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民國時期,中國雖然社會動盪不安,但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卻出現了許多的民國大師,像是我們熟悉的華羅庚、梁思成、魯迅等等。這些民國大師,在文學、建築、數學等等方面都留下了許多卓越的貢獻。而那時還有這樣一位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害他揹負罵名數年。這位大師是誰呢?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這位民國大師就是劉半農。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1891年出生於江蘇江陰,曾參與辛亥革命,參與《新青年》雜誌編輯工作,後留學英國,歸國後就在北京大學擔任語言學教授,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在做學問方面可以說是精益求精。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而劉半農發明了一個什麼字導致數年罵名呢?這個字就是如今常被人掛在嘴邊的“她”字。中國古漢語中,關於人的他稱,無論是男女老少,都統稱“他”。而在西方國家,男女是有不同的稱呼的,分別是“He”和“She”。民國時期,隨著一些西方書籍的中文翻譯,就遇到了這種男女他稱翻譯的難題。而劉先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翻查古典文籍,找到一個廢棄不用的古字“她”,有女字旁,又與“他”字相似,用來指代女性很是符合。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1918年8月,周作人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小說《改革》文後“小引”中,引出了好友劉半農所提出的以“他”和“她”分別代指男、女稱呼的主張。這期雜誌一出,就在社會上引發了重大討論。當時劉半農對“她”字也只是初有想法,但卻有反對者在雜誌上發文討伐他的想法,有人認為“他”“她”讀音相同,只為標著性別區分實在沒有必要再造一個新字。而支持劉半農想法的人也發表文章,認為社會進步,男女平等,有專指男性的,當然也要有專指女性的“她”。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而除了這些新舊文學思想的碰撞外,還有很多女權主義者也對劉半農的這一想法也持以反對,甚至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因為這些女權主義者認為,現在早就不是封建社會了,既然男女平等,如果要發明女字邊的“她”,那指男人的“他”得改成“男”字旁才算公平。並且在中國古代漢語中,帶女字旁的人多含有貶義,帶有對女性的低視輕賤之意。還有一些封建遺老罵聲不斷,則是認為他多此一舉,壞了祖宗留傳下來的規矩。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這種罵聲一直持續了數年,1920年8月20日,在英國留學的劉半農寫了一篇《“她”字問題》發表在上海《時事新報》上,這一文章中,他詳細闡述了關於使用“她”字的必要性,一是能較好的和西方呼應,對於中西文學翻譯大有幫助,二是雖然讀音相同,但在文字層面上,容易讓人區分性別,容易辯認,有更強的指向性。

此人是民國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痛罵數年


這篇文章一出,在當時的中國引發了更為廣泛的討論,而隨著人們思想認識的提高,對“她”字的接受度慢慢提高,久而久之,“她”字便成為了女性第三人稱的代詞了。而劉先生還乘勝追擊,又創造了“它”字,代指第三男女之外的生物。

雖然是簡簡單單一個字,它的推行和使用卻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曲折不斷。就比如魯迅先生曾說,關於“她”“它”字的創造,是劉半農和一大群固守舊思想舊文化的實舊派打了幾次大仗取得的勝利。而“她”字能被大眾所接受,除了新文化運動先驅者的努力以外,這個字的字形和字音都接近“他”,從一開始就具有了被大眾接受的普遍性,也完全契合當時提倡使用白話文的氛圍,因此,“她”的勝出是勢不可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