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討厭那些講「運氣」的人

我很討厭那些講「運氣」的人

文/石某人

每天都會聽到很多人說“我今天運氣好差”、“他那是運氣好,不見得比我多強”之類的話,我已經聽到快吐了。


既然結果都是運氣造成的,那你的一切努力又有什麼用呢?


人如果把自己努力、付出甚至未來都寄託於虛無縹緲的「運氣」上,那麼他屬實可悲。

前幾天,一位在阿里做品類策略的朋友向我吐槽:


為什麼是同樣的策略方案,同事就比他的數據要高20%左右。


他也去看過同事的方案,包括從前期商家調研分析甚至到後期的項目風控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還是比不上。


當然,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他遇到的商家很好說話,運氣真好”。


我當時一聽就來興趣了,問他確定一摸一樣嗎?他說當然,方案後面基本上是down過去的。


我說:不是說方案,我是說整個操作流程,指的是“做”這個動作。包括和商家談判的時間點、說的話等都一模一樣嗎?


他說:那倒不是,但執行步驟就那些,變也變不成啥樣。


我說:我建議你真的好好看看他是怎麼做的,不要侷限於策劃方案上面,你知道他在細節的方案究竟做了多少迭代和優化嗎?

把別人的努力和改進化作一句輕描淡寫的「運氣」,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任和輕視。

對自己有認知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說出「運氣」二字的。他們明白自己強在哪裡,通過行為覆盤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並能夠積極思考改進方案。

優秀的開發一定能夠找到各種突發狀況的解決方法。


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能夠洞察需求中各種交互邏輯的。


優秀的運營一定能夠深度剖析用戶的心理和行為路徑的。

同樣的道理,但凡說出「運氣」這個詞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他們不知道自己此次的success究竟贏在哪裡,側面也反映了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思考。


我不知道好在哪,但是也不好意思說出來,所以「運氣」就成了最好的寄託傀儡。


當然,事無絕對,在我的眼中說運氣好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裝X的,為了營造榮譽感、不願意將成果分享給他人、只知道成就自我的人。第二種是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success的人,純粹的靠天吃飯。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通篇抨擊曾經的百度是如何憑藉好運氣而一時風光無限,但現在氣數已盡,猶如垂暮之人般苟延殘喘。


很多人都說是李彥宏運氣不好,走錯了賽道,錯失4G年代。然而你真的明白李彥宏想的是什麼嗎?

他不是一個商人,山西農村走進北大的土孩子,在紐約州立大學讀研的他第一次見識到硅谷這樣的高科技勝地,裡面的一切都在吸引著他,科技二字在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回國之後,百度所寓意的“眾裡尋她千百度”正是他內心對於科技的渴望。
同為bat的阿里和騰訊,一個被叫做電商賣貨公司,另外一個則被叫做遊戲公司。


唯有百度被國內從業者稱為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但是Robin還覺得不夠。為了達到甚至超過像谷歌、微軟、蘋果一樣的硅谷巨頭,Robin覺得百度要走一條無人開墾的道路。


正在此刻,AI走進了Robin的視野中,彷彿是看到諾亞方舟般,All in AI的想法被傳到了百度每一個員工中。

百度失敗了,從巔峰的BAT跌落至現在的市值計量單位(指現在互聯網人調侃一家公司是不是大公司,把一個百度的市值作為計量單位,例如阿里=16度)。

你能說是百度的氣數已盡嗎?當年的百度的板塊包括論壇(貼吧)、工具(搜索引擎)、金融(度小滿)、甚至是教育(作業幫)。他們曾經的發展都很好。


普通人都能看到這些才是百度未來真正盈利的產品,他會看不到嗎?


但我開始就說了,Robin不是一個商人,他是一個偏執的科學家。


他願意賭上百度的一切,只為自己心中的那顆強國科技夢。


用運氣二字來形容百度,是一種侮辱。

我是一個純粹的無神論者,不信神靈,只信世間萬物的規律。一個事物既然能夠發生,那麼必然就有其存在的條件,而所謂的「運氣」在我看來是一種無知且懦弱的表現。


在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時,希望更多的是探尋背後的發展規律,這是社會進步的現象,也是個人成長的表現。


而寄託於「運氣」,夢想一夜暴富的人。


在我看來,屬實可悲。

往期回顧:

人是如何變廢的?

普通人為什麼不要學心理學?

抖音是否正在摧毀當代女性的價值觀?

馬雲:我特別欣賞年輕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遞小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