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猪肉价格飞涨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基本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不过出于严谨,我们还是稍作分析。根据最简单的供求关系原则,猪肉价格上涨无非以下三种可能性:

1. 需求量短时间大幅度上升;

2. 供应量短时间大幅度减少;

3. 发生严重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第1点:中国近几2019年的猪肉需求量是不是上升了。

随着普通民众收入增加,中国年猪肉消费需求在前些年稳步上升。不过经过长时间上涨后,消费需求上升的步伐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下降。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的猪肉消费潜力已经释放殆尽,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越来越不再满足于猪肉消费,牛羊肉和被认为更健康的鱼肉、禽肉挤压了猪肉的市场份额。虽然猪肉需求量下滑有所收窄,但2019年猪肉需求量大幅上升基本没有可能。由此可见,2019年的猪肉价格疯涨并非是需求量大幅上升所致。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的数据显示:猪肉需求量从 14 年顶峰时期的 5719 万吨下降至 16 年的 5498 万吨,降幅达到 3.87%。但整体降幅收窄,16 年同比下降 1.24%,17年同比下降 0.08%。与此同时,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节假日对于猪价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2014 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在达到 41.81 公斤的历史高点后,掉头向下,已连续两年回落,2016 年降至 39.76 公斤。预计未来猪肉消费总量趋于平稳,18 年猪肉消费量与 17年基本持平。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第3点,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是不是通货膨胀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由上图可见,自2018年1月份以来,我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趋势很平稳,基本稳定在1.5%到3%之间。但是,自2019年2月份以来,我国CPI指数连月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年初水果价格居高不下和年中开始的猪肉价格疯长完美接棒,携手拉升了CPI指数。除水果和猪肉外,我国其他消费品价格比较稳定。由此可见,我国并没有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事件。

于是乎显而易见的是,2019年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就是第2点:猪肉供应量短时间大幅度减少。

PS:就在11月9号,中国10月份CPI数据出炉,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8%。不过其中猪肉拉升了0.79%。猪PI虽然大幅上升,但是其他消费领域依然稳定。

猪肉供应量为什么会出现大幅度减少?

我们总结一下社会上的观点,社会上多数人认为猪肉供应量减少主要有三个原因:

1. 打击养猪“散户”造成了出栏量减少;

2. 非洲猪瘟打击了中国猪肉出栏量;

3. 种种原因导致猪肉进口量减少;

我再加上一条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原因:

4. 以上三种原因恰逢“猪周期”的价格波峰。

上述四个原因对猪肉价格的作用力显然是不一样的。为了搞懂以上四条哪条是主要原因,哪条是次要原因,哪条是臆测出来的原因,我们就对这四条原因进行逐条分析。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打击养猪“散户”是不是一着臭棋?

2016年4月18日,中国农业部向各省市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发出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正式对当时未来五年的生猪生产进行了规范。

在“生猪生产面临的形势”部分中,农业部第一条就提出了“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说实话,生猪养殖的环境污染确实相当大,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在去年年末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小雷家的养猪场就是因为没有听从宋运辉的建议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才导致了附近河流下游居民的强烈不满,发展遇阻。

根据农业部测算,2015年生猪粪便产生量超过6亿吨,而粪便利用率还不到50%。此外,生猪养殖产生的其他污水的规模也很大,南方水网地区的环境受到了很大威胁。指望小规模“散户”自发处理污水基本不可能,村镇统一处理也要消耗大量资源,还不如将养猪产业规模化。

除环境压力外,小规模团体养猪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养殖成本较发达国家高出40%。由于资本天生趋向于利润,所以如不控制,国内养猪农民的市场份额必然要被大规模养猪场和海外生猪养殖公司占据。于是国家不得不每年拿出大量补贴给“散户”和国内规模养殖场,让他们尽量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2015年,我国依然进口了猪肉77.8万吨,是2010年的3.9倍。

此外,农业部也提出了生猪养殖产业疫病风险持续存在的问题。由于“散户”缺乏对存栏生猪进行疫病防治的资金和意识,一旦疫病爆发,必然会迅速传播。2018年,疫病防治的问题不幸被言中,传播到我国境内的非洲猪瘟在“定点清除”大养殖场的同时,横扫了大量散户。由于监管困难,非洲猪瘟疫情目前看很难根除。

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总体十分复杂,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口蹄疫、猪瘟等重大疫病仍有零星发生,生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在个别地区时有发生,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依然存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最后,由于分布分散,国家对生猪养殖“散户”的监管很难进行。一旦生猪意外死亡,“散户”有一万种方法使其绕过检验检疫直接流向黑餐馆和黑摊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政府甚至还会为发生病害减损的养猪团体发放补贴。

那么,在“限制散户”政策推行的这几年,中国生猪产量到底受到了多大影响呢?我们继续来看数据。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生猪出栏量于2014年达到顶峰后略有下降。其中尤以2015、2016年为甚。但是,农业部的相关政策是2016年下半年下发的,与这次全国范围的猪肉产量减少并无关系。我们看到2013年生猪价格是附近几年的最低谷,所以2015、2016的减产基本可确定为“猪周期”影响所致。2017、2018年两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在需求持续下降的前提下基本保持了稳定。2018年,国内生猪价格也下降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如果2016年开始的“限制散户”行动打压了中国生猪出栏量,那么告诉我,为什么生猪价格从2016年开始逐年下降?

