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的會徽和吉祥物是咱通遼人設計的!

“十四冬”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聖火傳遞的下一站,即將到達通遼。大家一定已經見過活潑可愛的吉祥物和會徽了吧。

但你肯定不知道,這個會徽是咱通遼人設計的,她就是包湖林,蒙古族。1987年,包湖林從家鄉通遼來到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習,1991年工作後從事起藝術教育工作。

“十四冬”的會徽和吉祥物是咱通遼人設計的!

包湖林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瞭解到“十四冬”徵集會徽及吉祥物設計作品。作為一名內蒙人,想為家鄉做些貢獻,就萌生了參與設計的想法。但對學習中國畫的包湘林來說,設計吉祥物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歷時半年,從2018年初到2018年夏季,歷經40多稿,吉祥物設計經歷了很多次變化,才最終定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兩個胖敦敦的蒙古族男女娃娃。因為是冬季運動會,將人物身上的蒙古族服飾設計為冬季服飾,卷羊絨,厚靴子是最直觀的體現。裙襬和袖口處露出的卷羊絨,男女蒙古袍上不同的款式,奔跑與蒙古族舞蹈的造型,體現了蒙古族的特徵。

“十四冬”的會徽和吉祥物是咱通遼人設計的!

與此同時,此次體育盛會對於自治區來說是大事兒,所以將衣服造型融入了東西兩部分服飾特色,以此表達覆蓋全區的寓意。其中,男娃採用四子王旗察哈爾部落的服飾特色,女娃採用呼倫貝爾布里亞特部落的服飾特色。而在人物動作上採用象徵運動的奔跑動作和蒙古族舞蹈的標誌性動作。

將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匯其中,最終確定了吉祥物的整體造型。併為他們取名安達和賽努,寓意‘朋友,你好’,表達好客的內蒙古迎接八方賓朋。

“十四冬”的會徽和吉祥物是咱通遼人設計的!

會徽則取自蒙古語的“冬”(蒙語念“鄂部勒),它的草書與漢字的“冬”在形態上十分接近。用奧運五環之色作為主題顏色,對字體進行填充。

包湖林表示,蒙古語,是極具內蒙古特色的文化符號,用蒙古語來體現冬季運動會無疑是最直接的。“鄂部勒”訴說著“冬”,“冬”詮釋著“鄂部勒”,這份從會徽中表達出的草原訴說,定會讓八方賓客感受到內蒙古的親切問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