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閱讀不行,有沒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啊?

用戶7122075645867


大家好,我是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對於年幼的孩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就是非常好的啟蒙方式。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子共讀之後,有些家長就開始著急,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獨立閱讀呢?

到底什麼是獨立閱讀?當孩子開始識字,能夠把書中的文字磕磕絆絆地讀下來,就算是獨立閱讀嗎?不是的,認字,並不等於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我看來,獨立閱讀應該是孩子能夠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書籍,自主掌握閱讀的節奏,沉浸其中,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從閱讀中汲取滋養。

獨立閱讀,可以從圖畫書開始,不識字的孩子能夠通過“讀”圖來了解整個故事情節,就可以算是獨立閱讀。然後,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多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再逐漸過渡到橋樑書和章節書。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來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1. 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正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所說:“圖畫書對於幼兒來說,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是的,只有當孩子體會到了閱讀圖畫書帶來的快樂,才能培養起閱讀的習慣。選擇圖畫書,因為它是用圖畫和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故事,圖畫是它的生命。所以,即便是不識字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看圖去理解故事的大體情節。

父母給孩子“讀”書,是引領孩子進入圖畫書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一邊用眼睛看圖畫,一邊用耳朵聽父母念出的文字,理解書中的內容,並在書中尋找樂趣。親子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孩子的心理播種一粒幸福的種子,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發芽、開花、結果。孩子能夠記住的不僅是書中的內容,還有你們共讀圖畫書這段美好的經歷。

2. 選擇高品質的圖畫書,持續大量輸入

高品質的圖畫書對於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高品質的書籍,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持續、大量地輸入,逐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當孩子的閱讀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輸出書中的內容。比如他們在生活中準確地使用了書中的句子,或是把書中的文字從頭到尾複述了一遍,又或是拿著書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只有當孩子理解了書中的內容,才會有這樣的輸出。

3. 留給孩子自我回味的時間,讓孩子重複獲得心流體驗

親子共讀,要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

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除非孩子主動停下來,否則不要打斷故事的節奏。讀完之後,如果孩子想要再獨自翻閱一遍甚至幾遍,那麼,一定不要破壞這個氣氛,就讓孩子自己去回味、去理解,任由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打斷這種專注的狀態,這是向獨立閱讀過渡的關鍵時刻。

只有當孩子專注於書中的內容並融入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和幸福。這其實是一個“深度工作”的過程,此時孩子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心流”狀態,過後還會得到一種充滿能量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只要孩子進入過一次“心流”狀態,就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專注閱讀去重複獲得這種美妙的體驗。

4.用親子共讀去幫助孩子更加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內容

有了前面的積累,孩子自己翻閱圖畫書的次數和時間會逐漸增加,當有不能理解的部分,還是會讓你幫忙讀出某個句子,或是與你探討其中的細節。這時家長一定要通過自身豐富的閱歷去幫助孩子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蘊意,去昇華孩子的認知。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渡過程,界線並不明顯。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儘可能陪伴左右。即便孩子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我們也應該將親子共讀堅持下去。因為親子共讀圖畫書,能夠讓孩子與父母具有共通的體驗和語言,相互瞭解,並加深心靈上的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閱讀推廣人,通過親子共讀圖畫書來幫助孩子打開書籍世界的大門,讓孩子體會到專注於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過渡,相信他們會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收穫更多。


晴天媽媽育兒記


你好,我是寶媽小雪,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孩子閱讀不行,那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為他們提高閱讀的興趣和理解力呢?我家大寶今年快6歲了,特別愛看書,特別是一些繪本。以下是個人的一些親身經歷分享。

1. 家長一定要陪伴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對孩子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在父母的引導下讀完一個繪本,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讓孩子在故事情節裡捕捉重要的故事信息,讓孩子明白一個故事想傳達的主要思想是什麼,孩子不明白可帶領孩子多讀兩遍,也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故事的思想。

2. 書籍的選擇很重要,選書最好小圖文並茂的,質感要好,排版適宜,字的大小合適,接近或貼入孩子的生活情景,篇幅不宜過長,不過分盲目追求兒童經典文學 。

3. 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可以幫忙制訂每天閱讀的時間表,最好不要太長15分鐘左右,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大人要做的是引導,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想讀就責備,至於孩子讀完學到一些什麼,也不要太在意。

以上是寶媽小雪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c1bcaa8b2604985aae29d4caa04af3c

港媽小雪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我家兩個孩子,都是從半歲後開始親子閱讀的,到五歲左右就認得許多字,可以自主閱讀了。

在這個期間從來沒有藉助識字卡,也沒有通過手指點讀,刻意教孩子認字。一切都是在大量的積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再說說閱讀對孩子上學後學習方面的影響。大女兒現在五年級,學習上的事從來沒讓人操心,成績優異且穩定。

有一件事情,讓我真切感受到閱讀的能量。孩子之前沒有上過數學補習班,最近為了應對小升初,我們去報班,經過測試,孩子直接進入了最高級別的班,老師反饋孩子的解題思路很不一樣,沒學過的題,可以用自己底層思維和邏輯解答出來。

我知道這主要得益於她平時喜歡看數學方面的書,比如李毓佩的《奇妙的數王國》一套數學童話書,共5本,她從二年級開始看,到現在還時不時反覆看,大概看了四五十遍;《可怕的科學》系列全套,其中也有數學部分,也是看了無數遍……

這樣看的好處是,她的數學思維已經搭建起來,並且從內心認為數學有趣,通過運用能夠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為了學而學、為了考試而學。

閱讀把學習變成了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怎樣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1、根據興趣選書

結合孩子的年齡階段,興趣點,為孩子挑選書。比如,孩子喜歡恐龍,那就為孩子買相關書;如果喜歡問為什麼?就給孩子準備像《十萬個為什麼》、《神奇校車》等科普類的書,總的來說是投其所好,因為喜歡,因為是興趣所在,所以孩子更容易投入其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現在好多家長反饋,給孩子買了不少書,孩子都不看,我問買的什麼書?原來是作文選刊之類的,難怪會被束之高閣。

選書,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攻擊性的需求,欲速則不達。

2、營造閱讀氛圍

根據孩子看書進度,適時買書,讓孩子什麼時候都有書可讀。

如果父母也加入其中就更好了,大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是最好的影響。

也可以跟愛閱讀的家庭交朋友,互相分享好書,彼此影響,發現更多好書,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3、享受閱讀

有的父母閱讀,喜歡提問,或者試圖引導孩子總結點什麼,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壓力而不是享受。

她時刻要做好應對提問的準備,失去了自己體會和感受閱讀的自由。並且孩子天生好奇妙心強,想象力豐富,觀察力敏銳,父母干涉反而限制了孩子這些潛能的開發,得不償失,甚至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對閱讀反感,排斥。




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日積月累才能看到變化,要有耐心和思想準備,首先要相信,接下來根據實踐摸索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們不能給孩子萬貫家產,但,給了她閱讀,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禮物!

我是@人鏡,親子閱讀11年,感謝您的看見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