综上所述,政府推行“限制散户”养猪的政策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也没有导致近几年市场猪肉价格上升。那么既然大方向没有问题,那为什么在此次猪肉价格上涨事件中“限制散户”政策却成了众矢之的呢?

首先,地方政府执行农业部决策的步伐迈得太大了。根据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早已在2017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初定在2020年完成的计划。因为只要取消生猪养殖补贴,“散户”养猪的热情就会大减,所以这种强力推行政策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很大一部分散户不得不马上退出生猪养殖行业,也必然会导致他们的收入减少,“散户”们怨声载道不无道理。

按官方数据,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养殖量占比已由2007年的26.00%上升到2017年的46.25%,生猪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2.00%,不过我们认为这一规划目标过于保守,根据各地调研和市场反馈,2017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就已经超过50%,四川、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主产省的规模养殖比重普遍超过60%。——农产品期货网

现阶段中国农业不论什么领域,国家补贴这种形式都是农民的命脉。有些人极力鼓吹“绝对自由贸易”,认为只要是有补贴就是计划经济,我倒想问一句,如果农户们失去了补贴,国家再把农业的大门自由打开,那么在蜂拥而至的外国农产品的打击下,中国这几亿农民怎么活?

此外,一些所谓“大V”不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或者压根就是试图挑起矛盾),想当然的认为“限制散户”政策是造成这次猪肉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在社交平台上大放厥词,再加上广大老百姓对“媒体”的盲目相信,又不幸掌握了“俺村经济学”的精华,把个别现象当成宏观经济去分析,所以在他们眼中谬论成功结合了“实际”,反倒成了“真理”。

贸易战对中国的猪肉进口造成了多大威胁?

网络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因贸易战停止进口美国猪肉对国内的猪肉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那我们就来看看这种推动力到底有多大。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由上图所示。2012到2018年,中国进口海外猪肉量总体来说先升后降。到2018年,猪肉进口量折合成“头”一共有0.15亿头。占全国全年供给量(7.09亿头)的2.1%。哪怕我们彻底不进口外国猪肉了,6.94亿头的国产二师兄对满足全国6.99亿头的需求量也只差0.05亿头。而且,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和猪杂一共只有26.27万吨,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0.18千克。三两六。所以中国不进口美国甚至不进口全世界猪肉对我们来说影响真的不大。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国猪肉进口的检验检疫程序非常严格。非洲猪瘟1957年传入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传播至格鲁吉亚和俄罗斯,2017年扩散到临近蒙古国的伊尔库茨克。但是非洲猪瘟每到一处,中国就立刻放弃从该国进口猪肉制品。2018年8月,辽宁沈阳沈北新区出现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由于中美贸易战,网上有很多传言说中国进口了俄罗斯猪肉来代替美国猪肉,导致了非洲猪瘟传入中国。但是真相是美国出口中国的那点猪肉压根不用冒风险找二供。

非洲猪瘟疫情如何传入中国
欧洲猪下水:首先是风险产品的走私。欧洲不消费猪下水,跟我国价格差异比较大,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来看,2017年以来,欧洲12个疫情国向越南、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出口的风险产品达40多万吨,这些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通过绕越设关地或海上偷运的方式进入中国。中国已经在一批走私猪肚中,检测出病毒的核酸。
旅客携带物:我国与有关疫情国的贸易十分频繁,国际运输工具途经国内20多个城市,一些旅客携带物有携带病毒入境的风险,主要是熟制品,风险要低一些。
野猪迁移:随着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的定殖和扩散,以及中国东北野猪种群密度的增加,让非洲猪瘟通过野猪传入的风险加大。去年底,位于中朝边境23公里的吉林白山林区,发现一头野猪死于非洲猪瘟,但是病毒类型与引发国内家猪非洲猪瘟疫情的病毒类型不同。此后,在中俄边境的黑河一个林区,发生了一起家养野猪的疫情。


国内传播途径总体看疫情,我国非洲猪瘟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城郊向农村扩散的趋势。非洲猪瘟一度被认为是直接接触传播的,但当前研究表明,传播途径相当复杂,至少存在四个循环链。在我国,既存在由调运引发的远距离传播,也存在因泔水导致的局部循环,还有苍蝇等其他生物带毒的风险。——中国农业部

此外,有人说中国拒绝从美国进口猪肉助推了中国猪肉价格上升。其实,进口外国猪肉对中国的猪肉价格的缓解很有限,2018年全球猪肉出口量只有810万吨,即使全进口了,也只占中国需求量的14%。

综上所述,停止进口美国猪肉对中国猪肉价格的影响不大。

非洲猪瘟对中国的猪肉价格上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既然限制“散户”和贸易战对此次猪肉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有限,那么问题就来了。猪哥哪去了?

