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焦慮,不知道怎麼開始工作怎麼辦?

zx66wdzhangxin


焦慮是人的一種普遍感受,過度焦慮則會影響生活。這時,我們把它叫作焦慮症。如果出現了焦慮症,就要小心面對和解決。

焦慮會影響人的整體,包括心理、行為和生理三個層面。

心理上,它使人恐懼不安,甚至讓人陷入對死亡或發瘋的恐懼。

行為上,它限制人的活動能力、表達能力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生理上,它會引起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噁心反胃和出汗等身體反應。

九種應對焦慮的方法

1.放鬆身體

當人焦慮時,通常會表現出一系列身體症狀。這時,通過放鬆身體能抑制焦慮對身體的影響。如何放鬆身體,可採用以下方法。

一是漸進式肌肉放鬆。

幾十年前,埃德蒙·雅各布森醫生髮現了漸進式肌肉放鬆對焦慮的作用。他說:“身體放鬆的時候,精神是不會焦慮的。”我們只需讓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保持放鬆,焦慮感就會漸漸得到舒緩。

漸進式肌肉放鬆的技巧:首先它需要連續收縮和放鬆16組肌肉群。在不拉傷肌肉的前提下,儘量緊繃每一組肌肉群,堅持10秒後立即放鬆。接著,放鬆15~20秒,注意感受肌肉群繃緊和放鬆時的不同感覺。最後再進行下一組肌肉群的放鬆。

其練習指導原則包括:

* 每天至少練習20分鐘。

* 找一個不會讓你分心的安靜地方練習。

* 在固定的時間練習。

* 空腹練習。

* 選擇舒服的姿勢,最好是頭部和身體有支撐。

* 不要讓身體有任何負累,如摘掉手錶、眼鏡。

* 下決心不為任何事擔心。

* 採取順從、超然的態度。

* 肌肉群要緊繃但不要拉傷。

* 專注於當下。

* 釋放,享受肌肉突然松馳的感覺。

* 試著重複放鬆口令,如“我在放鬆”“讓緊張走吧”。

* 把注意力放在肌肉上。

二是腹式呼吸和鎮定呼吸。

腹式呼吸是把氣吸到腹部去。就是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氣時腹部頂起來,呼氣時從腹部把氣慢慢吐出來。

鎮定呼吸是採用腹式呼吸,數五個數,從一數到五,然後屏吸,數五個數;接著慢慢吐出來,數五個數。

堅持每天練習腹式呼吸或鎮定呼吸兩次,每次五分鐘,至少堅持兩週,能有效緩解焦慮引起的生理反應。

此外,練習瑜伽也能放鬆身體。大家可以通過健身俱樂部、瑜伽學習班或瑜伽視頻進行學習。

2.放鬆精神

怎麼放鬆精神,可採用以下兩個方法。

一是引導式內觀。它是指通過使用心理意象改變行為方式、感知方式和生理狀態的方法。練習它時,可以閉上眼,想象自己身處某個讓人心情平靜的情境。

此外,為避免內觀後睡著,我們可以跟隨下面這段話恢復清醒。

現在,再過片刻,就可以開始恢復到清醒的精神狀態了。

在我從一數到五的過程中,請集中注意力。我數到五時,可以睜開雙眼,感覺清醒、精神煥發。

一……開始恢復清醒。

二……感覺越來越清醒。

三……在變清醒的同時,開始活動手腳。

四……幾乎完全恢復清醒。

五……睜開眼睛,感覺自己完全清醒、精神煥發。

最後,站起來四處走走,直到感覺徹底清醒、回到現實。

注意:練習結束至少10分鐘後再開車或者做其他需要複雜協調性的活動。

練習引導式內觀,將音視頻下方按鈕向左滑動,點擊“練習”即可收聽“想象海灘”音頻。

二是冥想。它能讓人完全靜下來,專注於此時此地。練習冥想時,需要注意以下指導原則:

* 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 減少肌肉緊張。

* 每日練習,使之成為習慣。

* 不要在飽腹或疲勞時冥想。

* 專注一個目標,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

* 聽任念頭來去,不評價自己做得是好是壞;分神時,輕輕把注意力拉回來。

* 不要總想著冥想的結果,而是要去感受念頭的來去。

* 學會放輕鬆,越放鬆,冥想程度越深。

3.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

不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就是要我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

生活中,最易導致焦慮的思維方式是災難化思維。

這種思維通常包含“如果……怎麼辦”的字眼。比如“如果飛機墜毀怎麼辦?”“如果孩子吸毒怎麼辦?”“如果我出車禍怎麼辦?”

那麼如何扭轉災難化思維,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第一步,識別扭曲思維。這時,我們得把擔憂的問題轉換成肯定陳述。比如把“如果飛機墜毀怎麼辦?”換成“我認為飛機要墜毀了。”

第二步,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試著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擔憂的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高嗎?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了,就真的無法應對了嗎?

