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話說古代白富美挺多,但是白富美還有才情的我想應該當屬李清照第一了。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大才女”,是那個時代典型的“白富美”。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其精通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生起起落落晚年悽悽涼涼。慢慢聽我道來。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一、書香門第

李清照出生在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進士,歷官冀州司戶參軍、校書郎、禮部員外郎等職。他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是大文豪蘇軾的門生。母親是宋仁宗天聖八年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亦擅長文章。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父親淵博的才學,剛直的性格和開明的思想都深深的影響了李清照。李清照自幼習讀詩書,耳濡目染,加上過人的天賦,故而少年時便有才名。出嫁後其夫趙明誠,也是生於一個士大夫之家,父親趙挺之,熙寧三年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徐州通判、太常少卿、禮部侍郎等職。趙明誠是趙挺之第三子,他對於金石之學頗有造詣。趙明誠從小就喜歡四處訪求前代金石刻詞,並致力於整理歸納,立志完成一部金石錄。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二甜蜜愛情

某一年元宵佳節,俊男佳女都出門賞花燈許願去了。趙明誠與好友李迥去到了東京大相國寺賞花燈,因此結識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頓生愛慕之意。李迥正是李清照的從兄,他一眼看出二人兩人眼神中的異樣情愫,便竭力撮合他們交往。從此二人墜入了愛河。

李清照有一首詞《點絳唇》大概就是她當年對甜蜜愛情的傾訴: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蕩完鞦韆,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鞦韆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一個少女的可愛調皮,天真活潑,對於愛人的嬌羞,沉浸於愛中的甜蜜都在這幾十個字中一覽無餘。

情投意合的兩人在建中靖國元年結婚了,這年趙明誠21歲,李清照18歲。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受丈夫的影響,迅速愛上了金石收藏。據李清照《金石錄後序》記載,剛結婚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每月初一、十五太學放假,夫妻才得以短暫團聚。此時趙明誠還沒有收入,為了支持金石收藏夫妻二人省吃儉用,有時趙明誠還要把衣服典當掉還錢,但李清照毫無怨言。《減字木蘭花》中體現了新婚生活的一部分: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三世事艱難

好景不長,新舊黨爭的重新發難,宋徽宗崇寧年間,蔡京拜相,他是新黨人物,為了打擊政敵,他給司馬光、蘇軾等309人扣上“元祐奸黨”的帽子,並在端禮門外樹立“黨人碑”,將309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上面,昭示全國。這309人重者被關押,輕者被貶謫邊遠之地,非經允許,不得內徙,剩下的人也不得在京城任職。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名列元祐黨籍,被罷官,無奈回到原籍。

在這大肆打壓舊黨的過程中,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蔡京的得力助手,打擊元祐黨人可謂不遺餘力,他也因此官運亨通。

眼見父親遭難,而迫害者又是自己的公公,李清照心中異常悲憤。寫了許多詞她希望公公能救她父親李格非,但均未奏效。趙明誠性格懦弱,位卑言輕,想幫也幫不上,而且他也不敢幫。

災難還沒有結束,不久李格非“元祐奸黨”的罪名竟株連到李清照身上。崇寧二年朝廷下詔,宗室子弟不得與元祐黨人的後人通婚。次年又頒佈詔令,元祐黨人的子弟,不管有沒有官職,都必須離開京城。這下李清照她不得不離開趙家,回到原籍,與家人居住。這時趙明誠惟一能做的就是保住他們的婚姻,不能因為夫妻分離而使婚姻破散。與此同時,趙挺之也升任尚書右僕射,即右相。然不久之後,時局又出現了轉折。趙挺之得勢後,與蔡京反目爭權,他屢陳蔡京奸惡,並以退為進,稱病乞歸。毫無政治主見,耳根又軟的宋徽宗趕忙挽留,隨即罷免蔡京,仍以趙挺之為尚書右僕射。崇寧五年正月,朝廷毀元佑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清照也得以返回京城與趙明誠團聚。但是大觀元年三月蔡京再次為相,趙挺之遭到報復,官職被罷免,五日後就病死了。趙挺之死後三日,由於蔡京的誣陷,趙挺之的家屬、親戚在京城者都被捕入獄,趙明誠與兩個哥哥自然不能倖免,但因查無實據,不久獲釋。雖然暫無牢獄之災,但趙明誠的官職被剝奪,眼見京城也難呆下去了,於是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李清照也在列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四短暫美好

