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這個節目的現狀如何?

林文泉


毋庸置疑,《朗讀者》這個節目做的非常成功!作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朗讀者》用最真摯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訴說故事,撫慰人心,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人對閱讀的所有期待,達到了“通過朗讀,愛上閱讀”的目的。



由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一季)於2017年2月18日在央視黃金時段首播,節目圍繞“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味道、那一天、青春”13個主題詞展開,5月6日正式收官,當年12月斬獲“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年度匠心製片人獎和盛典作品獎。



當前,《朗讀者》第二季正在熱播。 《朗讀者》以“朗讀打動人心”為口號,每期邀請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採取訪談的形式,用真實的人生故事展現真摯的情感,用經典的文本體現感人的閱讀,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值得銘記的文字與值得聆聽的聲音完美結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獲得了廣泛好評。



我覺得朗讀者的意義,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朗讀者》每期圍繞不同的主題展開,開場白和卷首語文字優美、富含哲理,本身就是學生學習寫作的範本。同時,《朗讀者》每期推薦的書單,大都是現代名家經典之作,對孩子選擇課外閱讀文本就有很強的指導性。通過朗讀名家文學作品,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孩子的語感與氣質。



二是有利於推進全民閱讀。《朗讀者》拂去了大眾心中的浮躁不安,點燃了潛藏很久的閱讀和朗讀熱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放下手機,迴歸書本,投入到閱讀經典名著的行列中去。

三是有利於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傳承。《朗讀者》選擇的文本,大都是名家經典之作,它能夠跨越年齡和代際的鴻溝、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在情感體驗和文化記憶的代代傳承之中,把優秀的品質傳遞給青年一代。



當前《朗讀者》第二季正在熱播,一間小小的演播室,傳遞著家國天下大情懷,值得所有媒體人學習借鑑!


歷史有妖氣


《朗讀者》的格調已經高出其他綜藝節目一截了!之所以能領先,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沒有搞笑,沒有八卦,沒有那些撕逼。只有靜靜的聽,靜靜的讀,靜靜的感悟。感受董卿知性的美,感受每一位嘉賓的人生智慧。
無聲的文字 有聲的傾訴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檔綜藝節目
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 【點我觀看】
節目中,濮存昕是第一位嘉賓,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小學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柺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
蔣勵,33歲,一名婦產科醫生。她在節目中講述了作為“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面對生死一百天裡發生的故事。
柳傳志為他的兒子在婚禮中的一段致辭
還有你們最喜愛長腿張梓琳,這麼看,真是美麗與智慧的結合~
第二期節目以《陪伴》為主題 【點我觀看】
父母對童話大王鄭淵潔的陪伴,鄭淵潔陪伴著父母。
有先天性語言障礙的孩子,母親一直陪伴左右,教他說話,陪他成長。
豆瓣評分9.0,這檔綜藝節目,豆瓣的打分沒有虛高,很客觀~

確實是一檔很不錯的綜藝節目,讓我們在喧鬧的城市中能靜下心來感受別人生命的意義,這些嘉賓在節目中全部都很優雅美麗,我想這大概就是因為讀書的魅力把。

至於停播的原因:

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該節目自播出以來,的確有幾檔節目贏過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例如中國諜戰小說之父”麥家在節目中朗讀的《致信兒子》,斯琴高娃朗誦的、由賈平凹創作的《寫給母親》等,都以優美的文筆、真摯的感情和抑揚頓挫的朗讀而博得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但是在最後一期播完之後,《朗讀者》卻遭到了停播的厄運,是所有的綜藝節目中壽命最短的一款。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節目停播呢?

