信,說他和母親要從美國波士頓回來,將於2月6日到達福建莆田高鐵站。家人接站未果,撥打手機發短信均無回應,親屬報案。

2016年

2月14日

福州警方發現受害人謝天琴被殺死在住處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緝捕。

2019年

4月21日

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抓

這起離奇案件因為“弒母”“高智商犯罪”“兇手案發前後的巨大反差”等標籤在互聯網上被反覆討論,幾乎所有人都確信吳謝宇已經逃至國外,因此,當吳謝宇在國內被抓的消息傳出時,關注此案的網友都深感震驚。

公眾最大的疑惑就是,在當前公民信息全國聯網而且公共場所天眼密佈的情況下,吳謝宇為什麼可以憑藉網上購買的30多張身份證,在國內潛逃三年之久呢?

吳謝宇為什麼能在國內潛逃這麼久?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系教授 王太元:

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身份證被濫用被錯用的問題。身份證是要去核對本人身份的,核對是什麼意思?第一是 拿證件認人,第二是查證身份證的出處。

身份證號碼共18位,第18位是校驗碼,也就是檢查核驗校對碼。但是, 誰都可以算出一個正確的18位身份證號碼來,也就是說拿上證件和照片,就能 找人能做一個除了技術手段之外都鑑別不出來的證件。過機器刷身份證的時候也可以刷出來,除非機器聯網,才會發現問題。

但是聯網狀態下,如果只是簡單刷證件不去認人的話,就更容易混過去。目前 只有刷臉能夠規避這樣的問題,刷臉的話百分之九十九都沒問題,就 肯定不會出現吳謝宇這樣的情況。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嶽屾山:

還有一個漏洞是:吳謝宇他買的身份證有可能是別人丟失的身份證,也有可能是偽造的。那 丟失的身份證是不是有相應的處理?包括身份證丟失之後,是不是有登記之後之前的身份證就可以失效的處理?這可能是身份證的管理機關需要做的工作。

來源: 新聞建外14號

——01——

4月25日,福州警方證實,涉嫌弒母后潛逃的北大男生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身上攜帶30多張從網上購買的身份證。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從2016年2月14日

,警察發現吳謝宇母親謝天琴的屍體——用塑料包裹數十層,每一層縫隙裡都放入活性炭吸臭,存放屍體的房間安放有監控,與電腦相連,可用手機隨時查看——到 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落網,這3年裡,人間蒸發的吳謝宇一直隱姓埋名地活動在國內,並非像傳言的那樣偷渡出國。

吳謝宇落網的消息,讓關注此案的人內心石頭終於落了地:

有生之年,終於等到逆子歸案。

但,吳謝宇為何要處心積慮地殺害相依為命的母親?他在殺害母親後為什麼還要假借出國之名騙走親朋144萬?案發後的這3年他躲在哪裡,歷經什麼?

伴隨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相信這些疑問將會一一揭開。

這起“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弒母案, 最詭異最恐怖的一點是:

哪怕在案發後,所有認識吳謝宇的人,都無法將弒母慘案和他聯繫起來。

因為,這個嫌疑人太完美了。完美到所有靠近他的人,都找不到他的任何缺點。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2——

在外人眼中,吳謝宇是個怎樣的人呢?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①強大自律,懂事有禮

鄰居們說,吳謝宇自年少時,就表現得和別的孩子不同。他很少加入大學孩子們無聊幼稚的遊戲,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

但他又不是書呆子,非常懂禮貌。鄰居去他家,他會熱情而禮貌地打招呼,然後馬上坐下來專心學習。

②天賦秉異,才氣逼人

老師們說,吳謝宇簡直是天才級的人物,一些老師都要思考許久的難題,到他那裡都是一眼洞穿。最難得是,他文科理科都出奇得好。

初三物理競賽,他榮獲福州賽區三等獎,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入福州一中,被稱為“宇神”;

高二時榮獲福州一中最高獎學金,高三時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北大經濟學院;

大一時榮獲北大“三好學生”;大二時,榮摘北大“廖凱原獎學金”;案發前,還在校外英語培訓機構學習GRE,獲得 排名全球前5%的極高分……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③理智冷靜,有愛有趣

