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孩子被這樣的教育耽誤!

因為這次疫情,很多朋友擁有了充足的親子時光。

但是實際上這個狀態很撕裂。看著孩子在無憂無慮地玩耍,每個父母都希望這樣祥和幸福下去。然而一想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又不得不焦慮起來。

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會長大,要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面對競爭、面對各種不確定性。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在未來從容一些呢?

直到最近,我看到一位學霸爸爸和他“自閉”兒子的故事,深受啟發,對教育這件事也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人脈廣闊的爸爸和不擅社交的兒子

這位爸爸叫王雨豪,畢業於南開大學,是一名連續創業者。

多少孩子被這樣的教育耽誤!

作為創業圈的名人,王雨豪人脈非常廣,跟誰都能打交道,在朋友圈發個求助信息,都會有很多人響應。

但他的兒子皮皮,卻跟他完全相反,自閉、不愛和人打交道。

這讓王雨豪十分擔心:“長這麼大了,沒有一個朋友,也沒有女朋友,這孩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

他帶皮皮去看了醫生,醫生說他有很強的潔癖,包括他不跟人交往,也是因為潔癖帶來的社交障礙。

嘗試挑戰與崩潰邊緣

作為一個善於和人打交道的爸爸,王雨豪知道社交的重要性,於是想盡可能地幫皮皮把這扇門打開。

2017年的夏天,他決定做一次重大的推動。他帶著皮皮,和十幾個朋友一起去瑞典徒步。

徒步意味著要住帳篷,吃的也很隨便,每個人揹著自己十幾、二十幾公斤的登山包走119公里,要走5天。

這一百多個小時,對皮皮的潔癖、和人打交道的能力、父子之間的感情,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發生改變的機會所在。

多少孩子被這樣的教育耽誤!

然而,事情一開始就不太順利:第一天王雨豪就把腳崴了,沒辦法繼續走,只能提前坐直升機到了目的地。

令他驚喜的是,皮皮自己堅持走完了全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以為變化奇蹟般地發生了?很遺憾,並沒有。

接下來皮皮的表現還是一如既往:

在徒步結束的慶典上,開餐前,皮皮一會兒說想回房間上洗手間(儘管餐廳旁邊就有廁所,但因為潔癖,皮皮堅持要回房間上);一會兒又因為鑰匙弄丟了,要回去找鑰匙。被王雨豪強拉著坐在餐桌上的皮皮,連兩分鐘都沒待住。

王雨豪想不通,兒子是太偏執,還是不想和大家一起吃飯。就在他接近崩潰的時候,一個當心理醫生的好朋友給了他當頭一棒:

“這孩子可能在一個臨界點上,因為我們這5天走下來壓力巨大,這時候你還在逼他,這做的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

好的教育成就孩子的獨一無二

那天晚上,王雨豪失眠了,他一直不停地問自己:“我為什麼像有病一樣,一定要強迫孩子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呢?”

他想起自己這麼多年的創業,成功、失敗、成功、失敗,不就明白了一個事情嗎:

每個人都不應該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別人死磕,因為你磕完了最後就八個字“彈盡糧絕,走投無路”。

而成功的企業,都是各自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放到自己孩子上,怎麼就不長記性了呢?

多少孩子被這樣的教育耽誤!

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上,這個道理也是適用的。

在考試製度的壓力下,補短板或許是不得不的選擇,但放在人生這個更長維度的競爭中,如果家長只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短板,會讓他越來越喪失自信、喪失學習的興趣和成長的動力,變得越來越“不優秀”。

而那些出類拔萃的人,踢足球的羅納爾多、打籃球的喬丹、拿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唱美聲的帕瓦羅蒂,他們不在乎自己的短板,反而把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於是這一次,一向不服輸的王雨豪向自己的孩子妥協了。

他不再盯著皮皮不擅社交的短處,而是專注於挖掘他的興趣和潛能,並不斷放大它。

因為他相信,未來的成功會更多建立在每個人的獨特價值上。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興趣、愛好所在,並不斷將其發揚光大,才能在未來社會里找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幸福感。

多少孩子被這樣的教育耽誤!

寫在最後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好的教育,應該發現併成就孩子的獨一無二。

—THE END—

我是稚水

深度讀書,理性思考,認真寫作。

感謝讀者們的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