第一是《朗讀者》的虛假定位。雖然該節目表面上聲稱著眼於全民閱讀,但骨子裡卻像明星親子節目和娛樂節目一樣,打造的是“明星閱讀”,雖然這種明星不僅僅是影視明星,而是涉及文學、藝術、翻譯、航天、體育等各個層面,例如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翻譯件許淵衝等。《朗讀者》剛開播的時候,人們滿以為這是一檔像《星光大道》一樣的百姓舞臺,讓各個階層的普通人成為朗誦的主角。但是,節目播出幾期後人們發現,這是一檔高大上的“明星秀”。董卿在節目中所請的“朗讀者”不是來自學校裡的莘莘學子,也不是滿腹經綸的教師,而是一些名人和明星。這些名人明星,一部分人的朗讀水平有待商榷,例如航天英雄楊利偉和翻譯家許淵衝等。讓一位96歲的老先生進行朗讀,天知道他的聲音感染力怎麼樣。另一部分人雖然是演員出身,念臺詞絕對沒問題,但是由於自身缺乏一定的文化素養,不能讀出作品真正的內涵,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文學名篇。
第二,《朗讀者》的內容狹窄。朗讀的內容多是中國當代的生活散文,例如文藝家的感恩情懷,無國界醫生的奉獻精神,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浪漫幸福的愛情承諾,最美女神的親情呵護,以及事業老人的畢生追求。雖然也有中國古代和外國的經典作品片段,但是選入的很少。古代的名篇和外國的經典也許與中國當下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遠,不能打動當下讀者的心扉。但是既然是《朗讀者》,就要利用這個讀書和傾聽讀書的平臺,引領中國讀者去讀書,讀古今中外的經典,而不是讓讀者去喝當代明星們的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偶爾喝一兩次可以,喝多了倒胃口。倒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像陳年老酒,怎麼品嚐都是意味深長。
第三,《朗讀者》主持人董卿本身的藝術修養欠缺。儘管董卿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儘管在央視中因知性而著稱,但從她的一言一行來看,她在文學方面的修養與一些學者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制約《朗讀者》繼續深入的一個主要因素。如果《朗讀者》還想繼續下去,那麼主持人董卿也需要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繼續修煉。

不只是設計


《朗讀者》猶如綜藝節目裡的一股清流,這個節目的清新純碎可以盪滌每一個觀看它的觀眾,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無論一個人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當他(她)認真讀書時都會是平靜祥和的,這也是讀書的魅力和神秘之處!


《朗讀者》已經是第二季,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每期會請幾位嘉賓訴說一下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然後朗讀一段自己摯愛的書籍片段,在這些嘉賓朗讀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每一位嘉賓讀書時的不同韻味,頗有百花齊放般的美妙,這是一個可以讓精神昇華的節目!

《朗讀者》每一期會請不同行業的嘉賓,有明星,有科學界名人,有學者,這些嘉賓也會增加這個節目的可觀性,很多觀眾喜歡看這個節目多是因為可以了家這些人的百態人生,就像讀書一樣,讀書也是瞭解百態人生的一種方式!


《朗讀者》這個節目的成功在於它用一個特殊的方式在向觀眾訴說讀書的意義,這樣的訴說不生澀,不刻板,輕鬆愉悅,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讀書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人活得開心,這種開心源於對於世事的透徹理解,因為書中早己經告訴了我們如何看待世事!

我們需要讀書,這也是《朗讀者》這個節目所鼓舞和提倡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讀書呢?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所以很多嘉賓朗讀的內容多是飽含自己和身邊的至親之人的情感,這樣的朗讀也讓我們感觸至深,因為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橋段!


總之,《朗讀者》這個節目是深受大家喜愛的,節目效果也是很不錯的,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


草根說電影


《朗讀者》節目立意還是挺好的,但是在節目進行中沒有能夠使《朗讀者》沿著觀眾所期待的方向走下去,我以為有一下方面的原因:1.與該節目的團隊及主持人的文化修養、積澱有關係,華寵取眾只能一時不能長久;2.與節目定位有關係,《朗讀者》應是全民參與,不只是明星大腕、商界大咖、成功人士、學者精英等群體參與節目錄制;3.《朗讀者》不應是煽情的“心靈雞湯”,要發掘所朗讀篇目深層次的東西,如:文章寫作背景、主題內容、作者簡介等,使觀眾通過收看該節目有所啟示和收穫;4.既要“陽春白雪”也不能忽視“下里巴巴”,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紮根人民大眾的“肥沃土壤”之中的節目才會有生命力。


王老師150691464


央視做節目往往都是這樣的,追求高端大氣。《朗讀者》從欄目名稱上看就側重於朗讀的人,而不是朗讀的作品和技巧。對國家社會做貢獻大的人多了,成《感動中國》了;明星大牌多了,又成了《藝術人生》;老百姓多了,沒有收視率。總之眾口難調。主持人節目佔比重又太高,節奏拖沓,後勁不足。節目的場地可以分散些,主持人可變為採訪記者多換換,多些朗讀技巧,讓朗讀差不多就是朗讀。