同學們說,吳謝宇是超級學霸裡少有的 高智商+高情商的綜合體。他每天晚上11點準時休息,早上七八點準時起床,上課坐在前排,發言活躍,平和待人,性格穩重,超級nice。

他從不因為自己成績優異高高在上,碰見相熟同學熱情打招呼,好朋友過生日他會送上祝福,女同學有急事他會鼎力相助,籃球打得非常好,因扣籃完美被尊稱為“籃板大師”。

④孝順懂事,堅強成熟

親戚們說,因為成績優異,懂事體貼,吳謝宇一直是母親的驕傲。2010年,他的父親患癌去世後,吳謝宇和母親度過一段艱難時期,但母子相依為命,關係融洽。

怕母親孤寂,上大學後,吳謝宇幾乎每晚都會和母親通電話,彙報自己的情況。警方的調查也顯示,吳謝宇在人人網上轉發一張圖片,圖片中央的英文字母是:

Love u mom。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案發後,吳謝宇的一位老師感慨萬千地說:

如果非要說這孩子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他壓根兒沒有缺點。

但,如果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上面那些評價,不難得出的結論是:

嫌疑人吳謝宇並不完美,他只是製造了一個完美的人設,掩飾自己。

他所謂“完美嫌疑人”的印象,不過是在“唯成績論”的教育體制下,鄰居、老師、同學和親朋被他的學霸光環迷惑後,自動過濾掉了那個好孩子的其他問題。

因為,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除非他戴了面具。

——03——

弒母案發生後,吳謝宇的種種行徑,也再次證明了:

他不是個完美的嫌疑人,而是個殘忍的好孩子。

①案發前4個月, 他就向學校請假,推掉所有課程,不再住在北大宿舍內。

②案發前2個月,他向培訓機構提前領走了獎學金,說有急用。

③案發前1個月,他購買了一套作案工具。

④案發前幾天,他回到福州,碰見鄰居,還熱情大方地打招呼:“阿姨好。”

⑤案發後7個月,他一直精心偽裝,讓所有人都以為他和母親去了國外。直至7個月後,他在河南某ATM機上取款後,給舅舅發短信,說他和母親要回國,讓舅舅接機。未接到機的舅舅心生疑惑,來到他家,發現了屍體。

這種種跡象表明:

殺害母親,不僅是吳謝宇蓄謀已久的念頭,而且是他冷血殘忍的理性暴行。

他步步為營的弒母計劃裡面,無不藏匿著他真實扭曲的靈魂。

只是,他的分裂和變態因某種長久馴化或刻意隱藏,一直以來不被人察覺罷了。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4——

吳謝宇的高中同學向媒體披露,吳謝宇遇到煩心事時,常會繞著操場一圈圈地跑步,而不是像其他同學那樣和人訴苦交流。

這至少說明了兩點:

第一,吳謝宇對他人匱乏信賴。第二,他潛意識裡認為,訴苦是罪惡的,是羞恥的(這可能與他的家庭環境有關)。

父親去世3年後的2013年,吳謝宇向最好的朋友流露出“想自殺”的傾向,坦言大學壓抑,人生無趣,但僅限於欲言又止。

其實,看似學業和人生都開掛的吳謝宇,也掉進了外人看不見的黑洞裡。而他認為,向人求助是可恥的,是不該的。

儘管,在熟人看來,同樣自律、同樣要強、同樣清高、對外人同樣和藹可親的母親謝天琴,一直深受吳謝宇的尊重和愛戴,但媒體披露的這樣兩個細節,依然提醒人們:

這對看似優秀完美的母子,可能承受著外人無法想象的傷痛和困境。

鄰居透露,和丈夫關係極好的謝天琴老師,在丈夫患癌去世後,變得焦慮而暴躁,鄰居小孩的吵鬧,會讓原來平和嚴謹的她控制不住發脾氣。

與之相反的是,彼時尚未成年的吳謝宇,則表現得異常寬容和堅韌,成為母親的精神寄託。

吳父去世後,為幫扶吳家母子,吳父的大學同學湊了1.8萬元慰問金,但被清高的謝天琴老師三次婉謝,錢一直存在銀行裡。

但吳謝宇將母親殺害、偽造出國的假相後,通過父親的同事立即把錢取了出來。

這些細節證明:

