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老街,似乎是每座老城的標配,從以前到現在,從南方到北方,這些充滿城市印記的街道往往位於城市中心,也都曾有過熱鬧繁華的時代,只不過時移世易,世事變化太快,這些老街才漸漸沉寂下來。武漢作為知名的古城,就有許多這樣的老街,其中,以西大街為例,堪稱武漢的歷史名街。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西大街位於武漢漢陽區,是老漢陽城最繁華的地方,承載著老漢陽人民所有的興衰往事。相傳,漢陽集市起源於春秋時期,並且還與知名歷史人物鍾子期有淵源。當年,子期砍柴下山販賣以討生活,與伯牙相遇於集市,兩人一見如故,終成高山流水的一段軼事,直到現在還為人津津樂道,而這個集市就是西大街。

據史料記載,西大街是武漢最早有記錄的商業街,千年來歷經繁華興盛,人來人往,創造了這片區域的許多歷史。正因如此,西大街對於老漢陽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只是一條商業街,更是漫漫歲月的見證。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遊覽西大街不需要刻意準備什麼,只需要帶上一顆心前來體會人間煙火即可。西大街的四季各有特點,白天黑夜也各有出彩之處,選擇不同的時間前來,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都讓人留戀。

從鍾家村地鐵站D口出來,隨後往天橋方向走,不多時就能到達西大街。雖然如今西大街正處於拆整階段,但是還有些殘留的景象,讓人感慨萬分,在很多人的鏡頭下,西大街反倒因其不完整而有一絲別樣的風情,頗有種“斷壁殘垣”的偉岸感。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西大街是充滿故事的,不僅因為伯牙子期的傳說而聞名,它還是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之一。它被稱作老漢陽人的食堂,老字號美食一家接著一家,有具備漢陽特色的牛雜,還有各式冷飲、紅豆沙等,琳琅滿目,此外,老武漢的標配三鮮豆皮、糯米包油條等也是不得不提的,毫不誇張地說,在西大街,你一條道兒走下來、嘗下來,也就算是嚐遍老漢陽風味了,吃貨來了根本不想走。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當初,很多人在聽到拆除的消息後,都拉上親朋好友,想在西大街的最後時刻留下點回憶,嘗一嘗那些流傳已久的美食,並留下珍貴的影像。因為西大街不只是簡單的一條街,它是由許多小巷或里弄湊合而成的,人群熙攘,生活色彩濃厚,各式店鋪都有,雜貨鋪、修理店、服裝店等,幾乎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

西大街不算新鮮,從某種角度看來,它還略顯“破舊”,然而,它的舊並不是純粹的舊,還摻雜著濃厚的人氣,認真說來,它更像是老漢陽的縮影。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猶記得當初,在西大街改造的消息傳出後,人們來到這個地方,已經很難再用最初的眼光去看待它了,也很難平靜下來面對這個可能就此“消失”的記憶,人們往往想趁此機會好好回味從前,歷數過去的種種,生怕忘記。在街口的漢陽樹下,人們久久徘徊,不願離去,彷彿希望人生就像這顆見證漢陽曆史的古樹一般,往上攀爬的同時,底下的根也越扎越深,意味著過往的記憶永不消逝。

武漢美食最多的老街,被稱作漢陽人的食堂,吃貨來了不想走

​不過,眼泛淚花的人們終將知道,該過去的總會過去,許是永遠消失,又或者是以新的姿態重現於世,讓老漢陽的韻味以更現代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留存下去,久久成為武漢人民心中的伊甸園。我想,這條街的故事不會停更,反而會永遠延續下去,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讓眾人有可以舒口氣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