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切嗎?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甲狀腺疾病存在諸多認識誤區。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並非都要“一切了之”,

結節為惡性腫瘤的比例很低,有許多人帶著甲狀腺結節活了一輩子。

專家指出,使用電腦等電器,或者常規適量進行CT等放射檢查,不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

而“患了甲狀腺疾病,就要少吃碘”也是一種誤解,除了甲亢,其他甲狀腺病患者仍需要適量攝入碘。

甲狀腺結節切嗎?


發病 ❤

廣東高發結節性甲狀腺腫


作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成年人的甲狀腺大約重20~40克,不過,在外表上既看不見,也難以為普通人觸及。

“甲狀腺對人體非常重要。它能貯存大量的激素,利用碘合成甲狀腺激素,將甲狀腺激素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貯存於甲狀腺濾泡內。”中山一院血管外科、甲狀腺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教授指出,甲狀腺激素能加速熱量生成,能調節生長髮育以及組織分化。

“過多的甲狀腺素會刺激心肌,例如甲亢患者心率會增快。”王深明指出,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的代謝、生長髮育等,缺乏甲狀腺素則會造成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兒童缺乏甲狀腺素會表現為

發育遲緩智力減退



甲狀腺結節切嗎?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可分為五大類,一是在我國南方尤其是廣東最常見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即“甲亢”),三是在我國北方常見的甲狀腺瘤,四是甲狀腺癌症,五是易被大眾忽視的甲狀腺炎。

中山一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李曉曦教授指出,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中,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和甲狀腺癌,都是甲狀腺形態、結構發生了改變。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則都屬於甲狀腺功能的改變。

誤區 ❤

誤區一:甲狀腺結節都要切


在廣東,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門診遇到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大多是在體檢中發現的。需要提醒的是,發現甲狀腺結節大可不必太擔心。”王深明解釋,很多甲狀腺結節患者,終身不需要做手術,甚至終身都沒有症狀,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著甲狀腺結節活了一輩子。

“甲狀腺結節以良性居多,不是所有甲狀腺結節都要切除,經過醫生鑑別,需要做手術的甲狀腺結節只是少數。”王深明指出,國外研究顯示,超過五成的人一生中可患甲狀腺結節。即使是甲狀腺癌也不是都危險。

屍檢發現,有許多人本身患有微小甲狀腺癌,卻死於其他疾病。在甲狀腺癌中,甲狀腺乳頭狀癌特別是微小癌的惡性程度相對較低,進展緩慢,手術後五年生存率高達90%~95%。


甲狀腺結節切嗎?



“多數良性甲狀腺結節無需特殊治療,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定期隨訪。”李曉曦介紹,只有少數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比如結節導致局部壓迫症狀,如壓迫到呼吸道、食道,合併了甲亢,結節進行性生長、有惡變傾向,患者思想顧慮過重以致影響正常生活等。

李曉曦表示,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手術原則是,在徹底切除甲狀腺結節的同時儘量保留正常甲狀腺組織。由於切除了部分或全部甲狀腺組織,術後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減退,所以術後就應該開始使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服藥多久因人而異,並且應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

“手術後隨訪是需要耐心的。有的患者沒有定期隨訪,自己停藥、不吃藥,幾年後才複查,各項指標變得很混亂。所以決定手術前要考慮好,因為術後的隨訪是‘躲不掉’的。”

誤區二:得了甲狀腺病,一律要戒碘


“很多人認為,甲狀腺有問題就應該少吃碘或者不吃碘,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王深明解釋說,甲狀腺素需要碘和蛋白質合成,甲狀腺疾病除了甲亢需要戒碘以外,其他患者都不需要戒碘,而是要保證碘的攝入,但是不要過量。

“研究發現,攝入碘少和攝入碘多的地區,甲狀腺癌發病率同樣都會比較高。”王深明說,也有報告說碘攝入和甲狀腺癌沒有關係,所以說目前還未有定論。

地面上碘的含量與海拔高度、水的流通程度均成反比,因此,高山地區的碘含量少於平原地區,流水通暢地區少於滯水地區。廣東也屬於相對缺碘的地區,人們仍需要補碘。


甲狀腺結節切嗎?



誤區三:做CT照X光,甲狀腺吃不消


在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中,放射線的作用不能不提。甲狀腺對放射線比較敏感,王深明說,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10年後,附近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了7~10倍

對於“使用電腦會不會得甲狀腺癌”的觀眾提問,他表示無須憂慮,“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使用電腦等家庭電器會增加患癌風險。”

有患者憂慮“做CT、照X光、做胸透會不會有風險”,對此,王深明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放射性的檢查所採用的劑量是安全的,但如果頻繁做這些檢查,還是要注意保護甲狀腺,比如,放射和介入科的醫師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帶保護甲狀腺的防輻射護具。


甲狀腺結節切嗎?



診斷❤


甲狀腺結節首診 不建議做CT

評估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首先會詢問患者的臨床表現,結節生長快、聲音改變、吞嚥或呼吸困難、結節固定、頸淋巴結腫大等情況,往往預示著惡性的可能性較高。

其次,醫生會認真地進行觸診,根據甲狀腺的大小、結節大小、質地、活動度以及周圍淋巴結的情況作出臨床判斷,然後往往需要做影像學檢查。B超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有重要的意義,無創而準確、經濟。

“我們不主張病人在首診就選擇CT、MRI等高端檢查手段,一來價格昂貴,二來並不會比B超看得更清楚。對一般的甲狀腺良性結節,CT、MRI為醫生提供的信息不會比B超更多,如需要判斷胸骨後甲狀腺腫、惡性結節侵犯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時,則可使用CT、MRI等檢查。”王深明說。



甲狀腺結節切嗎?


此外,患者還需要進行血液檢查測定甲狀腺功能。許多市民以為,抽血時查“甲狀腺功能三項”(總T3、總T4、Tsh),能夠證明甲狀腺是否出問題。

“只查‘甲功三項’是不夠的,還得加上抗甲狀腺抗體(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王深明說,抗甲狀腺抗體對診斷甲狀腺炎和甲亢有一定意義,甲狀腺球蛋白對判斷結節有無惡變也有一定作用。

王深明介紹,做過以上檢查,醫生可以初步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是否原發性、有無合併甲亢等。當懷疑甲狀腺癌時,則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如果B超檢查發現結節有沙粒樣鈣化,就應該警惕,相當比例的這類鈣化結節很大可能屬於惡性。假如結節周圍血供豐富,也需要小心。良性結節和早期甲狀腺癌的活動度比較好,而局部晚期的惡性結節往往侵犯周圍組織而固定。”

來源:檢驗視界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