喪偶後,儘管謝天琴對外表現出樂觀、清高且堅強的模樣,但內心裡她是崩潰、痛苦而絕望的。

作為相依為命的人,吳謝宇是母親焦慮情緒的直接見證人。習慣了優秀,也認為“訴苦和溝通是無能”的他,選擇了掩飾,也拒絕向人求助。

但內心裡,他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是抗拒的、排斥的。這從他和母親對那1.8萬元慰問金截然不同的態度上可見一斑。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是的。

吳謝宇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他也沒有一個完美的母親。但長久以來,這對同樣自律、優秀又堅韌的母子,都活在了一個“完美”的人設裡,並因此拒絕向外人袒露各自的殘缺。

直至,矛盾(不管是感情還是金錢 )疊加,悲劇爆發。

——05——

伴隨吳謝宇的歸案,更多細節將會公佈於眾。不管怎樣,這對原本令人羨慕的母子,以這樣的悲劇收場,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任何極端案件,都是小概率事件,就案件本身來說,並沒有什麼代表性,也不足以恐慌不安,但它背後隱藏的教育問題和親子戰爭,值得每個人深思。

悲劇不該讓每個人恐慌,但應該讓關注者清醒。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的父母、孩子、和愛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有著看不見的暗傷和痛苦。所以,任何時候都不必拿所謂的標尺要求身邊的人。

相比外在的光環,我們最該看見的,是自己和最愛的人,都不夠好。

情緒不是可恥的行為,求助也不是示弱的表現,相比偽裝的從容和堅強,真實的流淚和訴說也有力量。

前者是抗拒,而凡是我們一味抗拒的,都會持久。後者是釋放,而凡是我們及時釋放的,都難淤積。

看見一個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鮮活的人,一個殘缺的人,一個需要愛和治癒的人,比看見一種身份(兒子或母親)、一種面子(優秀或平庸)、一種幻覺(榮耀或累贅)、一種化身(希望或夢想),要重要10000倍。

因為,不管我們是父母還是孩子,唯有看見一個人,我們才能看見愛,看見出路。

13歲少年弒母案:孩子砍殺媽媽的背後,是爸爸在遞刀

這兩天,朋友圈被一起少年兇殺案刷屏。

3月16號,江蘇省鹽城市的一個13歲男孩邵某,與37歲的母親發生激烈衝突。

母親不滿兒子玩手機遊戲,伸手去搶,兒子一氣之下將手機摔在地上。

母親彎腰撿手機正要站起來,兒子從廚房拿出一把菜刀用力砍下。

菜刀直接砍中了母親的後腦勺,腦球體損傷,人當時就昏迷了,倒在血泊中。

事發兩天後的星期一,讀初一的邵某沒去上課,班主任老師去他家裡家訪,發現門口的血跡,報了警。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同樣駭人聽聞的案件,三個月前我們剛剛經歷過。

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歲的少年吳某,在家吸菸被母親發現。

震怒之下的母親用皮帶抽打了兒子,吳某心生怨恨,當即進廚房拿了一把刀,將母親砍死。

20多刀,刀刀毫不遲疑地砍在生他養他十多年的老母親身上:雙手都被砍下,露出森森白骨,頭顱血肉模糊,脖子處有一道很深的傷口。

殺死母親後,吳某換掉自己沾滿血跡的衣服,若無其事地接聽母親的電話,還用母親手機編造虛假信息向班主任請假。

有記者問他:“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他沒有恐懼,沒有懺悔:“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還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

2017年12月,四川達州一個13歲的男孩,因為不服母親的嚴厲管教,索要400元未果,遂把母親殺死。

他把母親的頭顱割下來扔進糞桶,用手機拍攝視頻發了微信朋友圈,被同學的母親看到報案後,又提著母親的頭顱,棄於排水溝裡。

這些事情,聳人聽聞,卻又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四周。

這個世界對媽媽們最大的惡意,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全心投入,全面參與,卻無法全身而退。

