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總是把最差的想法和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這是為什麼?

小峰愛自媒體


因為安全感啊。

“親人”是比“外人”更穩固的一種關係。我們知道,即使我們言行不合適,也不會對我們有什麼損害;即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獲得寬容理解。因為他們是親人,我們需要他們的理解和包容。

反過來,假如我們對領導,對同事,對合作夥伴等外人發脾氣,我們可能會失去工作,可能會工作中被人使絆子,可能會終結合作關係。因此,我們在溝通中會有意無意地注意方式方法,剋制自己的情緒,考慮別人的感受。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不會包容我們,我們必須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才會有助於工作的順利開展。

除了親人吵不散罵不走外,還有什麼樣的關係能讓我們這樣卸下防備,肆意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呢?所以也往往會導致我們把最差的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

有時候,也許我們對親近的人心理預期太高了,認為他們應該和自己感同身受,一旦親人不能準確感知到我們的需求,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覺得“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理解”,越想越生氣。😔😔

但是,我們也要記住:能夠影響到你的,都是你在意的,同樣,能夠讓你的口不擇言傷害到的,也是那些在乎你的人

。所以,當我們想要衝動想要發脾氣時。按下暫停鍵,緩一緩。

因為有愛,所以相守,親情如是,愛情亦同。


飛羽的綠豆糕


這個問題好有意思,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一個人對家人與外人的認識決定的。一個人與外人是什麼關係,如何處理,處理不好會怎麼呢?這裡就有極大的風險,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就要留下美好的形象,這是對外人的心理。也算一種智慧,敬外人。但這裡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不會說真實的話。對家人就不同了,如何處理?這也是對家人的認識決定行為的,當真的認識到家人的重要性不會傷害親人,還有,有些人對家人有太多的對自己應該,如父母應該怎麼怎麼樣,男的應該怎麼怎麼樣,女的應該怎麼怎麼樣,孩子應該怎麼怎麼樣?這種想法很不好,會引起很多家庭衝突災難。這是本質的問題,真的深思的問題啊!


難得糊塗李學龍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有銭有勢的時候酒肉朋友一大群,吃靜敗光,大難臨頭妻兒老小跟著陪罪甚至把一切罪過,推給父母,妻子,兒女自己卻不檢討錯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