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寶寶需不需要管教?

陸科民


你好🌺

寶寶一歲了,一定非常非常可愛😊

有早教專家說過:“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家長正確的引導下,寶寶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寶寶的專注力不被破壞?以後她的學習能力會很強,遇到困難,她不會退縮不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她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很重要。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如果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您的寶寶一歲,正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大人千萬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大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甚至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這些內容家長可參考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有詳細的論述,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期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大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麵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寶寶一歲也開始學習走路了,不要用學步車,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及時及早的做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工作尤為重要。 我們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


為誰辛苦為誰甜甜甜


需要,必須需要管教!

一歲孩子別看他不會說,但是孩子都聽得懂話了,所以當孩子有不當行為的時候,一定要管教。該怎麼管就怎麼管。別把他當小孩子。

❶一歲寶寶不知道大道理,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道理,如果一味地依著孩子,長大了孩子更不好管教。

管教孩子也要有底線。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很可能耍賴,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可能無數次的試探父母的底線。爸爸媽媽要明確自己的底線,不能逾越。

安慰還得安慰呀。在哭鬧的時候,小孩子是聽不見爸爸媽媽說什麼的。如果讓孩子養成什麼事情都大哭,也不是好的習慣。所以孩子傷心的時候,該安慰還得安慰,該抱抱還得抱抱。

所以,既要管孩子,還要關愛孩子幼小的心靈。1歲左右的寶寶對事情都是懵懵懂懂,更多的是模仿。所以,管理孩子的同時,也要定規矩,同時以身作則。

我是 專注分享育兒路上的感想,歡迎大家關注我。


大小A的媽


需要的,孩子怎麼教怎麼習慣,從小就要注重孩子的各種習慣行為,及時糾正一些不良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