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46個關鍵詞總結,初一初二務必收藏

1.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迴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註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範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10.世界海陸的分佈


地球上海洋麵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人們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
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裡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15.世界氣溫的分佈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佈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熱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沙漠氣候


18.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②地中海氣候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22.領土


國界線範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


23.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亞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4.東亞國家


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25.東亞人口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佈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


26.日本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27.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28.東南亞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29.東南亞居民與經濟


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0.南亞


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


31.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32.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烏茲別克斯坦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


33.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


34.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35.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36.西亞和北非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37.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38.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39.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過去,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


40.非洲


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


41.非洲居民與經濟


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42.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採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43.歐洲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幹三個大半島。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波德的平原、西歐平原。氣候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44.歐洲居民


歐洲西部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


45.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


46.法國


法國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溼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