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在草原上體驗過什麼

蒙古族是內蒙古的主體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生息繁衍在草原之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草原文化,被譽為“馬背民族”,由此可見馬和蒙古族的密切關係。

馬和蒙古族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伴始終,因此蒙古諺語中就有“馬是夥伴,狗是伴當”之說。蒙古族遊牧遷徙離不開馬,在冷兵器時代,馬也是征戰民族的重要戰爭工具。眾所周知,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所建立的名震歐亞的蒙古帝國,也完全是在馬背上創立的奇勳。

蒙古族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在草原上體驗過什麼

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將馬群放歸大自然,自由自在的覓食、繁殖。蒙古馬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孤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嚴寒。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既沒有英國純種馬的高貴氣質,又沒有俄羅斯卡巴金馬修長俊美的身條。然而,蒙古馬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孤狼的腦袋。

如今,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推廣,廣大牧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很大改變,新型的交通工具已經走進草原的千家萬戶,汽車和摩托車已成為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是蒙古馬作為傳統的交通工具,仍然受到人民喜愛,外出放牧時,在傳統節日,走親訪友,牧民仍要騎上自己的愛馬,或縱馬馳騁、或引吭高歌,以此表達對草原的激情和依戀。

蒙古族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在草原上體驗過什麼

溫馨提醒:

日後,如有朋友們到草原騎馬的,請一定要注意安全。當地老百姓也會告訴我們一個“十二字”訣竅,就是“摸馬脖,遠馬後,在馬左,防馬右”。所謂“摸馬脖”是與馬示好的一種方法,是交流感情的最佳途徑。馬是一種很人性化的動物,只要經常摸摸馬脖子,它們就會覺得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也會乖乖聽話。騎馬的人要知道馬屁和馬的右邊是不能靠近的,馬的右側和屁股是它的強勢部分,遇到攻擊時,最常用的就是右邊的身軀和屁股,就算敵人想從左側進行偷襲,警覺的馬匹也會在一時間調轉馬頭,用右側身體來對付。所以,上馬的時候最好從左邊上,以免被他們當做敵人。

此外,駱駝也是蒙古民族交通運輸的重要交通工具。蒙古民族馴養世界奇畜雙峰駱駝,這種雙峰駱駝體形巨大,耐力極強,幾天不吃草不喝水仍然可以負重幾百斤日行幾十里路。蒙古人不僅騎乘駱駝,更重要的是用駱駝馱運貨物進行遠距離運輸。一個人拉十幾峰或幾十峰組成駝隊,每一個駝隊的最後一個駱駝掛一個駝鈴,防止駝隊的意外走失或起到驚嚇狼群的作用。歷史上駱駝是草原上絲綢之路和茶絲商道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運輸工具,所以駱駝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蒙古族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在草原上體驗過什麼

除了馬和駱駝之外,蒙古族在歷史上還有重要的交通工具――勒勒車。勒勒車又稱哈爾沁車、轆轆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蒙古族牧民傳統使用的交通工具。通常以草原上常見的樺木製作。雙輪高4尺多。其特點是車輪大、車身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於草地、雪地、沼澤和沙漠地帶運行。載重數百斤乃至千斤。用牛拉、馬拉、駱駝拉都行。牧民們拉水、拉牛糞、倒場搬家、運輸生活日用品、趕那達慕大會都離不開它。首尾串聯,一人可駕奴三五輛,甚至十多輛,故有“草原列車”之稱。其次,蒙古人用勒勒車進行長途運輸,一個人趕十幾輛勒勒車,幾十人組成一個車隊,從鹽湖拉食鹽或從糧區拉糧食。另外勒勒車還有其他用途,遇到江河,把勒勒車首尾相連,當船舶平穩渡河,宿營時把幾百輛勒勒車圍做城牆防禦襲擊。

蒙古族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在草原上體驗過什麼

蒙古民族還製作過為帝王將相乘坐而進行遠征打仗的蒙古包式的大型戰車。這種戰車有許多車輪,車上有蒙古包式的固定斡魯多,用幾十頭牛牽引,周圍有許多戰士護衛。蒙古包式的戰車在蒙古帝國時期的遠征過程中曾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後來沒有延續下來。

解放後,傳統的勒勒車逐漸改為軸承膠皮鐵輪,過去,勒勒車是牧民必備的家當,現在已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車、小四輪拖拉機、吉普車和卡車。

此外還有蒙古轎車。蒙古轎車蒙古語稱為“哈木特兒戈”,或稱“毛黑勒格兒戈”,是專門乘坐人員的車。在勒勒車的基礎上製作而成。其構造是在勒勒車車體上用柳木彎曲成半圓形的車棚。棚上固定以毛氈,似棚帳,能遮陽光,擋風雪,防雪禦寒。主要用於探親訪友,接送親人以及婚姻嫁娶等。乘坐轎車的人多半為婦女和小孩。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