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俗話說“人生在世,吃穿二事”蒙古族也不例外。對於少數民族而言,我們第一次注意到的可能就是或豔麗或奇特的民族服飾。那接下來咱們就來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飾。蒙古民族的服飾不像朋友們所想象的就是一件蒙古袍那麼簡單,它包括了很多遊牧生活的元素,它適應了遊牧經濟所處的自然環境而產生,構成了蒙古文化一個重要的載體。

蒙古高原氣候大多比較寒冷,通常都是風高沙多,加之蒙古族歷史上主要以遊獵為生,在馬背上活動的時間較長,所以服飾的特點就具有較強的防寒功能和便於騎乘的特性。

後來隨著蒙古民族與藏族、維吾爾族,特別是與滿族等民族的文化交流,在服飾文化上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同時又保持了自身的特點,逐漸形成了實用性與審美的統一,大家從電視畫面上可以看到蒙古族服飾色彩豔麗、線條流暢、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傳統的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配飾、帽子、長袍、腰帶、靴子五部分。

1.配飾

蒙古族女子的配飾豐富多彩,一般是以金銀珠寶首飾為主。首飾一般是蒙古族婦女逢年過節、訪友探親時用於頭上的裝飾。牧區的婦女平時不帶帽子,常以紅、白、綠綢緞纏頭。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蒙古族男士的配飾比較簡單,主要體現了不同的審美需求和社會分工。主要是蒙古刀及一些瑪瑙、綠松、琥珀和水晶眼鏡等。

2.帽子

草原上牧民戴的帽子主要有蒙古禮帽和草原帽兩種。蒙古禮帽是一種橢圓的,四周有一圈寬邊簷的帽子。穿蒙古袍配以禮帽顯得文雅美觀。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草原帽,蒙古語稱“布其魯日”,也稱“瑪胡薩”。一般用狐狸皮或黑白羊羔皮縫製。帽頂尖,帽後寬而長,為的是遮擋風雪。帽子和腰帶是一種人格的尊嚴和象徵,古代常用這兩種東西來區分人的品質和地位。男人戴帽子、扎腰帶是一種“自由民”的標誌。

現在的牧區隨著時代的進步,帽子可以說不一定是生活必需品了,也不一定人人都有其帽子戴在頭上,但可能是受到傳統因素和現實因素的雙重影響,人們往往會把戴不戴帽子視為是否懂禮的標準。特別是在希拉穆仁草原的普通百姓家中,給客人敬酒時不管男女士是一定要帶著帽子出現的。所以有些不勝酒力的朋友們就說,他們是最怕戴著帽子的人出現的,因為那意味著又要喝酒了。

3.長袍

蒙古袍是對蒙古族長袍的稱呼,蒙古語稱“的勒”。它是蒙古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造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服裝。蒙古民族對自己的服飾十分重視,現在在城市裡,特別是在大型節慶活動期間,許多蒙古族同胞都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參加聚會。傳統的蒙古族經常這樣講:“人體是鬼,衣服是佛”,足見對服飾的重視程度。蒙古袍子長而寬大,長袖高領,右開襟,下襬一般不開叉。領口、袖口和衣襟多鑲花邊。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蒙古袍的顏色則因人因時而異,在遼闊的草原遊牧的蒙古民族經年累月地與朝霞、紅日、藍天、綠草、白雪、黃沙為伴,在這種環境下長期的生活是他們對於純淨的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男子多喜歡藍色、棕色,女子多喜歡紅色、綠色、紫色等,而姑娘則喜歡粉紅、雪青色。夏季的服裝顏色要淺,冬季的服裝要深。臺灣著名詩人席慕容女士說過:“蒙古袍就像對單一空曠的草原的一種補充,用它鮮豔奪目的色彩來宣告生命的存在。”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4.腰帶

蒙古族男子繫腰帶是為了便於騎乘,而且還又顯得瀟灑精悍。女子則是使衣服緊貼著身體,把線條凸顯出來,這樣就會顯得苗條健美。有些地區已婚婦女是不扎腰帶的,表示對丈夫的忠順,所以有些地區稱呼已婚婦女叫“布斯貴(沒有腰帶的意思)”。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5.靴子

靴子,蒙古語稱“古圖勒”。蒙古靴分為布靴、皮靴和氈靴三種。布靴是用厚布料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以金絲繡花,具有古樸濃郁的民族特色,穿起來輕便舒適。皮靴通常用牛皮製作,有舊式和新式倆種。舊式皮靴用澀面香牛皮製作,樣式古老,靴頭笨重,靴尖上翹,靴筒約一尺多高,筒口寬大,呈馬蹄形,靴底較厚,為多層底,狀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製作,俗稱馬靴。靴子又分單靴子和棉靴子兩種。氈靴是用羊毛模壓而成,俗稱氈疙瘩。蒙古靴騎馬它能護腳,避免馬鐙硌腳,馬受驚的時候不至於被馬拖傷,夏天防蚊蟲,冬天可禦寒。

草原上最美的符號――蒙古族服飾,展現出一種灑脫俊逸的民族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