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寶媽群體一直都有個「母嬰用品收割機」的江湖稱號,不止在各大購物節表現亮眼,「種草、拔草、再生」更是她們的日常。

2012 年,雙媽首次創業,便瞄準了寶媽群,只做設計和銷售,走日系小清新風格,靠美觀實穿的月子服籠絡了第一批種子客戶。

2018 年 11 月,有贊店鋪「雙媽團好貨」上線,新增 0-3 歲寶寶的吃、穿、用等產品,使得產品線得到擴充,目標人群也從孕產期媽媽延伸至 0-3 歲寶媽。到現在,「雙媽團好貨」已經沉澱了 20000+ 精準媽媽粉。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掌櫃說

通過有贊,粉絲在雙媽團有不錯的轉化率,而且也精簡了維護運營的精力。

從 0 到 1 打造爆款 積累 2 萬+粉絲

左手帶娃,右手創業:創業前,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在外企做建材採購的雙媽,因為雙胞胎女兒大小雙的出生,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她觀察到,母嬰消費群體購買頻次高、品質關注度高,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希望能找到可以信賴的渠道一站買齊寶寶甚至是家庭日常所需。

本著讓媽媽們購物「省時、省力、更省心」的初衷,她從好友那裡弄來一批月子服原材料,先從細分領域做起,專攻月子服市場,當起了電商店主,左手帶娃,右手創業。

從 0 到 1 打造爆款:沒有攝影師,就讓雙爸拍產品圖,沒有設計師,雙媽就自己找花型,聯繫工廠打版生產。

靠著自身審美方面的天分和對產品品質的執著,使得店鋪接連出了「零星小花睡衣」等好幾個經典爆款,網紅、明星都在穿,這也讓雙媽在寶媽圈快速積累了人氣。

流量增長遇瓶頸,進軍社交電商: 2018 年,這家主打月子服的店鋪在電商平臺母嬰類目裡已經趨於成熟,加之多個平臺之間的競爭使粉絲群體分散,店鋪流量增長放緩。

在此之前,雙媽已經開始使用微信積累維護粉絲,幾年下來,已經積累了 2 萬多名。有讚的出現,剛好滿足了粉絲變現的需要。雙媽開始進軍社交電商。

月子服消費週期短,寶媽出了孕期,很快就會脫粉。她意識到,寶寶生長過程中合適放心的產品,才是寶媽們下一輪的剛需。

不止賣月子服!在定位上,雙媽首先把「雙媽團好貨」與電商平臺的店鋪做了區分,在月子服的基礎上又新增了 0-3 歲寶寶吃、穿、用等多條產品線,突破電商平臺品類的侷限,擴大了購買人群,同時延長粉絲的購買週期。通過有贊,不止是寶媽孕期的月子服,寶寶的吃穿用也能一店搞定。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 有贊店鋪在售的寶寶睡袋

「 KOL 」煉成記 做粉絲的朋友

對寶媽們來說,無論是備孕、孕期、育兒,都很注重產品品質和生養的精細化,更願意為專業和品質可靠的服務和產品買單。基於此,雙媽將注意力放在社交平臺,採取內容導購的形式,為自己的品牌打上值得信任的標籤。

雙胞胎寶媽的身份幫她打通了第一道信任屏障。

「怎樣愛護夏日裡的水娃娃?」「讓人又愛又恨的輔食—水果」……在雙媽團,粉絲們會經常看到一些場景化商品測評類文章。雙媽會邀請媽媽達人分享,也常自己親身試驗,把生活好物、育兒經驗一網打盡。

採用情感傳遞的方式,變直接賣貨為內容導購,刺激寶媽們持續種草。文章內容會充分考慮粉絲群體的屬性,大多圍繞寶寶的養育,其次是考慮應季及時性,文中的養育技巧和小竅門貼合寶媽們在真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引起她們的內心共鳴。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 公眾號文章及粉絲互動

團隊日常會在朋友圈或微信群提一些問題,引導大家留言評論,用紅包激勵粉絲在微信朋友圈發佈買家秀,提高其他寶媽剁手的動力,引流過來的粉絲會通過自家的微信群留存激活。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 公眾號互動、賣家曬單

在分享育兒經驗之餘,雙媽還經常在朋友圈展示雙爸以及大小雙的生活日常,利用非導購內容增加真實感,也讓她與粉絲走得更近。

五大招數 鎖住鐵粉

為了留住老客,雙媽通過產品征服、社交助推、習慣養成、價格取勝、粘性強化五大「招數」將流量緊緊揣在手裡。

產品征服:家居服主打純棉紗布面料,不會有掉色、起球、刺激氣味等問題,設計上也嚴格要求,寧願增加成本也堅持用了 YKK 的三頭拉鍊。

社交助推:寶媽們社交需求旺盛,都很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包括購物、育兒等,買家秀經常被推薦到微信群、朋友圈,口碑效應幫雙媽團快速打開銷路。

習慣養成:雙媽團每週會集中進行限時折扣¹,每次十幾類產品,選品注重關聯搭配,涵蓋吃,穿,用。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 週四限時折扣

開賣時間固定設置為每週四。由於粉絲大部分都是寶媽,週末一般會安排帶寶寶出去玩,比較少有時間手機購物,所以週末就分享雙媽的日常。週一至週三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等跟粉絲互動,除了用軟廣種草週四的產品,互動過程中也能收集到寶媽們的需求信息,為後期賣貨做鋪墊。

從預熱、需求收集、賣貨、信息反饋到產品調整,完整的消費鏈條,讓粉絲養成每週四固定消費的習慣。

價格取勝:由於母嬰類目小產品的單價較低,以店鋪中某款寶寶訓練褲為例,單價 14.9 元/條,雙媽通常用滿減送²設置 2-3 條包郵,把單條的運費折算在單價裡,讓買家得到實惠,增加了成交數量,累計銷量有300多條。

粘性強化: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復購率,雙媽還使用權益卡³增強用戶對店鋪的黏性,買家只需付款68元,就可以得到價值 200 元的優惠券大禮包,其中包括 4 張 20 元無門檻優惠券和12張每月滿 100 減 10 元優惠券。優惠券可在限時折扣的基礎上疊加使用,更大程度讓利粉絲。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案例分享|外企白領辭職跨界,20000+ 媽媽粉變身母嬰用品收割機

△ 寶寶訓練褲,滿減送設置

除此之外,團隊還會針對目標消費者建群管理,並根據粉絲消費能力做分層,精準推薦產品,增強粉絲活躍度。

考慮到店鋪還在摸索階段,雙媽團未來依然會把粉絲的體驗感放在首位,利用有讚的營銷工具給粉絲帶來更多的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