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悲劇能否在這個城市重演?

五一假期,很多人出遊,鑑於疫情不明,大部分都選擇了市內遊玩。

看到滿大街的騎著小藍車悠閒的市民,也不失為這座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不過,好景不長,就在5月2日,大量小藍車被集中收走和取締,至於原因不太清楚,說是影響交通和市容市貌了。

這個理由是成立的,因為在大城市,共享單車氾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集中清理的階段也過去了,剩下都是優勝略汰存在的單車。

起碼,北京街面上就有大量的共享單車。

小藍車的投放,抓住了疫情和開春兩個時間點。公交、打車都存在風險,近途騎單車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大家都在誇小藍車的原因。

也是小藍車被集中取締後,大家都為它憤憤不平的原因,因為小藍車在現階段,確實給哈爾濱人民提供了一種方便和快樂。

在此,不論小藍車存在和被取締的是非,我只想拿以前寫過的文章,幫大家梳理一下哈爾濱共享單車的歷史,因為我感覺,共享單車在哈爾濱一直上演著一場悲劇。

1、你是怎麼來的?

要說“共享單車”,哈爾濱玩的並不晚,早在2012年的時候,平房區就有了公共租賃自行車同一年,500公里外的黑河市也有了公共自行車,我還專門去採訪這件事。路寬,人少,空間大,是發展公共自行車的必要條件,不過當時就有人提出質疑“冬天太冷,騎不了單車,肯定賠錢。”

2016年夏天,我所在的小區突然出現了成排的自行車,仔細一看,果然是公共自行車,為了方便市民就近出行,使用方式依然是按小時收費,不過依然是需要交納押金的,只不過一年下來,我發現使用著聊聊,可能因為我們小區幾乎家家出門都開車吧!

很多人都在盼望著,哈爾濱什麼時候能有共享單車,於是,2017年7月23日,小白單車作為第一個在哈爾濱吃螃蟹的人,出現在了學府路上,運營商是新陽科技,首批投入的小白單車不多,150輛,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投放量達到了3000臺,為了“促銷”,運營方甚至在週末的時候,推出了免費試騎的內容。

於是,一時間,哈爾濱人奔走相告,哈爾濱終於有共享單車,哈爾濱終於跟大城市看齊了,無論是正規媒體還是網絡媒體,都跟著各種“忽悠”,包括我本人,也寫過共享單車運營的稿件,可能是當時運營時間太短,關於哈爾濱共享單車的消息都是正面的,使用率高、老百姓認可、破壞率低,商家準備加大投入。

2、你是怎麼壞的?

沒多久,壞消息來了,有人開始破壞共享單車,不巧的是還被警察抓到了,當時可能是為了“打擊破壞單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媒體進行了大肆報道,不過接下來,破壞單車的人和行為,越來越多,於是抓不過來,於是破壞越來越嚴重了。

有了第一人吃螃蟹,就會有第二個,於是,跨越科技來了,這家公司本來想把總部放在大連了,後來一看,還是哈爾濱的市場大,就是就在松北成立了公司,而且手筆很大,一次性投放了5000輛單車,也就是小橙車,橙風共享單車,很快,意外發生了,後臺遭到黑客攻擊,投入僅一週就被黑了,掃碼騎行有困難,退押金也有困難。

壞處是投訴多了,好處是作為第二家企業,再次受到了媒體的關注。於是,橙風單車跟小白車一樣,成為哈爾濱知名度最高,老百姓最認可的倆家共享單車企業。採訪橙風單車時,我問他們哈爾濱有幾家共享單車運營方,他們說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有六七家吧,還舉了例子,小白車、橙風,U程、歐拜、的拜和QfQ。

於是,半個夏天和秋天,哈爾濱街頭充滿了花花綠綠顏色的單車,小白、小橙、小綠,各種顏色的都有,經常讓想騎單車的市民很糾結,到底應該下載哪款單車的APP騎行?再過沒多久,各種共享單車不給退押金的投訴來了,幸好大部分人的錢都退了。需要開拓市場,客戶可得留住了。

3、你是怎麼不行的?

進入10月末,哈爾濱一下子就冷,溫度瞬間零下,於是運營了三個月的共享單車運營方開始“回收”單車了,我朋友圈裡有好幾人是負責共享單車的,都是採訪認識的,於是,各種“曬慘”出現了,掉車座子,沒車把子,軲轆掉了,被肢解的,各種形態的單車都出現了。

儘管每輛共享單車都有定位系統,也都有網絡信號,有的是帶著電池,有的是靠前邊小框太陽能板充電,不過依然不知道是哪位騎行者破壞了單車,到派出所報案,這種情況,基本上石沉大海。以小白車為例,投放一個月,破損率是一百輛有四五個損壞的,還都是小毛病,四個月後,損壞率達到了10%,前幾天,我問小白車運營方,對方給出的破壞率是20%,而且還有大量的小白車找不到了。

負責小白車運營的一個大哥甚至用開玩笑的話跟我說,“老弟,你知道我們在哪裡找到過我們的單車嗎?廢品收購站和垃圾堆裡。”他說,拿著儀器發現有信號,就到地方找,發現是廢品收購站,把上邊東西挪走了,才發現了車鎖,而且只剩下一個車鎖,其他零部件都不知道哪裡去了。

4、你還想要更好?

