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看到《头条》上发布了“康复者血浆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 专家呼吁6776已治愈者积极献血”的文章,在这场疫情面前,最终需要的仍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和互助凝结的力量去对抗。

读《鼠疫》。

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1913-1960)曾于1947年发表长篇小说《鼠疫》,半个多世纪以来畅销不衰。这本书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加缪说“应该对着摆在我们面前的‘不能接受’的事物迎上去,这样做,正是为了能够完成我们的选择”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当鼠疫退却,市民们冲上街头狂欢,为他们原来的生活狂欢,医生、警察、政府公职人员这个时候再也绷不住了,所有的情绪全都涌上来,他们知道自己真的是累了,所有人从一开始的恐慌、躲避到积极的参与、防控的有序,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人性从反抗中成形,最后一点一点的汇聚成为光明。

如今,我们面对“新冠”,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所展现的正是这种人性的光辉。

他们,在奋战……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他们,在守护……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他们,在保障……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所以,无论是《鼠疫》还是当下我们面对的“新冠”,它们象征的就是人类面对的生存困境,如自然灾害、战争、疾病、意外事件等,它们潜伏在人类身边,随时有可能爆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警醒,这些威胁着人类幸福的东西始终存在,人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更没有理由肆意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面对共同的困境,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们,一定要团结,一定要用爱去抗争,以顽强的勇气争取美好的生活。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10本著作之一,为在黑暗里的人们点燃灯火。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作者全家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而在炼狱般的痛苦后,他用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提炼成这本书。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在集中营这样的极端环境中,囚犯们被剥夺了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只要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尼采

每个人的存在都需要一个意义或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使命。或许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除了去强调外部环境的逼迫,还可以从自己能够控制的情绪与行动着手,看看突破困境的出路在哪里,有的时候我们缺少的只是内心的一点点力量。

“在心里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弗兰克尔提出: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今年的开年,是不平凡的,“新冠”的出现使我们的生命面临着威胁,我们恐慌,我们焦虑,这种不安确实使我们困扰,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安,使我们沉思、使我们警惕,使我们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更加逐步向内的拷问着自己的灵魂,此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前些日子,听了一位特别喜欢的心理老师的课,他说大疫面前,要安于不安;他说此时此刻,要关注你能做什么,而不是去关注那些想而不能的事情。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他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环境的自由。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做出是屈服于环境和条件还是勇敢挑战那些环境和条件的决定。有人像猪猡,有人像圣人,在人的内心里,这两种可能都有。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大疫面前,他们这样选择


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弗兰克尔提出了发现生命之意义的三种方式:

(1)工作(做有意义的事);

(2)爱(关爱他人);

(3)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无论此时的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不妨都思考一下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专属于你的生命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炼狱般的痛苦一经超越,枝头绽放的将是爱与希望的花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