青州歲月雖然清苦,但二人自力更生,倒也豐衣足食。趙明誠將全部積蓄拿來收集書畫、古器,並致力於《金石錄》的撰寫。政和七年在李清照的協助下,趙明誠大體上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金石錄》當屬夫妻二人的合作。對於青州生活,李清照無比珍惜懷念,她在《金石錄後序》中感慨說:“甘心老是鄉矣!”她甘願在青州直至終老,可是世事如何能遂她的願!宋徽宗宣和二年,朝廷突然想起了趙明誠,任命他為萊州太守,至此趙明誠、李清照的青州生活結束,此間一共12年。趙明誠赴萊州上任,李清照起初並未同行,直到次年秋八月,她才由青州前往萊州。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五江湖沉浮

靖康二年四月,金人南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去,大宋朝廷頃刻間崩塌。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改元建炎,即為宋高宗。亂世之中,茫然四顧。而這年三月,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去世,趙明誠與李清照便離開淄州,南下奔喪。兵荒馬亂之中帶著十五車藏品,歷經磨難,於建炎二年春抵達江寧。

建炎二年九月,朝廷奪情,任命為母守喪的趙明誠為江寧知府。可次年三月,趙明誠就因失職被罷官。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向趙明誠彙報。此時趙明誠已接到調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辦交接手續,他不願冒險平叛,也沒有將此事報告上級。下屬自行佈陣,在夜晚之時,成功擊敗王亦。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卻發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

讀書人多少會有些氣節。丈夫做了逃兵,李清照比趙明誠還要羞愧。她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於是寫了首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看到這首詩後的羞愧難當。之後被罷官的趙明誠帶著李清照來到池陽,不久趙明誠又接到朝廷任命,去湖州做知府。於是趙明誠將李清照安置在池陽,獨自一人入建康謝恩。著急趕路,不顧炎熱,趙明誠病倒了。七月底,趙明誠寫信給李清照,告知他自己已經臥病在床。接到信後。李清照趕忙乘舟東行,等她到了趙明誠身邊,已經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去世了,李清照不知所措。亂世之中一路追隨朝廷到越州。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六高齡再嫁

紹興二年正月,宋高宗到達杭州,四十九歲的李清照也從越州遷到杭州。此後南方局勢稍穩,李清照的多病的身體終於得以恢復,心情也好了些。這時有個叫張汝舟的男人來到李清照的身邊噓寒問暖。張汝舟時任右奉承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所擔任的這個官職主要負責檢查核準軍隊糧草與俸祿,品級並不高,也就七八品。張汝舟自稱是趙明誠同學,且對李清照百般殷勤,不久倆人結了婚。婚後,張汝舟很快暴露了本來面目,他不是想照顧李清照,而且想得到這些文物,當他發現李清照的文物沒有傳說中那麼多,又沒想把管理權轉移給他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謾罵,進而拳腳相加。關鍵時刻,決定自救。很快,李清照得到了張汝舟利用欺瞞手段獲取官職的證據,她立即檢舉上告,並要求離婚。按宋律,妻子控告丈夫,要入獄三年,李清照寧願忍受牢獄之災,也不願苟且忍辱,好在她狀告成功,張汝舟被髮配到柳州,親友大力周旋營救,加上民間為她打抱不平的呼聲極高,負責此案的官員努力協調,她在被關押九天之後釋放。

宋朝的“白富美”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淒涼?

七晚年生活

在金華時期,李清照有寫了很多的詞作,感慨自身和家國的漂泊經歷與悲慘命運,留下了許多名篇名句,就在這樣的痛苦中,李清照悄悄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終年七十三歲。此生若是像前半生一樣的平平淡淡那麼李清照也就是個才女。就是因為有了後半生的飄蕩起伏,經歷了人情冷暖才成就了“千古第一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