第三步,用符合現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這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從而讓自己慢慢接受現實,走出焦慮。

除了災難化思維,還有七種扭曲思維方式。

①過濾,即只關注負面信息。比如別人跟你說了一段話,你只關注糟糕的部分,好的部分都沒聽。

應對方法:迫使自己去關注事物積極的一面。

②極化思維,即認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壞。比如一個媽媽想成為好媽媽,有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學遲到了。她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於是開始變得焦慮。

應對方法:使用百分率界定自己。比如說:“我有20%做得不夠好,但有80%的表現仍然是出色的。”

③過度泛化,即根據一個證據或單一事件得出一般性結論。比如有一次坐火車暈車,就再也不坐火車了。

應對方法:用數字替代描述感受的形容詞。比如“我損失重大”改為“我一共損失了4000元”。兩者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④看透他人心思,即揣測別人的心思。

應對方法:揣測他人心思時,提醒自己別瞎猜。生活中大量的煩惱都是自己瞎猜出來的。

⑤放大,即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應對方法:停止使用“可怕的”“我受不了了”“糟透了”這樣的話;同時告訴自己,“我能應付困難”“我能處理得很好”。

⑥個人化,即認為別人說的話、做的事與己有關,而且愛和別人比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與人的對比之上。

應對方法:當認為別人的反應與己有關時,沒得到合理證據前不要下結論;當與人比較時,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優缺點。

⑦“應該”陳述,即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一套嚴格的規則。比如“我應該是完美的人”“他應該這樣做”。

應對方法:當我們出現“應該”陳述時,需要尋找一些例外,告訴自己,經常有人不是如此,也過得很好。

還有6個方法推薦[美] 埃德蒙•伯恩寫的《應對焦慮》這本書。

當焦慮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時,它像清冷又不見光的黑夜,令人惶恐沮喪。

它阻礙我們成長,破壞人際和諧,使我們的生活陷入困頓。

而本書提供的方法能讓我們重獲生活的陽光與美好。

當然,這首先需要我們願意行動起來。


幸福AI鄧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追求詩和遠方的路上,誰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生活的強者;迎難而上,拾足登級是命運的強者。

職場焦慮的三大主要原因

1. 入不敷出的煩惱

隨著網購的無孔不入和“懶人經濟”的盛行,不經意間,那一點微薄工資沒了…對“消費主力軍”的年輕人來說,花一二千元買著偶像的演唱會門票司空見慣,工資用完透支花唄和信用卡,甚至借網貸…

當次月工資不夠還帳時,自然就陷入了各種焦慮之中;要是再有房貸,追女朋友的固定開銷,家中老人和孩子需要用錢等因素帶來的綜合壓力,自然就會心煩意亂,那還有精力去安心工作!

2. 人工智能的壓力

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應用,職場人總會擔心有朝一日,自己的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如迎賓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燙衣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迎賓員、飯店服務員、燙衣工和攝像師,以及農藥噴灑工等,怎會不擔心哪天會失業呢。

3. 工作缺乏長期主義精神

蟬能爬到樹上鳴叫之前,在暗無天日的土中修煉了三到五年;梅花在寒冬中吐露芬芳,經歷了一年的蓄勢待發;笛子能吹出動聽的樂曲,經歷了千刀萬剮…

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工作上的不如意,有的人不潛心學習,練就過硬的一技之長,立足崗位改變自己。而是整天想著“跳槽”,企圖有個高工資,恕不知,天下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頻繁的“跳槽”失敗,又使自己陷入了迷茫之中…

面對焦慮,不知道如何開始工作,該怎麼辦?

1. 樹立自己的理想追求

人無理想而生活,猶如沒有燈塔指引的船在大海上而漂泊;樹的方向風兒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這些都充分說明理想的方向作用。

作為職場人,生活難免出現不如意,但工作始終應該是自己的核心任務。因為幹好工作,才會有晉升加薪的機會;幹好工作,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幹好工作,才能不斷提升自己,進而成為行家裡手。

當然,從步入職場到行家裡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就像一個長滿荷花的池塘,每天開放的花是前面的總和,需要一個月才能開滿,到第29天時才開一半,而第30天就會開一半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能夠耐得住寂寞,苦盡甘來,幸福之花永遠為孜孜不倦的人而開。

2. 消費上一定要量入為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這是每個人都希望的。然而,不根據的收入和整體統籌安排,盲目追求高消費,導致自己入不敷出,則是不可取的。

人,上有父母,成家後還會有子女,以及另一半,這些都要我們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我們千萬不能在父母需要我們盡責時,除了眼淚什麼也沒有;也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時,除了抱怨什麼也沒有。

3. 多與現實中的人交流

移動互聯時代,每個人都離不開虛擬世界,但是在網上曬自己工作和收入的,要麼是賺錢輕而易舉,動動手指就能躺賺大幾萬的;要麼就是月入一千多的消沉者,這無益於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多與現實中的人交流,由於大家知彼知己,情況也差不多,共同探討如何改變現狀,才有可行性。特別是借鑑身邊人的經驗,更具可信性。

虛擬世界儘管可以給我們帶來便捷和一定的普惠,但我們畢竟是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實踐中成長,提升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才是根本之道。

相信你找出自己焦慮的原因,根據實際情況,樹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制定自己的發展計劃,執行選擇、專注和堅持的原則,你定能重拾信心,揚帆遠航。因為風雨過後就是晴天!


紅藍推演


我天天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下面的方法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困難都是自己內心的預設

其實很多人每天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任何工作開頭都是最難的,所以才有一句老話叫做萬事開頭難。

但是如果你有相關的經驗,你就會發現,有時候我們內心設想的困難其實並沒有發生,或者說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

很多人並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自己把自己給嚇死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個字:幹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嘗試,我總算總結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一個字:幹。

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你想寫一個主題的時候,最困難的就是該怎麼開頭,一旦開始落筆,不管中間經歷怎樣的困難,都可以繼續下去。

所以我現在寫稿子,只要把主題確定好了,要乾的第1件事兒,就是寫下第1句話。別管這句話是啥,只要寫下來就行。

後面的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簡單,順著這個思路一直往下寫,有時候寫出來的很有可能是一堆垃圾,但是沒有關係,我已經有了一個最差的版本,我可以去慢慢的修改,總比面對空白的word文檔,什麼都寫不出來,要強的多。

別的事情也一樣,不管你是想看一本書,還是想聽一門課,還是想學習一個技能或者完成一件工作,別想那麼多,也不要管後果,掄起膀子先幹起來,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麻煩點贊評論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