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牛支书”带领村民发牛财(图)

灵台:“牛支书”带领村民发牛财(图)

姚军福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

“以前家里穷的叮当响,连住人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养牛了。现在好了,在姚书记的帮助下,我家里不但盖了新房子,还建了新牛棚,养的牛从最初的1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3头。”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村民姚义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姚书记就是我的大恩人,没有姚书记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

姚义平口中的姚书记,就是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也是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北张村的牛产业不断发展,使得该村旧貌换新颜,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牛支书”。

北张村是上良镇最北端山区村,也是灵台县列79个贫困村之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7.43%,脱贫难度非常大。

如何改变全村人的生活现状,带领全体村民富起来?这是姚军福自2007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从包产到户开始养牛,干了几十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加上村里有养牛的传统,所以养牛应该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姚军福说,作为山区村,北张村有着得天独厚的饲草资源,这为发展牛产业奠定了基础。

灵台:“牛支书”带领村民发牛财(图)

姚军福养殖场里的黑安格斯牛

说干就干。2013年6月,姚军福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50万元,租地规划选址,动工建场。两个月后,建起了饲养设施齐全的养殖场,并注册成立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48.6亩,建成500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处,建成双列式温棚牛舍7栋5672平方米,360平方米储草棚一座,管理区办公用房8间,配套修建单个容积2000立方米青贮窖3座,购置铡草机、揉丝机、粉碎机、电子磅等生产设备。

建场容易经营难。“我们也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难题,如果放弃就一切都白干了,但如果咬咬牙,说不定还能挺过去。”凭借着努力拼搏的劲头和不服输的性格,姚军福不仅化解了养殖场遇到的一个个困境,还让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村支书,带领大家富起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姚军福说,了解到一些有着养牛愿望的村民没有资金后,公司便采用借犊还牛、高出市场价收购群众农产品等方式解决村民养牛前期资金不足问题,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高价收购牛犊。

在姚军福的帮助下,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姚义平不仅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还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灵台:“牛支书”带领村民发牛财(图)

姚军福给牛添加饲料

“起初,我从支书那里赊母牛来养,再把牛犊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卖给他,也就是用小牛犊抵母牛,到今年已经发展到13头牛了。现在有9头牛正在怀犊,粗略的计算今年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姚义平高兴地说。

如今,姚军福养殖场牛存栏536头,培育牛产业党员大户8户,北张村54户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已全部脱贫。姚军福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变成了村民口口相传的“致富能人”和“农民企业家”。

为了让村民走上产业致富的快车道,近年来,姚军福又带领群众在塬面栽植苹果树547亩,山地栽植核桃树1020亩,种植全膜玉米680亩。玉米秸杆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料,牛粪经腐熟发酵后作为果树生产的有机肥料,探索出了一条“草-畜-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的新模式。

灵台:“牛支书”带领村民发牛财(图)

姚军福养殖场里的平凉红牛

2016年,姚军福被评为“灵台好人”;2018年,姚军福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姚军福坦言:“村支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责任,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路上,一刻也不容懈怠。”

对于今后的打算,姚军福说:“我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内牛存栏达量到1000头,带动全镇的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牛肉深加工,延长牛产业链,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