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導語

曾經有一句話流傳很遠:你永遠不知道閃耀的群星背後,隱藏著多麼深不見底的黑暗。這句話適用於很多的事件,很多的人,在每一個光輝偉大的背後,都是無數苦痛和困難構建出來的。而今天所講的這個人,格外的貼切。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背景

他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美好且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群星閃耀,天才無數,而他卻是其中運氣最不好的一個。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他從小便是一個木訥,沉默但卻異常認真的一個人,因為家庭的傳統,使他成為了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沒有傳教許可證,使他失去了得來不易的傳教士的角色,為他的信仰蒙上了一層陰影。而求婚遭拒又使原本木訥的他,變得更加沉默。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32歲時父親離世,也是在這一年,他才畫出了人生的第一幅主要作品《吃馬鈴薯的人》,同樣是這一年他被指控,讓年輕的模特懷孕,並本當地神父,禁止村民在為他做繪畫的模特。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之後他又染上了梅毒,在37歲時,因為梅毒的後遺症——精神分裂,37歲的某一天下午散步時自殺。更不幸的是,即使他已經不在人世,畫作只停留在少數人欣賞的層面上,並不被大眾所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作品才登上“神壇”。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這就是偉大的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人物——梵高的生平。

早期畫作

因為性格以及成長環境的原因,使他的早期作品呈現給人一直是一種黑暗、呆板、沉悶的風格,讓人看到之後,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壓抑,這或許代表了他的內心在這個時候正是這個顏色,正如每一個受到挫折和苦難的人一樣,內心無處安放,難以獲得寧靜。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巴黎時期

到了巴黎之後,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學習了更多的作畫技巧,還是因為在浪漫之都收到心靈的慰藉,這個時候的作品不再如之前一樣陰鬱,色彩變得開放絢爛了起來,而且風格更加偏向寫實風格,整體變得歡快了起來。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看到了更多美好的事物之後,內心也會變得寬廣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梵高經歷的這兩個階段和所有人一樣,因困難而抑鬱,因寬恕自己而快樂。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巔峰時期

與其他藝術家不同的是,在最美好的時期並不是梵高作品的巔峰,他的巔峰畫作,卻是在他因為染上梅毒之後,導致精神分裂後,所創作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要數《星月夜》了。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在這個時期,他並沒有因為患病而消極面對人生,而是更加瘋狂的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繪畫事業中,精神疾病反而更加刺激了他的創作,或者說思想的靈感,強烈且複雜的情緒與粗狂有力的線條完美結合,衝擊著每一個欣賞者的內心,他不再是簡單憂鬱或者歡快,而是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心,以及對於人生的思考。騷動與寧靜,冷暗與煙火,靜謐中融入了幻想,幻想中氤氳著希望。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思考

有人說,時代的天才之所以偉大,或許就是經歷過太多的痛苦沉淪,這些給予他們苦難的同時,也造就出了他們的輝煌。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其實個人認為,梵高的生平與普通人並無多大差異,甚至比大部分人顯得更加不幸一些,或許他比普通人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無論什麼遭遇什麼樣的境遇,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理想與堅持,苦難會給人以成長,但是前提是內心能夠承受苦難。

生前不被大眾認可,直到去世47年後,其畫作才登上“神壇”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和家庭,但是可以選擇怎樣去活著,帶著不幸與抑鬱,使自我沉淪於“苦海”不可自拔,還是敢於堅持理想,走出黑暗,你會怎麼選?

不知各位看官怎麼看?喜歡的請點個“關注”,持續更新文化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