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近日,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英国热播,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国外大受欢迎,也引起国内众多读者的关注与讨论。疫情让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更有凝聚力,也更强化了我们的

家国情怀,所以有网友评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观看此片让人感到舒畅。

英国BBC的纪录片《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中,罕见地由英国著名男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用英语朗诵。曾主持制作高口碑纪录片《中国故事》的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背着双肩包,步行于中国的山水之间,带领观众走近了这位东方人人皆知、西方却鲜有了解的“诗圣”

中国有着 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跃的诗歌传统,上下延续三千年, 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古老。BBC毫不吝啬地用 “最伟大”来形容杜甫,不仅是对中国而言,更是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范围,把他 同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

对于中国人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忧国忧民就是他身上一个独特的标签,

正如诗中所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持续引发着中国人的共鸣。所幸到今天,通过这部纪录片,杜甫忧国忧民的诗篇,继续在更广阔的世界流传。

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一、失意文人的博大胸怀

“诗歌是唐朝的敲门砖,但仕途是死胡同,杜甫试着融入,但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其中。他太真实了,陷入了完全的无助”。“

活着意味着什么?他不再是书香门第的儿子,而是千万苦难老百姓中的一员。公元759年,杜甫去天水;仲冬,穿越秦岭抵达成都;逃离战乱后,带着一家人浣花溪旁的草堂安顿下来,这个简陋的茅屋从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化坐标。

①悲悯之心: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的诗歌触摸着心怀天下的悲悯

② 博大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的诗歌抒发着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③ 潦倒失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诗歌蕴含着失意文人多少的落魄与无奈。

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二、作为父亲的愧疚:“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在是个成就方面,他是当之无愧的”诗圣“,他的诗篇就是唐代社会生活的”诗史“;如今名满世界的杜甫,作为一位却是父亲的却是极不合格的,不能够养活一家人,致使小儿被活活饿死——”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①出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②背景探析:

杜甫把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自己一个人去赴任。漫天的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几乎每一个家庭都在受冻挨饿中挣扎着生存。

他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原来他的小儿子,已经活活被饿死!他无法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赶来呜咽不止。伟大诗人说不出内心里有多么惭愧,他是做父亲的人呀,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杜甫当时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尚且会遭受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可想而知就更加艰难了。杜甫诗歌中的主旋律”忧民忧国“,并不是上层特权阶级偶尔向下看一眼后的悲悯,而是底层老百姓被灾难的魔爪一刀刀割在心上的切肤之痛。

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③点睛之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忍受着这些锥心之痛,杜甫不禁回想起天蒙蒙亮的时候,他路过骊山脚下的情景:那里是皇帝带着上层特权人物奢侈享乐的地方:仙乐飘飘,羽衣霓裳,回荡在云霄。那高高的朱门里,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他悲愤填胸,不吐不快。

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去民心的唐王朝,动乱的暗流已经在歌舞升平的表层下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羽衣霓裳曲”,没过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渔阳鼙鼓惊破轻歌曼舞、灯红酒绿的奢靡,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

杜甫被BBC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父亲的他却愧疚终生


只可惜那位夭折的小儿,成为诗人杜甫心中永远的愧疚,后世人送给他多少盛名,也无法弥补这份刻骨铭心的亏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