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那是好消息

華盛頓(路透社)-在太陽黑子和其他現象引起的亮度變化方面,太陽似乎比類似的恆星活躍得多-科學家認為,這種“無聊”的性格對我們地球人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壞事。


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那是好消息


文件圖片:2017年7月14日,在同一大太陽活動區域爆發了中型(M2)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 -該圖片由第三方/文件照片提供

研究人員週四表示,對369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的表面溫度,大小和自轉週期的檢查-太陽繞其軸自轉大約需要24-1 / 2天,這表明它們的平均展示時間是原來的五倍。亮度比太陽多變。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文學家蒂莫·萊因霍爾德說:“這種變化是由於恆星表面上的黑點向內和向外旋轉引起的。” “太陽活動的直接量度是表面上黑子的數量。”

太陽-本質上是氫和氦的熱球-是一顆平均大小的恆星,形成於45億年前,大約是其壽命的一半。它的直徑約為864,000英里(140萬公里)。其表面溫度約為10,000華氏度(5,500攝氏度)。

“溫度和自轉週期被認為是恆星內部發電機的主要成分,它會產生磁場,並最終導致引起亮度變化的斑點的數量和大小。” 發現這樣的恆星與我們的太陽參數非常相似,但變數多五倍,這令人驚訝,”雷因霍爾德說。

與黑子有關的磁活動增強會導致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從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大量排出等離子體和磁場-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地球的電磁現象,例如破壞衛星和通信並危及宇航員的生命。

太陽單調可能是個好消息。

“活躍得多的太陽在地質時間尺度上也可能影響了地球-古氣候學。雷因霍爾德說:“一顆太活躍的恆星最終會改變地球上的生活條件,因此,讓一顆無聊的恆星生活並不是最糟糕的選擇。”

研究人員將類似恆星的數據與太陽活動的歷史記錄進行了比較。這些記錄包括約400年的黑子觀測數據和約9000年的基於太陽活動引起的年輪和冰芯化學元素變異的數據。這些記錄表明太陽沒有比現在活躍得多。

萊因霍爾德說,這些發現並不排除太陽可能處於安靜階段,並且將來可能變得更加可變。

Will Dunham的報道;Sandra Maler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