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晚清部分朝鮮的存在感很低,它是清朝的屬臣,在甲午戰爭之後被納入了日本的勢力範圍,最終被日本吞併。

在這種敘事之中,朝鮮王國的地位可有可無,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弱小國家而已。實際上,歷史上的朝鮮也是東亞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清朝來說,它是清朝維持朝貢體系的最後一塊堡壘;對於俄國來說,它是進攻東亞的重要據點;對於日本來說,它是侵略中國的跳板。因此在晚清時期,朝鮮實際上是清、俄、日三國爭霸的重點地區。而朝鮮也利用自身的這個特點,在三個大國之間周旋。

接下來,餘孽君將從晚清時代的東亞國際秩序入手,來講解朝鮮這個國力貧乏卻又佔據戰略要地的小國,是如何在三個強悍而又矛盾重重的大國之間,生存了近40年的。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開國後:親日時期

一直以來,朝鮮都是清政府的忠實屬國,但是從19世紀60、70年代開始,清政府在朝鮮的權威因為外部侵略者而發生動搖。首先是1866年與1871年法、美分別因為不同原因入侵朝鮮,不過這兩次洋擾事件的始作俑者並未得到其政府的支持,而且入侵者人數較少,因此幾乎沒有動搖朝鮮的國本。

但是,1875年的日本入侵事件卻造成了極其之大的影響。5月25日,“雲揚號”等3艘日本軍艦以測量海岸為名義,闖入朝鮮釜山海域示威。9月20日,雲揚號軍艦又入侵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附近的江華灣,派出小艇向朝鮮草芝鎮炮臺進行挑釁。並當地朝鮮士兵交火。日軍以2人受傷的代價,擊斃了朝鮮士兵35人,俘虜16人,繳獲大炮36門,並縱火焚燒永宗鎮後撤離,這就是“雲揚號事件”(又稱江華島事件)。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雲揚號事件”之後,早有侵略之心的日本明治政府便利用進行外交協調的機會,以日本銳利的兵鋒相威脅,要求朝鮮簽訂新的近代條約。

這次日本可謂是來勢洶洶,此時距離明治政府上臺才沒過多久。在黑船來襲到明治政府上臺,條約體系落後的日本可沒少被西方人用講究貿易自由、居住自由的近代外交條約體系忽悠,這種條約看似平等,實際上,貿易自由永遠是對經濟狀況更好的那一邊有利,不巧的是,日本正是經濟狀況不好的那一邊的。剛剛開放市場不久,日本國內的黃金和白銀就大規模流入西方商人的口袋,導致國內金價銀價大漲。

因此在明治維新開始之後,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把近代條約體系玩明白,保證自己以後不再被西方人忽悠,順帶忽悠忽悠其他難兄難弟們。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面對勢在必行的日本侵略者,朝鮮統治階級內部也出現了分歧。一派是保守的鎖國派,拒絕簽訂條約,其代表人物有國王高宗的生父李昰應;另一派是主張開國的開化派,例如親日官員吳慶錫。前者痛斥主和派對不起朝鮮的列祖列宗,後者認為朝鮮若想自保,只有開國。最後,朝鮮實際上的統治者閔妃拍板決定,支持與日本簽訂條約。

於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新鮮出爐,此條約使得日本獲得了日本取得了自由貿易、免徵關稅、日本貨幣使用權、獲得居留地、自由勘測朝鮮海岸、領事裁判權等特權。此條約就像是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一樣,是整個國家近代苦難的開端。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閔妃執政:親清時期

不過,雖然江華條約是在武力威脅之下籤訂的,但是單看條款的話。日本似乎無法使用這條條約來大規模干涉朝鮮內政。此時的朝鮮雖然屈服於日本,但仍是清朝的屬臣,幾百年來,清、朝之間的朝貢體系運轉良好,臣屬關係固若金湯,一個江華條約豈能完全撬動這政治傳統?

因此,雖然江華條約使朝鮮被迫打開國門,但清朝對於朝鮮的影響力仍然遠遠超過剛剛開化不久的日本。

就拿此時朝鮮國王高宗的妻子明成皇后(閔妃)來說吧。閔妃向來愛讀熟讀中國儒家經典和文史著作,根據《明成皇后行錄》所記,閔妃“喜閱書,歷代治亂得失,若視諸掌。國家典故及列聖朝嘉言、善行或史乘與寶鑑所未載者,後能言之”,《小學》、《孝經》、《女訓》、《周易》、《資治通鑑綱目》、《左傳》皆出現在閔妃的書單之中。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長期的漢學薰陶,使閔妃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親清派。在江華條約簽訂事件中,閔妃依靠開化派的支持扳倒了自己的公公李昰應,但在日後的執政過程中,閔妃發現,這堆開化派跟自己也對不上路子。

