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八千里邊關的“藏青藍”

遠山之上,一頂頂帳篷矗立山頭;雪山河谷,密林叢中一個個“藏青藍”身影屹立林間,這就是他們的戰疫陣地。

他們是守護雲南八千里邊境線上1300多個疫情防控點、身穿“藏青藍”制服的移民管理警察,絕不讓任何可疑人員越境,是他們的信念。

樹梢上的邊防哨兵

“樹上的兄弟,吃飯啦!”10月20日傍晚,一聲吆喝聲在德宏州芒市中山鄉芒杏村澡塘河響起。

“來咯,來咯!”

呼喊的是畹町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中山分站輔警梁兆永,他開車給疫情防控點送來礦泉水、餅乾和肉。應聲的是民警左俊和民兵鄭勒臘,都是“藏”在樹上的守邊人。中山鄉靠近緬甸,邊境一線無天然屏障,站在這個執勤點俯視過去,附近5公里邊境線的情況一覽無餘。

中山分站共有2個疫情防控點,站上的所有民輔警和民兵3人一組,輪流24小時在防控點執勤。而澡塘河是中山分站轄區最特殊的疫情防控點,地處河谷底部,沒有固定房屋,不通水電,環境惡劣。因原防控點觀測能力有限,民警便在離地15米的樹杈上用一頂簡易帳篷建起了新的疫情防控點,大家執勤、吃飯、休息全在樹上,縱使酷熱難耐、大雨傾盆、悶熱潮溼、蚊蟲叮咬,都擊不垮執勤民警為祖國誓守國門的鋼鐵意志。

“那幾天,雨一直下,風一直吹,帳篷都被吹飛了好幾次。”梁兆永說,他們在這裡已經歷三四場大雨。說話間,烏雲漸漸聚攏,不過他們絲毫沒有鬆懈,迅速穿好雨衣繼續在樹梢上觀察,視線始終沒有離開過邊境線。

在雲南8000裡邊境線上,便道小路眾多,疫情防控任務繁重。為此,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堅持警力下沉一線,新增了近300多個臨時封控點,守邊民警用一面面國旗、一頂頂帳篷、一個個充電燈在八千里邊關上鑄就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風雪丫口的血肉屏障

10月10日,和前來接班的戰友交接完執勤裝備,民警楊春文轉身再次看了一眼堅守了100多天的風雪丫口執勤點,踏上了返回派出所的警車。

自疫情發生以來,怒江邊境管理支隊魯掌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輔警時刻堅守在這裡,用身體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風雪丫口位於怒江州高黎貢山,海拔3150米,氣候多變、雪大風急,每年有長達6個多月的雪季,雪大時,房屋在一夜之間就會被雪掩埋,方圓幾十里人煙稀少。風雪丫口是從怒江境內到達片馬口岸出境的重要通道,執勤民輔警身擔預防境外疫情輸入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的重任,每個路口、每寸土地,隨時都要盯死看牢,不讓可疑人員越過。

為進一步築牢風雪丫口執勤點疫情防控屏障,楊春文積極探索犬防措施,在執勤點兩翼密林中各放置了一條家犬。8月16日晚,原本寂靜的風雪丫口突然傳來刺耳的犬吠聲,聞聲而來的民警一舉查獲了4名企圖從兩側密林中繞行、逃避邊境檢查的不法分子。

為了讓大家能有休整時間,派出所決定輪換執勤。“我是老黨員,更要帶頭上!”“我年輕,我去吧……”當民輔警得知要輪換風雪丫口執勤點警力時,爭先恐後報名上勤。

“在丫口,愛丫口,守在丫口不想走。”這是風雪丫口全體執勤民警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在進出雲南邊境地區的各個交通要道口,還有100多個二線查緝點,2600多名民輔警24小時開展查緝工作,他們從前輩手中接過戍邊之旗,用堅守和奉獻,有效堵截了進出邊境管理區的可疑人員。

瑞麗江邊的胞波防疫隊

11月10日,雲南省瑞麗市工業園區,德宏邊境管理支隊姐相邊境派出所民警寧顯忠、輔警王保林正在用緬傣漢三語向緬籍務工人員宣傳疫情期間在華務工法律常識,而緬籍的工人向耐木拿著宣傳單,仔細聽著派出所的2名民警宣傳講解,認真瞭解和學習相關的法律常識。

瑞麗地處中國西南邊境,中緬兩國山水相連,胞波情誼跨越千年。長期以來,兩國邊民跨境求職、通婚互市已成常態。為全力服務好轄區外籍務工人員,姐相邊境派出所聯合與衛健委、司法所、鄉鎮和民兵組織等組建“胞波防疫隊”,將疫情防控和基本法律常識傳達到外籍務工人員,打通了邊境疫情防控普法宣傳“最後一公里”。

針對大部分緬籍工人因語言問題不瞭解疫情期間在華務工法律常識,派出所將相關法律知識製作成“緬傣漢三語”宣傳單開展宣傳,真正讓外籍人員看懂、聽清、領會,引導緬籍工人依法依規在華務工。另外,“胞波防疫隊”還深入村寨一線發動群眾,形成群防群治,通過群眾舉報查獲偷越國邊境案件6起,抓獲偷渡人員9人。

在雲南120多個邊境派出所轄區,一個個“片長”“路長”“段長”活躍在守邊固防第一線,一條條“民約”“民俗”“村規”重新出臺,9000餘個治安防控網格合力形成了一張觸及雲南邊境各個地區的防疫鐵網,形成了具有云南邊境特色的群防群治模式。今年以來,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接群眾舉報各類案件線索2700多條,破獲案件2500餘起,抓獲涉案人員6500餘人。

疫情並未結束,300多天來,就是這八千里邊境線上那一抹抹“藏青藍”讓邊疆村村寨寨的百姓安心,守邊、護邊的“藏青藍”是他們心中最美的“警”色。

(本報記者 張勇 本報通訊員 謝麗勳 李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