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要買保險,生大病,也得到幫助”你認為呢?

合肥寶迅


保險的本質是互助,把個人的風險分攤給大家共同承擔,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些風險發生的概率是確定的,比如1000人中有3人會發生意外事故,這3人不區分貧富貴賤,但與職業類別有關係。

因此,按照職業類別,年齡等把人群分組,在一個組內,大家發生風險的概率差不多,繳納的保費差不多,這樣相對公平。

假設每個人都交1塊錢保費買了300塊保額,每年有3個人出險,賠付了900塊,剩下的100塊支付保險公司(或社保機構)的運營費用。

這出險的3個人是誰?不知道。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就是意料之外的天災人禍。

如果自己沒有出險,那1塊錢就拿不回來了,幫助了別人。如果自己出險了,拿到了300塊的保險金。

因此,保險的本質是互助,保險的基礎功能是保障,“保險姓保”,是我國銀保監會提出來的指導方針。

保險有社保和商業保險。

社保針對的人群更廣泛,入手門檻低,有強制性,提供基礎保障,受政策影響比較大。政策受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的影響大,社保是今天的年輕人養今天的老人。

30年後,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曾經是10個人養一個老人,發展成4個年輕人養活一個老人,壓力變化可想而知。

商業保險對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水平有門檻,按照人的身體狀況和繳費把人群分組,運營保險互助這件事。

因此,我是同意上述這句話的。



和濟說保險


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保障,存在巨大的槓桿在的,這個叫做保險

大多數人買的保險,其實是反過來,用大錢去獲得小保障,同時用大錢去獲取微不足道的小錢,這個就不叫保險,其實是理財送了點保險而已

同時,大多數人認為花了錢去買商業保險,有點心疼,但你等到理賠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等到你需要用大錢的時候,一份保單可以讓你貸款百來萬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只是花錢而已

因為保險存在雙重槓桿,保費保額的槓桿,保費保單貸款的槓桿,所以有槓桿的金融工具才是真的好工具,不要本末倒置了


阿甘正聊


當然,有責任心的人都需要買保險,保險是風險的轉移最好的工具,保險就是愛是責任。很多人認為自己沒錢買保險,但是保險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屬,保險的品種很多,各個階層的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保險。關注我,瞭解更多保險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