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道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教養

1

真正的教養,是與人為善,溫暖他人

去年視覺志公眾號平臺發佈了一篇名為“謝謝你愛我”的爆款文,當時不僅超過4000萬的閱讀量,也讓視覺志平臺暴增了不少粉絲。


文中的每個故事都能觸動到內心深處,其中有2個與人為善的故事令人記憶深刻,它們是這樣描述的:下雨了,環衛工人沒地方避雨,路過的開車小夥看見後,主動邀請他上車避雨。環衛工人怕自己弄髒他的車,也擔心自己的工具被人拿走,婉拒上車。後來,小夥和他一起坐在後備箱避雨;在一所學校裡,一位老師蹲在地上給學生縫補粉色涼鞋。女孩家境貧困,生活節儉,看到老師為自己認真補鞋的樣子,最終沒忍住,背過身去拭淚。


教養是無形的,但是它又是善良的自然流露,是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的體現。那些骨子裡深藏教養的人,是眼裡有光,心底有愛,善解人意,溫暖他人。


記得幾年前剛到這座城市的時候,在單位中有幸遇到一位善良的姐姐,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給與我很多幫助。那時我的工資還不高,為了減輕我的經濟壓力,每次和她一起吃飯的時候,她總會搶著買單;她每次出差回來,也總會給我帶禮物;在我工作和感情上失意的時候,她也會一直陪著我、鼓勵著我。雖然已有好幾年未見了,但是每次想到她,內心總會有一陣溫暖。


真正觸動心絃的教養,是能夠觸動人心的,或許只是那麼一瞬間,但它卻會讓人感到溫暖。即使無緣再見,也讓人心生溫暖、念念不忘。

這3個道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教養


2

真正的教養,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對方。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講述的幾個留學生在日本研修日語的經歷。當時好心的鄰居送給他們十幾個秋葵,由於人多不夠吃,也沒怎麼吃過,所以他們就不想要。當時他們送給了處的比較融洽的的日語老師。出於謙讓,日語老師沒要,後來有一人為了讓老師收下,就說了句“老師你收下吧,我們都不愛吃它,你吃吧”。當時一說完,氣氛很尷尬。老師說了句“你們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幹嘛要給別人”。

所謂教養,就是不能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要學會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這也是教養的一種體現。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總是把自己的想法理所當然的強加在別人身上,而從不會站在對方角度考考慮一些事情。

我閨蜜小米的婆婆,是個時尚的小老太太,經常喜歡逛街買衣服,但是每次買完衣服回到家又很後悔,發現有些款式年輕了不適合自己。每在此時,她就會把這些衣服塞給小米,但由於有些款式和尺碼未必適合小米,所以令她很苦惱。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尺碼,我穿不了你的衣服,你穿我的也未必舒服。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而不去真正瞭解是否是對方需要的。


這3個道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教養


3

真正的教養,是閒談莫論人非

近期,2006年《超級女聲》上《王牌對王牌》重聚引來了很多的熱議,節目中超女許飛公開質疑冠軍尚雯婕,說她從來不參加聚會、也很少和大家聯繫。而厲娜跑出來幫尚雯婕圓場, 大意是尚雯婕比賽的時候就很內向,不喜歡參加聚會也可以理解。

這裡我們明顯就能看出許飛和厲娜的教養差距,許飛不分場合讓對方下不了臺,確實並不是教養的體現。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軌跡自然也會不同,我們沒辦法去要求別人,也更不能貶低他人,這才是真正的教養體現。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總是喜歡先評論他人,自己的問題都還沒解決好,卻熱衷於做別人難題裡的評論家。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說長道短的人,他們總是喜歡關注他人生活,並評論是非。比如年輕的漂亮姑娘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崗位的晉升,有人就喜歡說是靠著上位得來的機會;比如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還未生孩子,有的人就喜歡說是不是女方身體有問題……

像以上描述的問題,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會隨意評價他人,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也決定著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

這3個道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教養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教養,修的是與人為善、不強人所難、不閒談是非。若早點明白這些道理,離真正的教養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