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與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我真的沒什麼經驗……

原標題:《在線教學質量,同行你怎麼看?》

與科研中的同行評審一樣,教學評價中的同行評價也是各高校為保障高質量教學廣泛採用的機制。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從何入手?國外高校的實踐經驗或能給中國高校一些啟發。

在課堂教學質量保障中,學生評教是衡量學習者對課程教學滿意度的有效工具。同行評教作為教學評價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能讓評價者從專業的角度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在很多高校,同行評教結果將成為人事管理、績效評價的依據。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在任課教師的聘任和職務晉升中,也將同行評教結果作為重要參考,講授在線課程的教師也不例外。該校地球與礦產科學學院為滿足同行評價需求,基於“優質本科教育的七項原則”制訂了同行評教的基本框架,編寫了《在線課程同行評價指南》(Peer Review Guide for Online Courses),之後成為學校評估在線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手段。

注:“優質本科教育的七項原則”是1987年由研究學者阿瑟·齊克林和澤達爾·加森基於對此前50年高等教育評價研究和實踐的總結和概括提出。

《在線課程同行評價指南》詳細介紹了教師在線教學過程中,可以體現優質教學達成的具體示例,以及尋找這些“證據”的主要渠道。進行同行評價時,評價者依據指南觀察在線教學是否很好地滿足這七項原則。課程大綱、使用的教材、在線討論區、作業說明、學生作業成果、對話記錄、學生評教問卷等,是評價者的主要觀察對象。

一 鼓勵師生密切交流

師生間頻繁的互動能對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在線教學中,師生交流尤為重要。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有助於學生克服困難,全心投入學習。在線教學中可作為例證的教學行為包括:

1.在課程開始時有“歡迎信息”,鼓勵學生與教師開展與課程相關的交流。

2.教師促進並鼓勵課程參與者間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分享。

3.教師通過定期與學生交流、提供反饋,在課程中與學生保持聯繫。

4.在醒目的公告區向學生傳達重要的課程信息,比如提醒作業提交日期、課程變更等。

5.教師安排了固定的辦公室時間,利用線上聊天、網絡會議等技術手段與學生遠程交流。

6.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7.提供與學生小組互動的空間。

{數據鏈接}

麥可思對中國部分高校研究發現,與教師交流越頻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滿意度越高。

具體來看,2018—2019學年在校大學生中,每週與教師有交流的學生,其學習主動性(79%)較每年與教師交流一次的學生(50%)高29個百分點。

每週與教師保持交流的學生其教學滿意度(本科:93%,高職高專:95%),也要高於其他群體,與每年與教師交流一次的學生相比差距超過10個百分點。

第一次參與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我真的沒什麼經驗……
第一次參與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我真的沒什麼經驗……

二 鼓勵學生間密切合作

學習中加強與他人協作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學生之間知識的分享與討論可以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線教學中可作為例證的教學行為包括:

1.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定期參加以下一項或多項活動的機會,如課程主題的正式或非正式討論、團隊形式的課程作業、研究小組等。

2.在課程開始時組織“見面活動”,給學生創造建立個人聯繫的機會。

3.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照片發佈到班級空間,強化他們在課程中的在線形象。

4.為合作學習佈置小組作業。

5.為優質課堂討論制訂標準。

6.打造參與討論實踐的優質模型。

7.教師在討論中給出的提示對指導和吸引學生參與討論有幫助。

8.通過鼓勵、探究、提問、總結等方式促進課堂討論。

9.為學生小組建立交流平臺。

三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主動性學習通過鼓勵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解決問題,使其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對學習成績產生積極影響。在線教學中可作為例證的教學行為包括:

1.教學中涉及以下一項或多項活動,如:

  • 通過寫作、口頭和其他形式進行自我表達;

  • 為學生提供在解決問題時進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機會;

  • 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 創建與社會行為、社區和學術行為有關的對話。

2.為學生布置作業時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和專業興趣。

3.學生的學習成果來自學生關於學習的思考、言論和文字作品;進行的研究、實驗;參與、設計或開發的程序等。

四 提供及時反饋

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要能夠經常對自己掌握的知識能力進行評估,並收到有價值的建議,反思自己的學習。教學中可作為例證的示例包括:

1.在課程大綱中有關於課程反饋方式和標準的信息。

2.在合理的時間內為學生的作業提供有意義的反饋。

3.作業反饋要清晰、具體,專注於可改進的行為。

4.明確向學生傳達課程和個人作業的評分標準。

5.有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就課程內容提出問題,並收到教師的反饋。

6.學生評教能夠向教師提供有關課程改進的信息。

7.學生學習成果能證明學業進步。

五 強調有效利用時間

在線學習中,學習的頻率、持續時間,以及時間管理能力尤為重要,學生需要這方面的支持。可作為例證的教學活動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發佈的課程計劃中需涵蓋課程主要內容和作業截止時間,以便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

2.在課程大綱中告知學生預計這門課程將花費的學習時間。

3.說明完成課程任務可能需要的時間。

4.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利用時間的學習技巧。

5.在作業反饋中告知學生有關學習重點的信息。

6.課程統計數據表明每週課業用時達到預計目標。

六 對學生寄予高期待

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有較高且合理的期待,並向學生傳達期待、提供支持。在此方面可作為例證的教學活動包括:

1.明確告知學生完成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2.明確課程學習目標以及如何設計作業幫助學生實現目標。

3.通過詳細的作業評價頻繁為學生提供反饋。

4.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解答簡單的問題,轉向設計複雜的解決方案。

5.在與學生交流課程作業時經常提出評判性和探索性的問題。

6.對高質量作業和其他作業之間的差別進行討論。

7.展示能夠體現學生學業進步的學習成果。

七 尊重個性,強調因材施教

學生各有長處,可能有的人擅長演講,有的人擅長做實驗。好的教學需要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當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並不得心應手也是重要的,因為這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在線教學中可作為例證的教學活動包括:

1.使用多種評價工具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

2.讓學生用最有利於展示其才能的方式替代作業,說明自己學業方面取得的成績,比如可以用錄製視頻替代書面論文。

3.向背景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提供線上補充資料。

4.營造積極的在線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必要時尋求學習上的幫助。

簡單來說,這所大學在線教學同行評價更像是一個“尋證”的過程。評價者從“七項原則”的角度對在線課程評價時,不是隻看相關教學活動的“有”或“無”,更要清晰地記錄每項原則下,課程教學中表現優異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反饋給被評價的教師作為教學改進的參考。如此,同行評價的最終目標,即促進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以實現更高質量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在線學習網站

第一次參與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我真的沒什麼經驗……
第一次參與在線教學的同行評價,我真的沒什麼經驗……

聲明:轉載請註明“麥可思研究”。聯繫編輯部可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麥可思 郭坤

責任編輯 | 麥可思 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