答案是猪哥死了。有的病死了,有的被扑杀了。我们不用花太多篇幅介绍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业的影响有多大。因为这种影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我们只要拿出几组数据即可。

2018年8月1日。记住这一天吧。我们今年(以及可以预见的明年甚至后年)为二师兄多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追溯到这一天。当天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8月3日11时,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中国首次发现该疫情。随后的9个月中,官方称中国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生猪达到102万头。

在农业部的通报中我们得知,有部分大型养猪场在出现疫情后采取了瞒报手段来控制损失,给疫情控制带来了困难。而对在这次疫情中损失惨重的“散户”来说,由于分散不易管理,一定会有更多的“散户”的猪死了也就死了,并不上报。所以,我国养猪产业在这次非洲猪瘟疫情中受到的损失要远大于公布的扑杀数据。

由于目前国内生猪产业压力巨大,目前社会上对重新开放“散户”养猪缓解猪肉价格压力的呼声很高。甚至有些人还期待政府鼓励“三五头猪”的家庭式生产,使危机在农村软着陆化解。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政策还是要谨慎出台为妙。

在不同规模的养殖主体中,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散户多数缺乏防控能力和生物安全措施,因此损失最为惨重,若干地区的养殖散户被一扫而空,而规模企业因人员和车辆出入频繁,防控死角多,也多次出现大规模发病蔓延的案例,但多数规模企业凭借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积淀,加上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还是扛过了疫情侵袭,逐步开始复产和扩张产能。——农产品期货网

农产品期货网的分析是基本符合国内“散户”养猪的特点的。如果盲目鼓励“散户”养猪,甚至鼓励大批农户养个三五头,那么一旦有疫情袭击,“散户”和小农必然片甲不留。这非但无法缓解疫情危机和猪肉价格高涨,还会让相当一部分人血本无归。所以此建议若实施,结果只会是火上浇油。

那么我们还要鼓励扩大生产吗?当然要。但是这次扩大生产的主力应当是规模企业。

首先,前文我们已经说了,国内很多省份的规模企业生猪产量已经超过了50%,他们理应成为拉动生产的主力。其次,规模企业虽然也在此次疫情中损失惨重,但是资金情况毕竟要比散户强,况且目前看猪肉价格短时间下不来,只要保证生产安全,利润不用愁。最后,规模企业产量分布集中,易于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可以集中要求企业加强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和设备引进。事实上,2019年农业部出台的鼓励生猪养殖的文件提的也是补贴规模养猪和标准化养殖。

“猪周期”——猪肉价格上涨的神助攻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让我们回到这张图,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猪周期”。

所谓“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长约4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商品价格波动方式。体现了资本自发的“盲目的”趋利避害的特性。

上图中,猪肉价格在2014年滑至低点,生猪饲养者发现利润降低,紧接着第二年就开始撤出生猪养殖领域,导致2015、2016两年猪肉存栏量大减,猪肉价格逐渐攀升,直到2016年猪肉价格攀上顶点。在发现猪肉价格上升后,农户又开始大量养殖生猪,导致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于2018年又一次下跌。由于2018年猪肉行业不景气,生猪存栏量几乎全年都在下降,新一轮猪肉上涨势头预计将在2019年开始。谁曾想2019年又赶上了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携手并进把猪肉价格拉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其实“猪周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资本趋利避害的特点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在长周期的经济危机上也能找到这种现象的影子。

在崇尚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一旦经济危机发生,国内各种资本便马上开始战略收缩准备过冬。这本无关对错。但是在危机中你越是收缩做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要下滑。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中,美国总统罗斯福顶着反对派扣的“社会主义”的帽子推行“罗斯福新政”,用“看得见的手”力推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既留下了基建遗产又养活了百姓,还成功消化了过剩产能。而选择做空的欧洲则只能在失业中打成一片,靠摧毁对方的产能来处理过剩。

在近20年的中国,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时,无论是1998年林毅夫提出的“中国式罗斯福新政”,还是2008年被称为“大水漫灌”的4万亿投资,本质都是在逆市做多(据估算,政府每投资1万亿便能拉动1000万人就业。)。1998年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量进入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及农村,2008年则变成了各种偏远地区的公路桥梁和发达地区的高铁线。