2018年4月22日,一輛拉著250輛橙色單車的大貨車冒著被罰款的危險,停到了三環橋下,把單車卸下來,然後由小貨車運到人員密集場所投放。我親眼所見,單車剛投放就有人騎走了,確實很受歡迎,春暖花開,微風徐來,騎著小單車在公園、江邊和校園內溜達,也是一件美事,還能欣賞紅的花、綠的樹,挺好的。

橙風單車負責人說,為了確定是否在哈爾濱加大投放量,特意在APP做了一個調查問卷,詢問用戶對共享單車的騎行意願,結果發現哈爾濱90%的用戶,都希望春暖花開後,還有共享單車可以騎。於是,公司老闆拍板,“今年分批投放2000輛”。於是,橙風成了2018年哈爾濱最早見到的單車,也是唯一確定下來,增加投放量的共享單車企業。

歐拜共享單車的總部在西安,公司叫金鋤頭,是一夥年輕人創業項目,我沒見過那個公司的人,不過通過幾次電話,發現那些年輕人很有想法,儘管只在西安和哈爾濱投放了單車,不過看樣子,野心很大,還會擴大市場。那邊運營的人跟我說,“肯定會增加投放,但是增加多少,還得看具體損失和收益,哈爾濱的市場很大,就是冬天太冷了,使用的時間太短了。”

的拜單車最早在黑大校園投放,今年的客服電話已經沒有人接聽了,QfQ規模太小,市面看不到,而且根本聯繫不上。U程是一個神奇的企業,公司叫天卓科技,去年共享單車投放時,找了省臺的記者採訪,從形式上看,就是一次廣告,而且U程確實在我一個朋友的公司做了廣告,去年車很多,今年很少能看見了。

5、你到底想要啥?

哈爾濱的共享單車其實不少,尤其是小白車,去年轟動一時,今年卻遲遲沒有上市,用負責人的話說,破壞率太大了,去年投放了3000輛,今年經過維修,能投放的只有1000輛了,去年就是賠錢運營,今年除非增加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否則依然賠錢。

作為合作伙伴,已經向小白車總部提出申請,想要把投放量增加到10000輛以上,但是總部覺得哈爾濱太冷了,投入太多了怕賠錢,所以遲遲決定不了是否繼續增資,對了,小白車的背景,有小米生態的關係,以雷軍的性格,還是很謹慎的。

吃螃蟹第一年,哈爾濱一下子進來六家共享單車企業,除了歐拜是西安的公司,小白是新陽科技與別人合作,橙風也是哈爾濱完全負責,其他的運營商也都是哈爾濱的企業,可是到了今年,眼看五月了,街頭能看到的單車只有橙風和U程了,而且這兩家都準備在哈爾濱增加投放量。

說句題外話,跨越科技和天卓科技,都是哈爾濱本土企業,應該是看好哈爾濱的市場的,儘管只有半年的騎行期,不過用他們的話說,“哈爾濱的市場足夠大,現有的單車遠遠滿足不了市民出行需求,要想完全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至少需要10萬輛共享單車。”

6、充滿了失望?

說起哈爾濱不適合共享單車,不外乎四點,第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哈爾濱的冬天實在太冷了,而且時間太長了,別的城市能騎行一年,哈爾濱最多騎半年,成本沒降下來,掙錢的時間還短了很多,天太冷了,單車的電池或太陽能板會凍壞了,市民也不想冒著嚴寒出行,何況冰天雪地,根本不適合騎自行車。

第二點,破壞率太高了以前沒有共享單車時,大家都覺得需要,可是真有了,卻不知道愛護,反而破壞者眾多,哪怕你把共享單車騎回家裡,藏起來自己使用,也比把車輛大卸八塊更好一些,一句話,居民素質還是不高。

第三點,城市道路不適合騎車,哈爾濱沒有自行車道是公認的,除了松北群力兩個還算是寬敞的街道,其他市區的街路,根本沒有適合騎自行車的地方,別說自行車道,連騎車走都費勁,人家城市是橫平豎直的,哈爾濱的城市“急了拐彎”的,不但騎不了車,還容易把自己騎蒙。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人們常說的投資不過山海關,覺得東北經濟很差,老百姓很窮,沒有消費能力,沒有那麼大的熱情,所以遭到了誤解,才遲遲沒有大型共享單車企業進駐,對於哈爾濱這麼大的蛋糕,沒有人來搶,資本從來不傻,不願意進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7、還有點希望?

說完了不好的地方,再說好的地方,同樣有四點,第一,哈爾濱真是太堵車了,一到冬天就是全國最堵的城市,平時也能排進前三,開車去普通地方還好,要是去人員密集場所,都不如騎自行車了,所以這最後一公里還是有用的,市民是有需求的。

第二,哈爾濱出門太費勁了,開車各種堵,到處黃道牙子,到處收費停車,除非有必要,否則不開車,不過坐公交,都是老年人,不但要讓座,還會很糾結,出租車數量遠遠不夠,而且各種聚在,政府部門不敢增加車輛,因為出租車司機會上訪鬧事。

第三,哈爾濱人太愛玩了,冬天的溫度,都抵擋不了哈爾濱擼串的熱情,何況這麼暖和了,騎單車出去玩,是很多人願意的事情,很多人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第四,人多車少,現有的共享單車依然無法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人們出門還是不能隨時找到車輛,所以市場依然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