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本質是什麼?

熱的本質是什麼?


在炎炎的夏日,對於人體來說,其最大的感受就是“熱”。此外,兒時的不小心,將開水灑在腳上,燙起了水泡,這也是一種熱的不良結果,其破壞了人體的組織結構。此外,如果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一杯熱水也是非常彌足珍貴的。那麼,究竟什麼是熱呢?熱的本質是能量,還是物質呢?

熱的本質是什麼?

根據熱力學的定律,熱是關於粒子無規運動的描述,熱的本質是粒子的運動,屬於能量的範疇,其與粒子的質量和速度相關。因此,熱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的特性。

第一個特性是其所描述的物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即其所描述的物體具有粒子性。從理論上講,熱所描述的粒子,可以是各種不同層次的任意粒子。這些粒子既可以是氣體分子、水分子或其他物質分子,也可以是我們宇宙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而且,正是由於量子的運動,才形成了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

第二個特性是無規運動,即熱所描述的粒子都是處於基態的粒子。如果是有向運動的粒子,就成為了能量的輻射。

熱的本質是什麼?

在玻耳茲曼的熱能公式中,其左側是粒子的動能,而右側則是玻耳茲曼常數k乘以絕度溫度T,是粒子的熱能。在通常的情況下,描述單個粒子的有向運動,用該粒子的動能來表示;反之,如若描述群體粒子的無規運動,則用該粒子的熱能來度量。因此,粒子的動能與熱能,是既有共同點,又是有區別的。它們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它們的區別,則是在於粒子運動形式的不同。前者是有向運動,而後者則是無規運動。

此外,說到熱,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溫度。溫度既是對熱的度量,也是與粒子的平均運動速度相關。根據能量的定義,能量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而熱能則僅只是關於粒子無規運動能力的度量。於是,熱能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能量,是由粒子的質量和速度共同決定的。根據玻爾茲曼公式,我們可以由溫度計算出熱能的大小。

所以,熱能是一個宏觀概念,熱能的本質是粒子的動能。單個粒子的有向運動被稱為動能,多個粒子的無規運動則被稱為熱能。因此,無論何種粒子,只要其是相對獨立的粒子,都會具有熱的性質。不過,在相同的溫度下,單位體積內不同粒子的熱運動所含有的熱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在攝氏二十度的情況下,單位體積的水含有的熱能,會大於同樣體積中空氣所含有的熱能。這是因為,作為液體的水,其密度遠大於空氣中氣體分子密度的緣故。

熱的本質是什麼?

在20世紀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物質是“有”的代表,其具有實體的特性。其中,最為典型的物質模型,是由英國科學家湯姆森提出來的。他認為,可以把原子類比為在麵包的表面上加葡萄乾。在這一模型中,麵包就是質子的質量,其充滿著整個原子空間,而電子就是葡萄乾,其散落在質子的表層。

為了證實湯姆森的這一原子模型,他的學生——新西蘭人盧瑟福在英國進行了一個劃時代的實驗。盧瑟福用阿爾法粒子對金箔進行轟擊,他期望絕大多數的阿爾法粒子都能夠被反射回來。然而,令其意外的是,只有極小比例的阿爾法粒子被反射了回來。這說明物質並不是實心的物體,物質僅只是由更為基本的粒子高速運動所形成的封閉體系。如果我們把原子的體積放大到地球的尺度,那麼原子核所佔有的空間至多不會超過高爾夫球的體積,原子內部的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因此,萬物都是有結構的。

熱的本質是什麼?

在自然界中,由物體的運動產生屏蔽效應的事例,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子彈與電扇系統。當扇葉的轉速遠大於子彈的速度時,電扇就具有了屏蔽效應,即形成了一個封閉體系,從而使絕大多數的子彈都被反射了回來。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其本質是由離散的粒子和聚集的粒子所形成的封閉體系共同構成的。而粒子的離散與聚集並由此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物體,以及在這兩種不同狀態之間的相互轉化,就構成了我們宇宙的演化過程,形成了現實的物理世界。

於是,粒子的運動是自然界最為基本的存在狀態;於是,溫度的存在是絕對的,不存在絕對溫度為零的情況。反之,溫度的提高,意味著粒子運動速度的增大。而且,溫度的高低會影響到物體存在的狀態,決定了物體的物質結構。如果我們提高物體的溫度,使物體內部粒子的速度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使其形成的封閉體系即其構成的物質解體,使粒子由原來的封閉狀態轉變為自由的運動狀態。這實際上是一個熵增的過程。

熱的本質是什麼?

反之,如果我們降低溫度,則意味著粒子的運動速度減慢。此時的物體,無法藉助於內部粒子的運動,對其外部空間產生屏蔽效應。於是,溫度過低,同樣也無法維持物質的結構,使物質會因此而解體。這就是為什麼,在超低溫時,原有的宏觀物質會粉末化的原因。

由於普朗克常數h的普遍存在,而且其物理量綱是粒子的角動量,具有相對於粒子能量的不變性,說明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所以,宇宙的本質是量子,是由無數個量子構成的。

因此,在宇宙的內部,具有不連續性和或然性。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微觀粒子都具有波動性的原因。任何物體,都無法擺脫作為宇宙物理背景的量子空間的影響與束縛。所以,如果形象地描述我們的宇宙,那麼宇宙最為基本的特徵就是“熱”,其是一個熱的量子世界。

熱的本質是什麼?

在1965年,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名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他們在調試天線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存在著無法迴避的無線電噪聲。後來,經過其他科學家的研究,認為該噪聲就是我們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即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的無規運動所形成的熱能。該溫度約為絕對溫度2.7k。

於是,由於能量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最小粒子的存在意味著能量是不連續的,是由最小粒子即量子的運動決定的。

於是,由最小粒子構成了宇宙的物理背景,即構成了量子空間。這一空間是不連續的。當物體的半徑小於空間的不連續尺度即小於空間量子之間的距離時,就會受到空間量子的不對稱碰撞,使該物體具有無規運動,將量子空間的熱能部分地傳導給了微觀粒子。

於是,受到激發的量子,由原來的無規運動轉變為有向運動,使基態量子成為光子。

於是,因為相對於空間所產生的屏蔽效應,使高能量子形成了封閉體系。這些封閉體系,就是各種基本粒子。由這些粒子還可以進一步地形成更高層次的封閉體系,它們分別是原子、分子以及我們常見的各種宏觀物質。

總之,熱的本質是粒子的無規運動,屬於能量的範疇。只有當粒子的運動極為劇烈,產生了相對於量子空間的屏蔽效應,並由此形成了封閉體系時,熱才會由能量轉化物質。質量是對被封閉的粒子關於其空間效應的度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