江華條約簽訂後,自豐臣秀吉侵朝後便斷交了數百年的朝日兩國互派使臣,建立了正常關係。在開化派的主張之下,朝鮮也向日本派遣考察團,學習日本先進經驗。後來,朝鮮還請日本人擔任教官,建立了第1支現代化部隊——別技軍。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一系列親日政策激起了朝鮮人民和保守派的不滿,在他們看來,這些親日政策簡直是想要破壞祖宗之法!更何況,開化派學習的不是別人,正是在歷史上與朝鮮有著深仇大恨的倭人。

除此之外,閔妃在任用人事方面不是唯才是舉,而是扶持當於、任人唯親,而且被她推舉上的官員又多是貪汙腐敗之徒,只會剝削民脂民膏、連夜笙歌。閔妃本人也喜好舉行各種耗資巨大的宗教儀式,搞的朝鮮財政十分混亂,不僅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就連用於鎮壓民眾起義的暴力機關——朝鮮軍隊都對閔妃十分不滿。

目前,朝鮮國內的狀況可謂是焦頭爛額、一團亂麻。閔妃對其派系成員腐敗的縱容又進一步加劇國內的矛盾。於是,在80年代,兩場動亂在朝鮮爆發。

第一場於1882年發生,沒拿到軍餉的朝鮮士兵與早就對閔妃不滿的漢城市民聯合起來,攻打攻打別技軍軍營、日本公使館和王宮昌德宮,殺死大量閔妃派系成員和日本人,閔妃出逃首都,史稱“壬午兵變”。兵變發生後,清朝出兵幫助閔妃平定叛亂,進一步加強了對朝鮮的控制。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第二場則是發生在1884年由開化派進行的甲申政變,這場政變由不滿閔妃集團腐敗、要求迅速推行現代化政策的開化派進行,其背後亦有日本的支持,日本人希望通過此次政變徹底清除清政府的勢力,為日本的侵略鋪路。

開化派的準備非常周全,政變開始不久就成功將閔妃派系趕出權力中心,成立開化派政府。然而,清朝作為宗主國有權在朝鮮駐軍,而此時駐防營的將領之一正是袁世凱。袁世凱在開化派政府發佈執政綱領不久,就率軍進入宮中,捉拿開化派,使政權重新歸還於閔妃。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兩次動亂之後,閔妃發現,抱大腿也是個技術活。若是以日本為依靠,那指不定哪一天日本就會為了侵朝大業來把自己推翻;反觀清政府,雖然清朝不願意提供太多支援,而且還希望保證宗主國地位,但是正因如此,清朝更願意保證朝鮮的秩序穩定,因此會像這兩次事變一樣,派軍支持自己清除反對派。於是,在兩次事變之後,閔妃堅定不移的走上了親清派的道路

甲午戰爭後:俄日共存

好景不長。日本對於清朝主導的東亞國際秩序一直相當不滿,在繼續勵精圖治十年後,日本於1894年發動了對於中、朝的侵略戰爭——甲午戰爭,欲徹底終結清政府在東亞的霸權地位。在戰爭之中,裝備方面並無劣勢的清軍由於軍隊體制問題,被後起的日本擊敗。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在次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第一款便強迫清政府終結對於朝鮮的控制:

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

看起來日本已經清除了統治朝鮮的最大障礙,不過,世事難料,覬覦東亞已久的歐洲強權——沙皇俄國準備利用清朝勢力退卻的機會,大規模介入朝鮮國內,試圖將朝鮮作為進攻東亞的跳板。

在甲午戰爭之後,閔妃發現,現在的朝鮮正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狀態:以前的老大——清朝退出朝鮮國內的爭端,使得親日一家獨大,若不迅速遏制日本的擴張,遲早有一天,朝鮮會被日本吞併。

形勢危急,閔妃必須尋找新的大腿。正巧,俄國早就介入東亞之心,於是,閔妃迅速扶持國內的親俄勢力,並多次對左右表達聯俄抗日的想法,並且在1895年驅逐了親日派大臣樸泳孝。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驅逐樸泳孝的舉動令日本政府感到威脅,如果再不採取強硬措施,朝鮮這支煮熟的鴨子,就要從自己手中飛走了。10月8日,在日本公使的策劃下,數十名浪人與日本守備隊衝進閔妃所在的景福宮,殘忍的將她殺害。為了毀滅罪證,日本人還在當天清晨將閔妃的屍體在景福宮東側鹿園的松林中澆上汽油焚燒,並把骨灰丟進了池塘裡。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閔妃死後,朝鮮迅速成立了新的親日派政府。然而,閔妃生前培養的親俄勢力已經相當成熟,且朝鮮民眾對日本人可謂是深仇大恨,因此日本在朝鮮的政治優勢並未維持多久,1896年2月,親日政府被朝鮮國內的親俄勢力推翻,親俄派執掌了政府大權。

