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提升,對外開放躍上新臺階

安徽自貿試驗區獲批建設,國家級經開區數量中西部第一,世界製造業大會成功舉辦三屆……“十三五”以來,我省開放型經濟實現了跨越性提升。其中,對外貿易年均增長8.9%,利用外資年均增長7%以上,實際對外投資年均增長8.8%,均完成了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對外貿易加速轉型,規模連跨兩個百億美元臺階

11月12日,2020年第500列合肥中歐班列從合肥貨運中心北站物流基地發出,滿載著價值154萬美元的 “安徽造”貨物,直奔萬里之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目前合肥中歐班列服務全省企業達到600多家,實現了全省16個地市的全覆蓋,安徽本土化率由去年的26%提升到今年的52.55%;長三角(貨物)佔比提升到86%。 ”合肥國際陸港董事長沈校根說,合肥中歐班列自2014年開通以來,已覆蓋歐洲10個國家,直達34個國際節點城市,累計發運突破1300列,實現進出口貿易額達396億元。

對外貿易水平是衡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十三五”以來,我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不斷推進外貿發展邁向中高端。數據顯示,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由2015年的488.1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687.3億美元,連續突破500億美元、600億美元兩個臺階,年均增長8.9%,總量居全國第13位,比“十二五”末提升2個名次。

“外貿主體加快培育發展,進出口實績企業由2015年的5831家增加到2019年的8561家,年進出口額過億美元的企業由60家增加到77家。 ”在11月24日的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商務廳廳長張箭說,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全省出口比重分別由2015年的52.9%、20.6%,提高到2019年的57.4%、26.5%。

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跨境電商已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保市場、保主體的有效路徑,為外貿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能。 “合肥、蕪湖、安慶3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佔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半壁江山,有效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103.5億元,增幅高達102.9%,遠超外貿進出口增幅。 ”省商務廳副廳長喬興力說。

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雙向投資不斷提質增效

在新發展格局下,全球知名白色家電巨頭惠而浦正加快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11月18日,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合肥的洗碗機工廠正式投產,助力合肥成為世界級的家電產業基地。 “合肥不僅是惠而浦在中國的業務中心,也是支撐惠而浦在全球業務的重要出口基地和研發中心。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艾小明表示。

開放的安徽,日益成為國際投資和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 “十三五”以來,我省搶抓外資開放機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引進更多好的外資項目和企業。 “利用外資領域由傳統制造業覆蓋到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農業、交通、商業等領域,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全省總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41.4%提高到2019年的49.9%。張箭表示,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由2015年的136.2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79.4億美元,年均增長7%以上。其中,外資大企業大項目日益增多,2016年至2019年,投資總額過億美元項目達到88個,是“十二五”期間的1.1倍。

在高水平引進來的同時,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10月22日,在湄公河畔的歷史古城萬象市,老撾投資計劃部代表老撾國家政府與琅勃拉邦海螺水泥正式簽署《項目投資協議》,這標誌著海螺在老撾耕耘多年的項目終於落地。 “目前,我們已在東南亞、歐洲、北美、非洲等地區擁有42家企業,海外員工達3600多人,用工本土化率達到70%以上,累計完成投資100多億元。 ”海螺集團總經濟師丁鋒說。

在全球產業佈局加快調整的形勢下,不斷創新開放模式,把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內外聯動、雙向開放,能更加有效地促進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截至目前,我省對外投資覆蓋行業由2015年的49個擴大到64個,投資方向由勞動密集型向獲取新技術和整合市場資源轉變,以併購方式對外投資數量由28家上升到54家。目標市場由非洲、東南亞向歐美等高端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在歐盟、北美設立境外企業數由“十二五”期間的116個,增長到2019年末的166個。

制訂專項方案,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

自貿試驗區是全國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自9月24日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短短40天時間裡,區內共簽約項目259個,總投資2540.9億元,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我們將在投資、貿易、科創、金融等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推出一系列開放舉措,助推構建發展新格局。 ”張箭說。

“圍繞國務院批覆的總體方案落實,制訂‘9+3+N’專項推進行動計劃。建立工作推進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表、路線圖。 ”張箭表示,根據總體方案要求,將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分階段推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安徽自貿試驗區。 “第一個階段:就是到建設一週年,各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率超過50%;第二個階段:就是到建設兩週年,各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率超過80%;第三個階段:就是到建設三週年,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全部完成。 ”

據張箭介紹,近期安徽自貿試驗區將重點做好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宣傳推介、智力支持和建設保障5項工作。其中,將組織開展首批制度創新成果徵集、梳理、評估,年底前要向國務院報送首批制度創新成果。 “經過三年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完成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改革探索任務,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實踐經驗,形成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制度創新經驗,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

據瞭解,在建設過程中,安徽自貿試驗區將更加註重國內外聯動,推動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形成相互促進、良性競爭的發展格局,探索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機制,全面提升我省國際化程度和對外開放水平,在協同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大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與來自全球的各類企業一道,共同推動安徽自貿試驗區發展。 ”張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