我付出全部真心,卻把自己變成你最恨的人;我為了你傾盡所有,卻最終慘死在你的刀口。

02

深究起來,三起讓人不寒而慄的少年弒母案,起因都一模一樣:孩子怨恨母親管教太嚴。

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才生下他們的母親,管他們不學無術玩手機,管他們抽菸打遊戲,管他們濫用零花錢不懂得珍惜……

管到被孩子嫌棄怨恨,刀口送命。

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都是媽媽在管,爸爸呢?

鹽城13歲少年弒母案發生後,小區衛生服務站的一名工作人員說,孩子父親常年在外地,較少回家。

他媽媽也沒辦法,一邊做點小本買賣,一邊陪孩子讀書。

為了管孩子,兩張床拆成一個,跟孩子一起睡,附近的鄰居經常能聽到男孩與母親吵架的聲音。

沅江12歲少年弒母案裡,吳某的父親在他半歲時就外出打工,母親在家帶著兩個兒子。

哪怕有時候吳父務工回來,也不在家裡待著。

有記者看到吳某上五年級時寫的作文《爸爸,我想對您說》,上面寫著:

“爸爸,媽媽上夜班,您就別出去打麻將了,就這一次。可爸爸執意要去,打完麻將回來沒多久,又出門了。”

在最後一段,吳某寫道,他想對爸爸說“我失去的愛太多。”

達州13歲少年弒母案中,男孩從小由祖父母照顧,嬌生慣養。

“小學時愛偷盜,初中後慣於偷盜上網,傳言在吸毒,多處欠錢,家長無法管理。”

案發前半個月,母親開始回家管教孩子,但父親依舊不見人影。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三個家庭裡的父親,都有一個共性:常年在外,甚少回家

播種十分鐘,撒手十來年,等到悲劇發生了,再後悔一輩子。

請問,後悔有用嗎?

霍華德大學,斯蒂芬·巴斯克維爾教授說:

“基本上沒個重大社會問題,都與父親缺失有關。

暴力犯罪、吸毒、酗酒、少女懷孕、自殺等,都與父親缺失有最直接的關聯。”

當人們都在怒批孩子冷血、沒人性、魔鬼、毒瘤、趕緊去死時,可曾想過,真正的劊子手,是那位自動缺席的父親。

03

2008年父親節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演講時說了一組數據:

生活中沒有父親的孩子,將來落入貧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高出5倍;

他們將來棄學的可能性高出9倍;

將來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高出20倍;

他們更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更有可能離家出走,更有可能在未成年時當上父母。

南非作家卡西·卡斯滕斯在《世界需要父親》一書裡說:

“63%的自殺者來自父親缺失的家庭;

80%的報復性強姦犯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來自父親缺失家庭的孩子,產生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概率是健康孩子家庭的兩倍;

由於父親缺失,男孩們被迫加入幫派,女孩們提早性成熟,追求性刺激、同性戀。

諸多問題浮現,這只是冰山一角。

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家庭危機,而父親的缺失是問題的中心。”

父愛的缺失,成了孩子的詛咒。養出來的不只是學渣,還有人渣。

“還生孩子嗎?

爹只生不養,孩子小學畢業就殺媽的那種?”

曾經轟動的弒母案,他是個可怕的好孩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4

教育界有這麼一項調查:如果你有心事和煩惱,你會跟誰訴說?

美日韓三國的孩子,都把父親和母親排在前五位,而中國的孩子,前五名上只有母親,父親榜上無名,甚至還排在網友之後。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璜曾談過中國家庭現狀: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病態失控的孩子

美國父道組織數據:有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5%的吸毒青少年、90%離家出走的孩子,都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父親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在於父親是一種力量的存在,是一直懸於孩子頭上的界尺,權威而有力量,它教會孩子敬畏感。

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始終心存敬畏的孩子,怎麼會做出持刀向母親的暴戾行為呢?

子不教,父之過。父親的缺位,是一個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