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德国可谓是天才辈出:

从贝多芬、瓦格纳到尼采、叔本华;

从黑格尔、康德到普朗克、孟德尔;

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

从社会科学到应用科学;

各个领域当中,德国都是群星璀璨光彩耀眼,再加上大数据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家都开始逐渐崇尚德国的教育体系

其实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德国确实是人才济济成绩斐然,所有的这些也确实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德国老师与中国老师的区别

德国的老师并不像中国的老师一样。

德国的老师和孩子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孩子也并没有义务去服从老师,老师也不会轻易对着孩子下命令

而德国幼儿园老师的角色是支持、引导、陪伴和启发孩子,面对老师这种“权威”,德国的孩子对于老师的认知:老师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帮助我、支持我,在我遇到困难或有合理的需求时,我要向老师寻求帮助。

可以说,中国孩子和德国孩子的差距,就是从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开始的,其实德国除了老师这个角色和中国老师有

差别,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别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 餐桌礼仪

德国人都是非常注重孩子的餐桌礼仪规矩的,所以在德国幼儿园的餐桌上,老师会要求孩子必须将碗里的饭菜吃完,但吃多吃少是孩子的个人决定,老师不会干涉

但有一条原则就是: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坐在桌子前,一旦孩子中途离开餐桌,那么老师就会视为孩子已经吃饱了,不允许再回来接着吃。

曾经看过德国幼儿园孩子吃饭的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吃了几口就想跑下桌玩,老师只是问了他一句:“吃饱了没有?”行动上也没有阻止孩子。

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又跑回餐桌前,就在他伸手准备拿食物继续吃的时候,老师一把夺过他的盘子,并将盘子里的食物迅速倒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小男孩:吃饭时要专注,只有吃饱了才能下桌,下桌就表明吃饱了,不能再回来接着吃。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而这种做法就是正面管教中所着重提倡的“自然结果法”,它与惩罚、恐吓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自然结果就是: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并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让孩子从中知道,不吃饭会饿不穿衣会冷不收好玩具会找不到玩具不洗手会生病等自然结果,孩子通过这种自然结果,会学到内化的规则,并自发愿意遵守

但我们中国的父母会用一些刻意的惩罚或恐吓,这样虽然能够奏效,但却只是一时的,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使父母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 培养专注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曾说:“天才,首先是拥有极高的专注力。”

同时也有大量的事实证明,专注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而大部分的德国孩子都有专注力很强的特征。

小到认真吃饭把饭吃完,大到把一本书看完;

小到拼图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静的玩2个小时;

小到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踢球、跳舞,大到坚持每个周末回去看爷爷奶奶,并且每年都不爽约。

等孩子们到了小学以后,他们基本的表现为:作业整洁、家庭作业认真完成、回家先写作业、不用父母监督,自己学习。

德国幼儿园仅教这4样,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值得学习和借鉴

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德国人的专注力这么好呢?

这也跟德国人的民族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做事认真严谨、专注投入。

同时与父母的教育和幼儿园有很大的关系,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德国的父母,他们都特别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平时他们不仅会和孩子做一些培养专注力的事情,还会陪孩子玩一些专注力的游戏书籍。

于是乐乐妈开始在网络上找寻德国孩子看的专注力绘本,发现了这套书分享给大家,这套书是《德国专注力养成大画册》共有6本,其中4本是认知游戏书,2本是故事游戏书

每一本书中的画面都震撼、有趣、益智,是助力学习、提升专注力和观察力的德国“国宝级”游戏书

让孩子在找形状颜色字母数字当中,锻炼条理性,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高孩子的各项综合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