手機用戶21257657912


一個無聊的節目,遲早玩完,只是沒想到死的這麼快。另一串類似的行將就木的節目是詩詞大賽之類,竟然都跟董卿有瓜葛。這些節目打著弘揚文化的旗號幹著糟蹋創造力也就是毀滅文化進步驅動力的事。今天的年輕人要的不是在故紙堆裡或者別人的私談裡哼哼唧唧,要的是開放,進取和創意。所以,這類玩(過氣)文化的節目,滿足的是偽需求,熱鬧開場之後,必然是被冷落或唾棄。


redsky


做主持21年,董卿說,創作《朗讀者》這樣一個節目,感覺是“應該到了這樣一個時刻”。

今年的央視春節晚會,董卿因為口紅上熱搜火了一把!

緊接著,因為主持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董卿再次刷屏!

但是我們很難看到董卿私下的生活!

她常常關注大眾的生活,在她眼裡,“我們每天都面對著很大的壓力,天天想著趕緊工作,趕緊忙完手裡的事,趕緊看看收入,

所以應該有這麼一個契機,讓大家能夠安靜下來去看一檔節目。”

《朗讀者》準備了一年。

這檔節目,每期以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世界小姐張梓琳現場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獻給自己可愛的女兒!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董卿有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著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

董卿站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1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

《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

有網友總結,董卿的《朗讀者》最打動人的,是幫觀眾又找了一回“初心”。

董卿的解釋是,“《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個人覺得這檔節目是很有意義的!


建築女磚家


還是當下人太浮躁了,因為社會壓力大,靜不下心來。就像經典著作不敵網文一樣。

真正能聽到朗朗書聲的地方是學校,那才是心無旁騖地朗讀,恣意妄為地展示自己的個性。青青校園才是誕生詩意的處所,雖然現代人去實體書店都很少了。

董卿和她的團隊都非常用心,但不敵整體的社會環境。當你為房貸、車貸操勞,為食品安全、霧霾憂心,為學區房傷懷,你靜不下來聽聽魯迅、老舍。

而且節目本身的扁平化,明星效應的娛樂會趨向,雞湯文的設置,等等,都容易讓人審美疲勞。

大家對明星已經夠熟悉了,如果多一些有歷史、有故事的普通人上臺去講,或許這種平等的交流更能吸引人。


又是烏鴉的雜醬麵



有些節目很熱鬧,讓人娛樂和放鬆,這樣的節目很多;

有些節目很安靜,讓人思考和改變,這樣的節目很少;

《朗讀者》無疑屬於後者。

這個節目能讓人重拾對文字的熱情。也許對於閱讀量大的人來說,節目中的文學或者朗讀文本還是顯得很碎片。但是對於不再習慣讀書,極少被文字感動的很多現代人來說,這可能比北上廣地鐵扔書活動更能真正激發大家重新去讀書。節目試圖用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文字傳遞情感和描繪生活狀態,這裡面有沒被生活消磨的中年人的熱烈愛情,有沒被衰老打敗的耄耋老人的工作熱情,沒有被忘記的普普通通卻又最為珍貴的親情。閱讀文字可以一次一次的去重溫這些生活中的美好。

這個節目也許可以開啟一種新的溝通方式。生活中“朗讀“這件事情似乎不是一種常態,更多見於父母給小朋友讀書或者講故事,長大之後就極少有這種體驗了。節目中的”朗讀”更像是一種告白或是溝通,是我對你的一種情感的表達。如果我們也在生活中嘗試一下,將各自低頭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給對方讀一篇好的文章,一段好的文字,也許會”讀“出很多該說卻總是不好意思說出的話,也許能激發更多親密的交流。


塞北少年行


煽情太多,輕鬆、高格調的節目被朗讀者雞毛蒜皮小故事浪費太眼淚和佔去太多時間;選的一些朗讀者是演員、外籍人士並在愛國上毫無建樹、在生活作風上有瑕疵,是在潛移默化榮譽與愛國、個人作風無關。德藝雙馨的演員、光榮勞動者、人民英雄等等都去讀經典,減少朗讀內容之外的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