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上高中時,我對中國地理課本印象最深的兩個詞,是“礦產資源豐富”和“廉價勞動力”。


十七八歲的年紀,很難感知到它們背後的含義,到底有多沉重。

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鐵路鋪遍各地……


今天,中國所有的基礎建設,都少不了2.8億農民工的貢獻。


但你知道嗎?


這些建設者,大多都染上了一種“怪病”。


準確說,這是一種工作環境極端惡劣的窮人,才會得的一種痼疾——塵肺病。

他們由於長期吸入大量遊離二氧化硅和粉塵,導致其滯留在細支氣管與肺泡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肺會像石頭一樣堅硬。


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直至衰竭而死。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他們每天跪在床邊,一旁的呼吸機24小時,晝夜不停地冒著泡。


以此來延續生命。

截止到目前,中國有600萬塵肺病的農民工,正在被活活「憋死」。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賺錢的路,成為了通往死亡的地獄路。


搬磚頭、和水泥、蓋房子......這些都是農民工們最常乾的活兒。


雖然都是勞苦的體力活兒,但好在掙得多。

爆破、開礦、挖煤……只要肯出力,就能有錢賺。


但這聽起來輕巧,做起來卻要命。

每一次作業,農民工就會被漫天的粉塵,迷得睜不開眼。

一張嘴,唾液與煤灰混成泥,在嘴裡不停的吞嚥。


這對八九十年代的農民工來說,是常事。


他們與粉塵唯一的對抗方式,就是屏住呼吸的忍耐。

那時候,哪有人聽說過塵肺病啊,更不用提還要戴口罩。


只要錢給夠,農民工就會沒日沒夜地拼命幹活。

殊不知,一雙無形的手,正在扼住他們的喉嚨。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由於長時間暴露在粉塵環境下,又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這些粉塵,就這樣被吸入了肺部沉積。


漸漸的,超過肺部過濾的極限,便形成了塵肺病。

得了塵肺病的患者,是什麼樣?

戴向群,一個深受塵肺病折磨十年的重症患者。

如今已經變得乾癟消瘦,形容枯槁。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每一次呼吸,都面露猙獰,如同一把尖刀扎進胸口。

聲音沙啞,咳嗽不止。

呼吸,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可對於他們,像是在跟死神乞討,一點一點地被壓榨著最後的生命。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若是一口氣喘不上來,就可能被活活憋死。

戴向群家樓上樓下各一個呼吸機,樓上的拔掉,要趕快下樓續上。

之間短短十幾步的距離,必須扶著牆根用盡渾身的力氣。

下一趟樓,就能要了他半條命。


曾經為這個家庭遮風擋雨的男人,卻活生生地被折磨成了一個廢人。

像他一樣的塵肺病患者,遍佈全國各地。


正在以每年2萬例的數量,直線飆升。

而看得見的數據,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在山西省,就有一個僅有500人的村莊,其中塵肺病患者,就佔了60個。

3000塊錢的呼吸機,是塵肺病患者唯一可以延續生命的機器。

如果呼吸機壞了,只能向隔壁鄰居借。

記者問患者:鄰居怎麼不用呢?

他死了。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死了。


這個人的臉上沒有絲毫動容。


他知道,每一個塵肺病患者最終的結局,都是這兩個字。

每一年,就有6000人死於塵肺病。

他們,早早為自己準備好了棺材。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塵肺病摧殘的只是身體,可徹底將他們打敗的是貧窮。

如此可怕的疾病,就沒有一個可行的治療方式嗎?

有,也可以說沒有。

成本高,風險大,效果小。

目前,我國對於塵肺病的治療,有且僅有兩種方式:洗肺、換肺。

拋除治療風險不說,橫在農民工面前無法跨越的大山,歸根到底就是錢。

洗一次肺,少則1.5萬,多則高達3萬。

他們賣命挖煤掙來的錢,能夠洗幾次肺啊。

沾上這身“窮病”,就是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無底洞。

家底的薄厚,成了丈量塵肺病患者生命長短的唯一標準。

一位醫生從患者床下,掏出20多個裝滿清洗液的瓶瓶罐罐。


顏色由深到淺,佈滿粉塵。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但是洗肺,只能針對輕症塵肺病患者有效。

如果進入三期症狀,拿錢洗肺都無濟於事,唯一的生路就是換肺。

60萬。

昂貴的醫療費用,讓大多數農民工家庭望而卻步。

想活,但真的活不起。

想死,卻實在放不下。

只要他活著,這就還算是個家。


戴向群的妻子哽咽地說。

全家人下定決心,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救活戴向群。

戴向群的父親,一頭的白髮,不停地安慰戴向群:

不怕,有爸在你不用怕。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這座人口僅有百戶居民的村子,他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敲門借錢。


這家借3000,那家借5000……

每收到一筆錢,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就點頭哈腰地跟村裡人道謝,終於攢夠了60萬。

在父親眼裡,這根本不是錢,這是兒子的命。

60萬塊錢,對於農民工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但只要能拿到工傷報告,用人單位就可以報銷一大部分。

不過想拿到這份報告,又談何容易啊?

