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打造“地標產業”,先要培育“草根產業”

要想打造“地標產業”,先要培育“草根產業”

市委書記馬明龍在市委七屆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準確把握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基礎較好領域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打造若干地標型現代產業集群。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也是鎮江產業發展新的定位。圍繞“地標產業”這個近年來剛剛形成的新概念,如何才能滿足“地標”二字的需要,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思考。要知道,從概念到實踐,需要經歷很多關口。這些關口,需要一道一道地過、一關一關地闖,需要政府與企業密切協作。很大程度上,需要“草根產業”為基礎,在“草根產業”的肩膀上站立起更多的“地標產業”。

要想打造“地標產業”,先要培育“草根產業”

“地標產業”不僅僅是高大上

講到“地標產業”,很多人一定首先想到大企業、大項目,想到大數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想到頂天立地。

如果能夠具備這樣的條件,具有這樣的水準,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這些東西是否就一定能夠成為“地標產業”,顯然也不能這樣說。一方面,所謂的大企業、大項目,對地方來說,是“地標企業”,可是,放到更大範圍,可能就微不足道了。這樣的大企業、大項目,除了大,沒有“標”,故不能稱之為“地標產業”,甚至連“地標企業”都算不上;另一方面,要想上升到“地標產業”,就必須以“群”為特徵,形成產業集群。只有形成“群”,才有可能變成“標”,才具備“地標產業”的特徵。在此基礎上,能夠形成影響力。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是有多少大企業,而是有很多規模不是很大,組成了一個產業集群,讓人只要講到什麼產品,就能想到鎮江。只要講到鎮江,就能想到這些產業。當然,如果能夠多形成一些行業、產品單打冠軍、隱形冠軍,同樣可以認識是“地標產業”、“地標企業”。

真正要成為“地標產業”,最核心的就是要形成影響力,要具有對地方經濟的整體帶動性和作用力。如果僅僅只是單個企業還算不錯,整體效應不大,那就只具備眼球效應,而沒有經濟帶動效應。

實際上,就每個地區來說,都會有那麼幾個高大上的企業的,但是,為什麼不能稱之為“地標產業”呢?關鍵就在“產業”二字。正如日常所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產業也必須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花獨放。一花獨放只有一次性觀賞效應,而沒有持續社會效應。而這,恰恰是鎮江產業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產業,首先必須定位,在定位的基礎上進行規劃佈局,並圍繞產業佈局展開招商引資工作。對鎮江來說,這麼多年來,產業定位工作始終沒有抓好,什麼產業都想做,什麼產業都有規劃,而且,什麼時髦,就跟著想要什麼。反映到招商引資上,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想到哪、問到哪,反正只要是項目,就都符合鎮江的產業規劃和佈局。自然,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了。沒有產業集群,哪來“地標產業”。所以,必須結合鎮江實際,明確好鎮江的產業定位。而且,要不唯高大上,而要充分考慮鎮江的現實狀況。

要想打造“地標產業”,先要培育“草根產業”

“草根產業”是經濟的基礎

與“地標產業”相對應的是“草根產業”。所謂“草根產業”,當然不具有高大上特徵了。但是,卻也未必不能成為“地標產業”。溫州的皮鞋、領帶、打火機、鈕釦等,都不算是高大上吧,然而,只要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想越溫州。就像說到電飯煲、微波爐,就想到廣東順德,那麼,誰能否認,這些行業在溫州、順德就是“地標產業”呢?眼鏡、汽車零部件,則是丹陽的特色產業。特別是樹脂鏡片,產量已經達到全國7、80%,談到丹陽有什麼,當然是眼鏡了。講到眼鏡,自然也會想到丹陽。這樣的互動,毫無疑問就是眼鏡做到極致以後形成了“地標產業”。反過來看丹陽的眼鏡企業,又有幾個是上規模、有很大影響力的。

