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兩年復綠132處廢棄礦山

山東省臨沂市堅持把廢棄礦山治理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深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攻堅行動。2018年以來,該市先後完成廢棄礦山恢復治理132處,復綠礦山面積達1.18萬畝。

針對廢棄礦山歷史欠賬多、地質環境複雜、治理難度大的實際,臨沂市提前謀劃、及早部署,制定年度治理方案,逐個縣區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任務分解落實到位。同時,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制度,每週調度項目整改進展情況,每月按照治理項目開工率和銷號率進行通報排名,褒揚先進、鞭策後進,要求各縣區嚴格落實治理主體責任,按照治理方案紮實推進整改,確保恢復治理效果。

該市還加大礦山環境治理資金投入。2018年以來,共爭取省級獎補資金1億多元,用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自2011年以來,臨沂市財政每年還從礦業權收益中設立礦山治理專項資金1500萬元,在保證市級重點項目正常實施的前提下,專項用於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該市還積極探索多元化治理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沂南縣依託現有礦產遺址等地貌資源,引進社會投資1億元,進行山體綠化、水景打造及節點景觀建設,營造了“山頂人工生態綠洲”白沙洲項目;沂水縣積極扶持潤地礦業有限公司,將廢棄礦山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投資8000萬元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鳳棲谷”有機農場。

近期,臨沂市督促縣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組織礦山環境治理施工單位復工復產,確保按時完成整改任務。對進度緩慢的縣區,上報市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督辦,適時啟動約談問責機制。對未按時完成整改的縣市區,核減治理獎補資金,倒逼礦山企業紮實開展礦山環境工程恢復治理。

(胡韜勳 陳曉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