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裡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也只有自己知道。”


我們也總是想得到別人的理解與認同,可大多數的時候,卻總是被誤解。


後臺也收到過很多聽眾困惑的留言,有人問我說:小北姐,怎麼樣才能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呢?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我曾經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擺脫他人的目光;才漸漸明白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哪裡又有什麼標準的活法。


他人對你的不理解,不過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們的過去,更不懂我們的心之所向。


與其輾轉反側去糾結那些捋不清的關係,解釋不清的誤會,不如坦坦蕩蕩繼續做自己。


就好像那句話所說的,永遠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因為懂你的人不需要,不懂你的人也不會相信。


若是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一定過不好這一生。


我很佩服去年出差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女孩叫小蘇。


我記得當時開完會,項目組長組織我們一同去吃飯唱歌。小蘇卻突然直接就說,她還有工作要做,就先走了。


說完,她在周圍略帶詫異的目光當中,有禮貌地和我們道歉,也一一道別了。


聽她的同事說,小蘇一直都這樣,總是加班到最晚,特別努力,也不見多做出什麼業績。


話語當中,還帶著幾分不屑的意味。


後來正好由小蘇來和我對接工作,我發現她的效率很高,做事的態度更加是精益求精,絲毫不敷衍。


久而久之,我們也漸漸熟絡起來。偶然問起來,我才知道她除了繁忙的工作,還在準備考一所985高校的在職博士學位。


幾年前,碩士畢業的小蘇因為家庭條件無法支持,就只好放棄了碩博連讀的機會,轉而開始工作,為家庭分擔債務。


父母一直對此心懷愧疚,小蘇還總是寬慰他們說:讀不讀都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


即便如此,她還是在默默用業餘時間學習,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追求。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她工作任務上一點也不敢馬虎的同時,一有空就抽時間埋頭備考。


儘管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告訴她沒有必要這麼努力,嘲諷她的謹小慎微。但她好像從來就沒有放在心上,總是全身心規劃著自己的生活節奏。


我也是在認識她以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原來優秀與平庸的差距,其實就是在這種時候,逐漸被拉開的。


亦舒也說過:“有什麼好解釋的呢?人們只願意相信他們要相信的一切。”


是啊,有人覺得我們“過度努力”又怎樣,大可以繼續坦蕩地努力,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不辜負自己。


正是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我們才有了自己的夢想與遠方。


若是一個踏入職場,就被辦公室關係糾結得心神不寧的人,又該如何在日後的漫漫長路里,去坦然地生活。


當我們都不敢大大方方、坦坦蕩蕩地做自己了,又哪裡還有勇氣,去說出那些未曾完成的夢想呢?

在《愛情公寓》裡,我們許多人喜歡胡一菲。我想,我們其實是在羨慕她的那種“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的生活態度。


眾口難調,我們哪有那麼多力氣去費力解釋,反而只會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生活裡的我們,正是因為太在意周遭的目光了,反而做什麼都是束手束腳,丟失了做自己的勇氣。


我想起一部日劇,就叫《被討厭的勇氣》。劇中的女主人公蘭子去蛋糕店裡買蛋糕,前面排著長長的隊伍。


這個時候,一個小女孩突然跑到隊伍最前面,大聲地說,要吃店裡僅剩下的最後一塊草莓蛋糕。


雖然小女孩被家長帶回了隊伍裡,但前面的其他人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別的蛋糕。


可是輪到蘭子的時候,她直接點了那一塊最後的草莓蛋糕。


蘭子的行為引起很多人的詫異,可她竟然在周圍充斥著的反感眼神中,毫不在意地開始享用那塊蛋糕。


此時的字幕,漸漸道出了我們的心聲: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主宰,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的。


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的,與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被討厭當然需要勇氣,而這份勇氣,便是你做自己的底氣。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這一路走來,我們都太明白無論你怎樣做,都會遇到無數質疑的聲音和否定的評價。


但正如那句老話所說的,誰人的背後無人說,誰人的背後又不說人。


我們會被議論,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


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更不必試圖要求他人去懂我們的感受。


我們是為了愛我們的人而活著,為了他們的信任而砥礪前行著,又何必去在意那些不懂你的生命過客?


也請你一定要記得,在我們因為被他人誤解而悶悶不樂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把糟糕的情緒,丟給自己承擔。


因為被誤解,根本就不是你的錯。


總有一些人,沒有理由地相信著、偏愛著我們;所以也總會有一些人,你付出萬分努力也得不到理解與認同。


儘管放平心態,坦然而釋懷地活出自己。


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其實就是安靜又努力地默默堅持。我想,這樣的行動將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