虽然给有些山区中的村落通电通公路是明摆着赔钱的,但是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政府非但不对资本负责,反而要控制资本。虽说也有来自银行和国企的反对,但毕竟还是政府的力量大,资本没有办法抗拒。截止2005年年底,全国至少有95%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至2010年年底,电力,饮用水也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这些看似赔本投入马上得到了回报。2008年经济危机,中国沿海很多企业由于库存压力大而濒临倒闭。国家由此马上推出了家电下乡活动,希望动拉动内需挽救一部分制造业。由于三农政策的施行,当时农村的购买力已有提升,公路、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又相对完善,家电下乡活动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农村每百户电视拥有率从家电下乡之前的70迅速攀升到了2010年的103,大量的家电内需救活了沿海的电子厂。西方经济学家原本认为中国将被失业潮淹没,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倒闭潮有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了下文。但是如果设想一下2008年中国还没有村村通,家电哪里下得了乡?

虽然并不是所有经济危机都适合用基建和内需解决,但是好在有一批经济学家能够真正做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这才造就了中国经济小波动下的大稳定,成功把“中国崩溃论”转变成了“中国威胁论”,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预测——猪肉价格什么时候才能开始下降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和“猪周期”的双重作用导致的猪肉供给量下跌。那么,大概到什么时候猪肉价格才能重新低位稳定呢?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生猪存栏量:是指某一阶段,如年初、某月、某季或年末的生猪的实有数。存栏量的变化预示着短期生猪出栏量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部。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指能够用于繁殖的母猪的实有数。由于能繁母猪承担着猪仔的繁育工作,所以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预示着中长期生猪出栏量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部。

同比: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根据对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数据显示,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暴发于2018年8月1日)开始直到2019年9月,国内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处于下跌状态,2018年8月至12月下跌状态平缓,2019年1月和2月下跌陡然加剧,随后3月到6月下跌速度再次放缓,可是7月8月下跌速度又一次上升,紧接着9月再度放缓。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大致波动状态。

我们再把全国生猪价格同比变化数据放在表中。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生猪价格:全国生猪大三元每月15日价格。数据来源于网络。

由图可知,在2019年1月和2月,全国生猪价格要比2018年1月2月低,但是从3月开始,猪肉价格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到5月开始趋缓。价格的中高位平稳一直保持到了8月,随后9月价格大幅上升,10月高位暂歇后11月再度攀升。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我们使用Excel中的条件格式对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价格的环比变化趋势做一个小分析。我们从上图中可以轻松发现,生猪存栏量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有约3个月的潜伏期。7-8月份生猪存栏量的大降导致了十一月份猪肉价格飙升,但是9月份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势头大大缓解,有可能导致十二月份猪肉价格高位横盘。不过我们还要格外关注下周公布的10月份生猪产业数据,如果9月份的缓解是昙花一现,那么不好意思,11月末到十二月的猪肉价格会继续上升,如果10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翻正,那么2020年1月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可能小幅下降。

短期猪肉价格发展趋势我们分析完了,那么中长期猪肉价格还会不会降到20元/公斤呢?我们还得看数据。

长文干货!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走势预测

环比:表示连续2个统计周期(比如连续两月)内的量的变化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18年10月开始,横坐标轴上方压根看不到蓝线和绿线,这说明国内近一年的生猪存栏量无论怎么折腾都比上个月少。而猪肉价格则始终在横坐标轴上方,这说明今年的猪肉价格一直在涨,没有一个月是比上月回落的。我们依然能够从数据的反复波动看出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挣扎。

所以长期来看,虽然我乐观的认为猪肉价格最终会回落到正常范围,但是冷却周期可能会比较长。部分机构预测2019年生猪出栏量可能较2018年下降约1亿头(13.4%),但是事实上截止9月份,生猪存栏量已经较2018年8月减少了40%。即使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被有效控制,这个巨大缺口恐怕也不是一年能够缓解的。不过好消息是,9月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收窄,而且能繁母猪的同比降幅要小于生猪存栏量,这样有助于明年大量繁育仔猪。

我在这里预测2020年猪肉价格大概率会在波动中下降,但是10元一斤的日子可能不会在2020年出现。

小概率现象是:

1. 非洲猪瘟失控,普通老百姓告别猪肉;

2. 非洲猪瘟被全面控制,大企业迅速恢复产能,猪肉价格回到正常范围。

但是前点不符合国家力量的控制危机能力,后点需要时间破解非洲猪瘟和繁育小猪,即使最乐观也要等到年末。

七千多字的文章确实不好用一个自然的作总结。面对明天的日子,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是寻找替代品,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最后等待政府和社会资本克服困难恢复生产。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