在親俄政府的操縱之下,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建立起的優勢一觸即潰。同年五月,日本與俄羅斯政府交涉,簽訂了《小村——韋貝備忘錄》,規定日俄兩國在朝鮮具有平等的權利。

實際上,雙方的權力並不平等,閔妃的侄子、朝鮮駐俄公使閔泳煥對日本的侵略姿態感到十分不滿,於是與俄羅斯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秘密協定,不但從俄羅斯手裡得到一堆軍事支援和貸款,而且還結締了共同防禦協定,若是日本出兵侵略朝鮮,俄羅斯就會進行軍事支援。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此時的日本尚無法與沙俄硬碰硬,因此對於俄羅斯在朝鮮迅速擴張的這個既成事實,日本也是敢怒而不敢言,除了簽訂幾個表明日俄兩國平等的條約之外,也無法有太多小動作。

不過,為了遏制俄國的擴張,日本仍在外交上採取了一些措施。第一個措施就是多次派遣公使與俄國進行外交談判,希望俄國遵循“滿韓互換”原則。“滿韓互換”在1898年被日本外相西德二郎提出,其大意是日本承認俄國在旅順、大連等地區的霸權,作為回報,俄國要承認日本在朝鮮的霸權。“滿韓互換”曾多次被日本方提出,然而大多時候都被俄國人拒絕。

第二個措施就是尋找海外盟友共同遏制俄羅斯的擴張。正巧,此時的英國也正深受俄國擴張的困擾,俄羅斯在中亞與東亞方向的不斷逼近令英國感到威脅,富饒的印度殖民地很可能會被俄國侵略。於是在一系列撮合之下,兩國在1902年正式結下英日同盟。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在俄、日兩國的糾纏之中,朝鮮仍可暫且保持獨立,還能從俄羅斯那裡獲得一系列軍事援助。但是,這種情形無法保持多久,隨著兩國勢力的此消彼長,平衡最終還是被打破了。

結語:小國的生存之道

1903年,繼辛丑之亂結束兩年後,東亞的國際秩序再度陷入了緊張之中。辛丑條約簽訂之後,俄軍並沒有履行從東北撤軍的約定,而是以各種理由長期駐紮於東北。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任誰都能看出來,沙俄希望一舉將整個東北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另一個侵略者——日本在此時站了出來,與沙俄一樣,日本人也希望將東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1904年,日俄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和朝鮮的霸權,開始了狗咬狗的日俄戰爭。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由於準備不足,硬實力更加強大的俄軍竟然敗給了比它弱小的日軍。1905年,雙方在美國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根據這一條約,日本不僅搶奪了俄國在旅順、大連的權益,還成功將俄國的勢力從朝鮮中徹底驅逐出去。在此之後,朝鮮無法繼續在大國之間周旋,徹底淪為了日本的保護國,直至1910年正式與日本合併。

通過近代朝鮮的身世浮沉,我們可以看出被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如何才能保持獨立。朝鮮身處日、清、俄三國之間,這三國家中,無論哪一個都有一舉吞併朝鮮的實力。但是,直到1910年,朝鮮才正式被日本吞併。從70年代開國一直挺了40年,已經相當可以了。

朝鮮能在大國之間生存的關鍵之處在於左右逢源,大搞平衡當日本在欲對朝鮮進行擴張的時候,以閔妃為代表的親清勢力馬上不惜犧牲一部分主權,將宗主國清朝的軍隊引入到朝鮮,以清軍來對抗日本的侵略計劃。

當清朝的勢力衰退之後,朝鮮馬上找到了新的平衡勢力——俄國。與用清朝平衡日本的方式一樣,朝鮮向俄羅斯出賣一部分權益,換取沙皇的軍事支持,使得日本不敢輕舉妄動。

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晚清時期的朝鮮王國(1870-1910)

但是,這種平衡方法有兩個嚴重的問題:其一,朝鮮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的交換並不平等,朝鮮獲得的每一次軍事支持,都是建立在喪失一部分主權的情況下的。這麼下去,即使朝鮮沒被吞併,也會因出賣過多主權而淪為實質上的殖民地。

其二、在各大國的實力處於平衡狀態時,這種周旋戰術可能會比較奏效。但是當某一個國家的實力變得過於強大時,其他大國就無法牽制住它了。這個時候,小國離被吞併就不遠了,就像日俄戰爭之後的朝鮮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