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還是自住?價值觀選址

在選對城市的基礎上,只要照著這三處方位來買房,未來10年或仍可“躺賺”:

第一個:靠近優質學區(中小學)的房子

物以稀為貴,稀缺的又是剛需的永遠都有價值。我們說過很多次,在中國房子並非剛需,因為買不起完全可以租,解決居住不一定非要“佔有”。那為何那麼多人擠破頭也要買房,說白了更多的人買的不是房子,而是依附在房子上的各種資源。教育資源就是其中之一——教育就是剛需,而且很多城市好的學校都必須要求有房才能上。

事實上,過去20年中國各大城市房價升值最快的也就屬學區房,尤其是雙頂級中、小學學區房,房價漲幅絕對是一騎絕塵。優質學區的重要性,其實中國所有的父母最有切身感受。拿合肥舉例,合肥2019年均價1.65萬/平,但廬陽區的南門小學學區二手房19年底時已經賣到了最高5.5萬/平。是這些房子居住環境和房屋本身的裝潢有多高檔嗎?不是,是它所在的學區南門小學早就成了富人追逐爭搶的對象。

有人說,有學區也沒用,房價下跌時,學區房也會跟著一起跌。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學區房已經有了它自己的獨立行情,縱然整個城市的房價都在下跌,但是隻要是優質學區地段內的房子,房價都很難下跌。尤其是那些頂級雙學區房,任何時候房價都不受市場行情影響,因為這些學區房的價格是一個城市所有的有錢人的“錢包”在支撐著。

至於現在的父母為何喜歡買學區房,道理不說大家也都懂,一方面是其投資價值;另一方面,大了說教育是強國之本,小了說教育是作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沒有誰想自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而花高價給孩子買學區房就成了父母愛子的最直接體現。

投資還是自住?價值觀選址


第二個:靠近軌道交通的房子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近年來流傳於市井民間的順口溜,絕非浪得虛名。大類雖然說的是“靠近軌道交通的房子”,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裡說的絕對不是靠近火車站、鐵路旁的房子,相反因為噪音汙染,這類房子不僅不能作為買房首選,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敬而遠之。

高鐵決定了一座城市是否值得投資,而地鐵則決定了這座城市的哪些區域值得投資。地鐵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年“臨近地鐵”已經成為每一家地產商推廣項目必用的廣告語,可見一斑。“臨鐵”作為質優盤標籤,在不少購房人心中的地位僅次於“學區”,但是又遠超其他商業類配套。

地鐵的修建開通,實現了板塊和城區從無到有的對接,而且相較於地面交通工具它能大大縮減人們的通勤時間。而時間就是金錢。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地鐵無疑是高房價的支撐。

地鐵房到底該如何選?戴維森曾發佈了一份《商業地產地鐵效應專題報告》中顯示,地鐵開通前1年和通車2年,沿線區域房產升值速度最快。但也不是離地鐵越近越好,業內普遍認可的標準是,房屋距離地鐵站點700米,步行五分鐘內可達到為最佳。

第三個:靠近地方行政機關的房子

潘石屹曾說,十多年來,只投資市中心房子。因為城市中央區域永遠屬於稀缺資源,投資一定是看漲的,而且即使房價不漲,房租也永遠是漲的。

市中心其實指的就是一個城市地方行政機關的中心。過去不同於現在,過去的市中心基本都在老城區,現在的市中心基本都在“新區”,很多地方也稱為“政務區”。畢竟老城區受制於拆遷擴大規模的可能性太低,發展的潛力也受阻。

靠近行政中心的房子為什麼有購買的價值,一方面行政區域內的公務人員要居住,他們或分配或團購的房子就在旁邊,這注定了這裡的配套資源肯定不會差,其中道理我不明說,大家也都懂;另一方面,這些區域一定是政策扶持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個城市的臉面,更是一個城市的核心,商業、休閒、娛樂、交通、醫療,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資源都會向這裡傾斜,自然也會吸引大開發商來拿地開發,通過過去十年我們對各二線城市“新區”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來看,這裡的房價漲幅和配套落地的兌現較其它區域都高很多,這也直接帶動了周邊房價的上漲。

可能很多城市也會有一些不靠近以上三處的房子這些年升值的潛力也很可觀,這個我是承認的,城市不同、區域定位不同、板塊不同、甚至是開發商建房的質量不同都可能影響房價的走勢。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買房靠近以上三個地方,未來10年升值的潛力絕對比其它配套的價值更巨大,買房“躺賺”的機會更大,這是無數人買房後的經驗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