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2020年5月4日,這一天是“五·四”青年節。大清早,《體壇週報》馬德興老師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一篇組圖,一共10張照片,顯示的是中國足協自1992年以來,28年之中足協組織架構的調整歷史。在這28年以來,從最初的四個部門繼而演變成後期的28個部門,再到陳戌源上臺以後調整至縮減為16個部門。其實在此前數十年內,每次足協主席的上臺並進行部門調整時,國人都為此而期待萬分,因為這意味著中國足球的改革,更是除舊推新,似乎能夠讓球迷和媒體看到中國足球正在走向復甦的路上……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一任領導一種打法,一種策略,一種自己認為可行的組織架構。但對中國足球本身而言,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呈現出“不進則退”的趨勢。以前我們看日韓,但現在需要看越南和泰國。而像敘利亞、伊拉克這樣的國家,早已成為超越和碾壓我們的“苦主”。如果你通過互聯網查詢一下亞洲最近十年取得進步的國家,他們的足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調整。值得一提的是,敘利亞足協在戰火中,其工作早就斷斷續續,在很多時間裡都是形同虛設了。但是,儘管如此,照樣能贏中國隊。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儘管如此,各任領導在足協任上,對於部門的調整亦是樂此不疲,我們不禁要問,這種調整究竟意欲何為,難道前任領導在部門設置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而那些一直工作在足協某些崗位上的“老人”,已經歷幾任足協主席的部門調整,他們都是持贊成態度的。那麼,他們在這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歐洲各足協百年以來,幾乎沒有太大調整

以西班牙足協為例,全稱為西班牙皇家足球協會,成立於1900年。除了因為科技的進步,例如VAR設備的引進,或者是違禁藥品的檢測等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人才或者部門以外,其他的方面,從大的方向上來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其實,別管是什麼樣的組織架構,“一張藍圖走到底”,本身並沒有錯。而且,從組織架構的角度來講,組織架構再牛,關鍵要看領導者如何帶領大家去執行。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此前非常流行一句話,說什麼叫“牛B”的人?即:將一群“不牛B”的人團結在一起,通過“牛B”的管理模式,讓他們發揮出“牛B”的效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組織架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人。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以英國足協為例,人家是真正意義上將英格蘭各俱樂部視為“類經濟共同體”。英足協的主要職責中,管理只是一個方面,當然也能一碗水端平,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服務”。而“服務”的主要宗旨則是如何能夠讓協會內的各俱樂部分到更多的錢。而且,人家將主要精力投放在瞭如何加強各俱樂部的品牌建設。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以大連實德為例,這支前身為大連萬達的中國頂級聯賽創始級的球隊,更是曾經中國足球俱樂部的王者之師,其品牌價值中,放眼國內是一流的。但是,中國足協針對於大連實德的退出則顯得毫無辦法。但在這一點上,假如放在英超的話,英足協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你繼續存活下去。而且,英足協會干擾一些俱樂部的合併,因為這涉及到所有俱樂部共同的利益。在英超,假如曼城想和曼聯合並,你試試?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當然,國家體制不同,做事方式方法也不同。即便是我們照搬照抄英足協的一些做法,由於受到商業經濟環境、政治輿論環境等等的影響,也很難能夠將中國足球發展到英超的高度。只不過,這些也絕非是做一些部門調整就可以完成的。換句話說,調整了28年了,也沒見出什麼成效。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組織架構調整,是排除異己最好的辦法

無論是公家單位,還是在私企。一個領導上任以後,都會面臨著一些“新老交替”,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比如說,雍正皇帝上臺以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康熙朝的基礎上設立了軍機處,由軍機大臣領銜,從而進一步加強自己對國家、軍隊上的掌控。而雍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他感受到了危機,一種不在他可控範圍內的威脅。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所以,自古至今,組織架構的調整,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局部的管理上,為了能夠將自己的方針得到徹頭徹尾的執行下去,或者說想排除異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做部門調整。這樣的話,就能夠在現有的一潭死水下,培植出自己的力量,從而更好的牽制敵對勢力。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在我的印象之中,陳戌源是歷任足協主席裡面,最具有管理經驗的足協主席,也是唯一個從國企董事長退下來以後,全職出任足協主席的老領導。雖然都是公有制,但畢竟上港集團是大型企業,企業化的管理效率與追求“以結果為導向”的意圖格外明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對於陳戌源治下的中國足協,假如能夠政令合一的話,還是有一些信心的。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本次他主導下的部門調整,一方面是糾正此前28個部門的冗餘,而最大的方面在於儘可能減少各分管領導下的“部門交叉”。儘可能實現“一個蘿蔔一個坑”,職權明確,防止推諉扯皮。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也進一步整合和新增了一些部門的職權。

例如:新增設的媒體公關部,也是結合於當前中國足球日益嚴峻的輿論環境,做好輿論導向的相關工作。而此前中超、中甲、中乙等各個聯賽的組織管理工作,也變成了競賽部一個部門進行統籌。避免出現此前各級別聯賽分而治之,從而避免了“只管理自己負責的聯賽,而缺乏顧全大局”的情況出現。

足協28年來調整了十次架構,為何足協主席一上臺,就搞部門調整?

總而言之,從中國足協歷史沿革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們還很難看出本次機構調整的利與弊。換句話說,我們還無法預料陳戌源能夠在足協主席任上幹多長時間,而等到陳戌源離職以後,會不會再一次出現比較大的調整,依我之見,可能性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