沒有大企業,只有大量“草根企業”,仍然能夠成為“地標產業”,可見,“草根產業”是非常重要的。而“草根產業”在丹陽的形成,也讓當地的經濟出現了比較好的勢頭。這就告訴我們,從“草根產業”入手,也能培育出“地標產業”。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草根產業”的兩大優勢,是其他企業不具備的。一是野火燒不盡的草根力量。也就是說,只要給片土壤,就能生根發芽,就能開花結果。草根企業沒有很漂亮的外表,卻有很強大的生命力;二是草根企業容納就業的力量最強,中國9成以上是草根型的中小微企業,從而也成為就業的最主要載體。因此,草根企業與居民就業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吸納就業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一旦形成產業,其發展的後勁不可估量。

要想打造“地標產業”,先要培育“草根產業”

打造“地標產業”與培育“草根產業”要同步推進

一般情況下,政府對“草根產業”、“草根企業”是不重視的,原因就在於,再多的“草根企業”,對政府來說,政績是不明顯的。同樣的100億投資項目,如果是一個或兩個項目投資100億,與50個、100個小項目加起來投資100億,對政府來說,成就感和快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有100個億元項目落戶地方,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定比100億項目或兩個50億項目好。100箇中小項目、中小企業,只要項目本身質量高,經過幾年培育,可能會形成一個產業集群,而且會產生“羊群效應”,吸引更多的同類項目。

一個100億或兩個50億的項目,如果項目質量高,還能對地方經濟帶來積極影響,也可能形成一個小的產業配套集群。如果質量不是很高,就有可能成為地方的負擔。類似案例,鎮江存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因此,如何把打造“地標產業”與培育“草根產業”結合起來,以“草根產業”為基礎,將其逐步打造成“地標產業”,對鎮江未來發展十分重要。

首先,緊抓大企業、大項目不放鬆。對鎮江來說,在招商引資中,大企業、大項目仍然是重點之一。有好的大企業、大項目,一定要緊抓不放。特別是引領地方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項目,要盡一切努力爭取。同時,要把握好企業和項目對鎮江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帶動力。那些沒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項目,一般不要浪費太多的資源和政策,且大項目應當主要集中於丹陽、丹徒、新區。招大企業、引大項目,主要是做“地標企業”,要想形成“地標產業”,難度會相當大。

其二,要把招商引資的重心放在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對鎮江來說,城市定位是“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這樣的城市定位,毫無疑問與中小科技型企業最匹配。如果每年有數千家中小科技型落戶鎮江,即便成活率只有50%,對鎮江未來的發展也是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如此一來,產業定位就得十分明瞭,且地區間不要重疊。主城區以科研機構、現代服務業、金融企業、文化旅遊等為主,必要時,可行當配備一些高端醫療養生產業,形成以服務型企業為主的產業生態;鎮江高新區則以數字經濟、智能機器人、文化教育產業為主;揚中要以已經形成的產業格局為基礎,在產業鏈上尋求突破,引進更多工程電器的高端製造企業;句容以現代農業、旅遊、特色文化等產業為主;丹徒應當在如何發展世業洲健康、文化產業方面下點功夫,形成一個全開放的健康產業園。如果各地都能依據本地實際,明確好本地的產業定位,並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重點圍繞產業定位展開招商,引進一批中小企業,就一定能夠形成良好的產業集群,並從“草根產業”發展成“地標產業”。

第三,要敢於用政績換產業。產業是為政績服務的,政績是靠政績拉動的。但是,由於“草根產業”對百姓很重要,對政績的作用卻略顯脆弱。能否犧牲一些眼前的政績,換取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動力,確實需要政府做激烈的思想鬥爭。極有可能的現象是,今天的謀劃佈局,是為明天添磚加瓦,今天的栽樹,是為明天乘涼。能否放低身段,蹲下身子,好好地種一些中小企業的樹,播灑一些“草種”,從而多誕生一些“草根企業”,並形成根深葉茂的“草根產業”,對鎮江的未來真的很重要,對鎮江的百姓更重要。所以,政府要有用政績換產業、用今天換明天、用現在換未來的風格。那麼,鎮江就一定能夠成為“地標產業”和“草根產業”都很發達的地區,形成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有鋪天蓋地的小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