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永難忘 薪火必相傳 | 追思敬愛的盧世璧院士

【追思】

數日前,敬愛的一代骨科巨匠盧世璧院士走了。

眼見著監護儀上心電圖跳動的曲線漸漸熄滅成絕望的直線,一剎那窗外春光驟暗,我忽然感覺如墜深淵,頓時淚流滿面。恍惚了數秒後,我意識到,連日的守護並沒有換來奇蹟,這位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的奠基人和主要開拓者、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人共同的恩師、我們心中至敬至親的盧老爺子,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奮鬥終生的骨科醫療事業。

遵從盧老生前的遺願及家屬的意願,抗疫期間一切後事從簡。但連日來,大家追思緬懷盧老的強烈情感卻抑制不住,我聆聽著身邊人敘述著盧老的故事,與我記憶中的他傳遽交織,一樁樁往事紛至沓來,悲痛之情湧上心頭、難以名狀,謹以文字記之。

到底,盧老傳給了我們什麼?讓每個人如此深情,如此懷念,如此掛記?送他最後一程,看著熟悉的面容,淚眼漣漣處,思緒動九天,很多匆匆的過往突然變得格外清晰。

幸得師生緣,規劃益終身。骨科的人都說,正是盧老定製了骨科的發展規劃,才讓學科與學生們都有了方向。還在研究生求學時期,我就有幸結緣盧老,並能經常聆聽盧老的教誨,在臨床科研之初就得到了他的啟蒙點撥。老爺子時常告誡我們,一個學科的建設,要看長遠,要有規劃;而一個骨科醫生的成長,不能僅滿足於做一個開刀匠,還要做好研究,做一名“把臨床和研究結合起來的科學型的臨床醫生”“給病人解決實際問題”。

正是由於他的帶頭示範,精心指點,我們的學科才一步一步形成了特色,發展為亞專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現代化研究型科室;而我們每個醫生,也做到了術有專攻,比如我在骨創傷研究上,劉玉傑主任在運動醫學上、王巖主任在脊柱外科和骨關節方面……都各有專長,各具特色。正是骨科每個人的“一招鮮”,形成了骨科學的百花齊放,構築瞭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鮮花滿園的春天。因此,盧老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是讓每一個骨科晚輩都由衷敬佩的一生,更是讓中國骨科學發展進步的一生。

領銜謀發展,重點在創新。盧老是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第二任科主任,他秉承創始人陳景雲教授的思想,提出“臨床難題是科研創新的源泉,成果轉化是臨床提高的根本”的學科創新發展理念並努力踐行,一再要求大家,要將骨科建設成為“科室有特色,人才有專長”王牌學科。而要實現這個戰略,“必須高度重視創新”。他不僅這樣要求我們,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幾十年來,盧老在國內首先開展了人工關節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率先開展火器性周圍神經傷的自體神經移植;首創形狀記憶合金棒治療脊柱側彎;第一個研製成功國產關節連續被動活動器(CPM機);首先採用微波熱療治療骨腫瘤;首先利用引導性組織再生概念進行長骨再生實驗研究;在國內最先建立冷凍乾燥骨庫。這一項項成績的背後,是盧老幾十年如一日的汗水、勤奮和執著。

隨後的三代科主任,張伯勳教授、王巖教授和我,堅決遵從既定路線,在戰創傷、人工關節、脊柱矯形等多個骨科重點、難點領域開展持續攻關,實現多個世界或中國骨科史上的首創:中國第一個國產珍珠面生物型人工關節,世界首例四關節同時置換手術……這些研究先後獲得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二等獎,11項省部級一等獎,成果轉化造福了無數患者,也奠定了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在國內的領先地位。

凝心共聚力,合攻山成玉。盧老常說,我們骨科能走到今天,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靠的是團隊,拼的是和諧。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合作共贏,和則同進。我在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工作的這些年,無一日不感受著盧老和骨科前輩們營造的團結和諧氛圍,這種和諧的氛圍讓骨科人摒棄雜念,潛心業務,全力向前。科室以醫、教、研、保四方面能力考核為準繩,指引每一名骨科人積極進取。在比學趕幫超的過程中,人才不斷湧現,成果不斷收穫,也成就了今日骨科雄厚的整體實力。作為現任科主任,我經常受到盧老的耳提面命,與他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更是深有體會。因此,在工作與生活中,我注重將他的教誨轉化為科室的實際行動,努力為大家營造一個共榮、共創、共享的環境,打造大平臺,力爭出大成果,並且讓科室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我深知團隊的優良作風,是盧老留下不變的傳家寶,為此我特別珍惜骨科優良的文化傳承,矢志不渝地為骨科人塑造風清氣正的拼搏空間和成長環境。

使命繫心中,堅守拓未來。盧老這一代的老前輩,都是伴隨共和國的發展繁榮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從立志學醫、矢志從戎開始,就已經把個人的發展與祖國的命運、軍隊的建設、科室的騰飛和病患的需要緊緊聯繫在一起。平時,他與我們拉家常、話理想、談人生,總是語重心長,但平常話讓人喜歡聽,平常心讓人生尊敬。因為他的政治智慧,他的胸懷境界,他的道德文章,他的科學精神,他的價值追求,總是令我們一路仰望,景行行止。特別是在臨終前的那些日子,他心中牽掛的還是骨科未來的發展進步。我每天去看望他時,他總是努力地掙扎著直起身,拉住我的手,講述他對學科的思考和科研的規劃。望著耄耋之年身處病榻的骨科泰斗,彷彿將生命置身度外,卻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心愛的骨科事業,我的心裡總是一陣陣酸楚與感動。每次聆聽盧老的教誨,我都感覺,這是人生中難能可貴的財富。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那些與盧老一起查房會診、同臺手術的時光已凝結,那些與盧老共同參加抗震救災的歲月已消逝,那些聽盧老談理想的日子已塵封,再也不能親耳聆聽他的教誨了……然而無論怎樣,尊敬的盧老,您放心吧——您的音容宛在、風範長存,我輩將不負師恩,必將您的精神薪火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