絕大多數農民工都是臨時工,沒有一個合法的勞動關係。


他們只好被迫拖著一身疾病,走上漫漫維權路。


整整三年,戴向群的父親東奔西跑,終於拿到了這份工傷鑑定報告。

沒有人知道,年邁的老人這三年到底吃了多少苦。

只要為了兒子,所有的苦都值得。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般的幸運:

有的人沒拿到,只能在床上等待死亡;


有的人終於拿到了,人卻死了。

看病、吃藥、住院、治療……多少家庭因此被掏空,又有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妻離子散。

得了塵肺病的農民工,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家中的罪人。

就像《我不是藥神》中,老太太哭著對警察說:

房子被我吃掉了,家人被我吃垮了,不吃藥我就得死,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


活著,是他們生命中最後的一點奢望。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就這麼一點點的奢望,卻機會渺茫。

但凡是手術,都必定存在風險。

無錫市人民醫院的肺移植團隊,在過去的一年總共做了142臺肺移植手術。


他們是全國最專業、最優秀的醫療團隊,但主治醫師陳靜瑜卻說:

成功率只有80%。

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上了手術檯,就有一個再也下不來了。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其實肺移植手術,最難的是尋找肺源。

2017年,中國有5147例心腦死亡的公民,成功進行了器官捐獻。

但由於供肺容易極易感染,所以肺的利用率僅僅只有5%。


器官捐獻少之又少,一個器官平均有30個人在等。


再加上肺部利用率極低,導致換肺者“一肺難求”。


這麼算下來,每一個三期塵肺病患者的存活率,低得可憐。


為了等待合適的肺源,他們往往要等十年甚至二十年。


從某種程度上說,戴向群是幸運的。


他終於等來了醫院打來的電話。


然而在距離病房還有十幾步時,由於氧氣袋不足。


戴向群上氣不接下氣,直接跪在了地上。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為了活下去,他爬也要爬到病房。

在接受手術前,父親不停地給他加油打氣,一直安慰他不要怕。

最後,在被推上手術檯前的一個小時,被告知手術取消。

因捐贈肺部出現嚴重感染,手術風險極大。

絕望,再次籠罩在這一家人的心頭。

直到一週後,新的肺源及時送到。


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後,戴向群從死神手裡,奪回了那80%的存活希望。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他這般幸運。

廖連和,就是不幸中的那一個。

在他成功做完肺移植手術後,卻出現了感染和排異。


錢花完了,手術也不成功,廖連和一家人財兩空。

廖連和的妻子得知這一消息後,跪在地上崩潰大哭。


她邊磕頭邊乞求:

救救他吧,求求醫生救救他吧……


她不斷地敲打病房的窗戶,帶著哭腔和無奈呼喊著廖連和:

廖連和……你要堅強……廖連和啊……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除了他們,還有上百萬的塵肺病患者正跪在床邊,每天只能靠呼吸機續命。


李松輝,廣東佛山石雕工人,塵肺三期,無職業病鑑定;

方建峰,福建莆田人石雕工人,塵肺病十年,如同行屍走肉般渾渾度日;

鄒求保,湖南益陽挖煤工人,洗肺三次仍受窒息折磨……


還有更多更多......

但好在,國家沒忘記這些被時代撞倒的普通人。


著名記者王克勤,就曾發表過一篇《甘肅“塵肺村”調查》,讓更多人關注到塵肺病患者。


2011年,王克勤放棄新聞事業,一心做起公益「大愛清塵」。

又一場呼吸病正在傳播,這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儘管過程艱難,但他從沒想過放棄。


在社會各人士的幫助下,「大愛清塵」項目慢慢走上了正軌。


越來越多的好心人,加入這個組織,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小到學校大到企業,大家紛紛通過「大愛清塵」,給塵肺病患者捐款。


王克勤曾說:

我要用100年的時間,讓塵肺病在中國徹底消滅。


而這,不只需要他一個人的努力。


主治醫師陳靜瑜,還有演員袁立、陳坤,以及每一個志願者。


他們都在託舉起這生命的希望。


一個人的力量的確有限,但是千萬個人凝聚在一起,就足以實現。

一個防塵口罩,可以減少一個塵肺病患者;


一筆微小的善款,可以挽救一個塵肺病的家庭;

哪怕一次簡單的轉發,點亮一個在看。


都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到塵肺病人。


我們常說,一個社會是否有溫度,要看它對待弱者的態度。


我想,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把他們遺棄。

100年消滅塵肺病,我們也一定可以!

資料來源:

騰訊視頻《人間世》第二季第三集《生死一搏,只為自由呼吸》;

梨視頻《塵肺村的淘金噩夢》;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蔣能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