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的新趨勢:kill time的產品包裹上save time的糖衣

kill time意為消磨時間,save time意為省時提效,以往的互聯網產品在這兩者的分類上或許還有明顯的界限,但隨著互聯網產品的不斷迭代演進,kill time 與 save time 越來越難以分割開來。

互聯網產品的新趨勢:kill time的產品包裹上save time的糖衣

前言

這幾天開始思考kill time和save time的本質,邊想邊看,我愈發覺得這兩個概念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隨著產品的不斷迭代,你會發現kill time的產品也打上了save time的標籤,這也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互聯網產品已經跳脫了傳統產品的單一功能性,走向更豐富也更不可捉摸的未來。

一、什麼是kill time,save time?

1. 一些偏官方的定義

其實這兩個概念源自於哪裡已經很難考究了,甚至進行了多番百度之後仍未找到他們的精準定義,只在一篇06年關於創業本質的報道上看到了隻言片語的解釋。

互聯網產品的新趨勢:kill time的產品包裹上save time的糖衣

關於kill time與save time概念的解釋

這篇文章說的也很簡潔:

  • kill time:打發時間,消磨時間;
  • save time:提高效率,省時方便;

這個定義中涉及到兩個可以再延展的概念:“消磨時間”、“提高效率”。要解釋這兩個概念,需要先對效率進行定義,在運用取反的方法得到kill time的解釋。

效率:字典中釋義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

提高效率的產品可以理解成為基於使用目的,其能讓使用者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量,離目的完成更近。而“消磨”根據新華字典解釋為:

  1. 逐漸消耗;磨滅;
  2. 消遣;

可以理解消磨時間就是“用不能提高效率的方式逐漸消耗時間”,對於產品而言,使用kill time的產品讓我們離自己的目的越來越遠。

很容易理解是吧?

並沒有,我始終覺得這些定義之間摻雜著一些界限並不分明的地方,效率的定義無比主觀,如果映射到產品的屬性上,這種定義顯得更加模糊。

舉個例子:抖音可能是大家公認的kill time產品,但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短視頻的形式使得知識點更加密集更加高頻的被用戶獲取,這麼一看,提升效率的抖音算是save time的產品?

2. 從心理反饋的角度分析

再往深了挖掘,我們發現大眾對於kill time和save time的認知都是基於主觀感受,這種主觀感受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們對世界認知,對正確與錯誤的認知影響。究其原因,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一直接受的是“做正確的事情應該獲得褒獎,做無效的事情應該感到羞愧”的教育理念。

在這種教育理念的灌輸下,一張矛盾的網鋪了起來(針對大多數人,學霸除外):

互聯網產品的新趨勢:kill time的產品包裹上save time的糖衣

用戶對於不同行為的反饋圖

從這個角度,我將kill time產品定義為“過度使用會導致用戶產生羞愧的產品”,而save time產品是“使用會導致用戶對自我產生正向評價的產品”。

回想一下“kill time”產品的普遍特徵,我個人總結如下(滿足其一或全部):

娛樂性較強/投入產出比低或產出偏隱性。

而save time產品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偏工具屬性/投入產出比較高或者產出反饋直接/學習型。

對照概念,是不是還是挺符合的?

二、用戶需要哪種類型的產品?

答案當然是都需要,甚至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save time的產品能夠提高社會的整體生產效率,似乎也應該更被人需要。但實際上,kill time的產品比之save time產品具有更強的成癮性,你可能會刷著抖音直到天明,但除非考試,你很難抱著百詞斬學習單詞直到第二天。

這種成癮性對於互聯網公司是無法抗拒的,在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成癮性意味著更多的注意力,更長的使用時長,這就意味著更多的流量,可以安插更多的廣告,更全面的用戶數據畫像…

這種成癮性也是普通用戶難以抗拒的,著名的奶頭樂效應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在奶頭經濟中,“奶嘴”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 一種是發洩性娛樂,開放色情產業、熱鬧選戰造勢、無休止的口水戰、暴力網絡遊戲;
  • 另一種是滿足性娛樂,報導無聊小事(可愛動物、明星醜聞)、廉價品牌橫行(自產品牌或引進山寨手機、白牌服飾)、商品優惠活動(例如飾品、旅遊簽證)、視聽娛樂大眾化(偶像劇、動畫、好萊塢)等。

誘人的奶嘴不僅僅讓人心情放鬆,也提供了與他人聊天溝通的“社交貨幣”。

我們並不能一概否定kill time存在的意義,人們的生活對於娛樂、遊戲等需求並不可恥,相反非常值得提倡,很多時候這種需求的滿足能提升人的創造力與學習工作效率,具有很強的正向促進作用。

我一直很討厭那種一聽到是娛樂等行為就表現出厭惡、鄙棄態度的人,這種落後故步自封的思維展現的是無知的傲慢,也是對於自我需求的絕對壓抑,是不符合人性的。

但一切的討論基於一個基準,即使用者應該對自己在做什麼有清醒的認知,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等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的群體,適當的管控是必須的。

三、kill time + save time = ?

既然用戶和產品提供方都是更偏向“kill time”的產品,那麼為什麼現在的產品都開始紛紛想要和save time扯上關係呢?這其中,以佔據用戶使用時長次多(僅次於社交)的視頻產品最甚,彷彿不和知識/效率掛鉤,就落後於時代了一般。

  • 快手開啟在線教育直播業務;
  • 抖音發力dou+知識分享官;
  • B站學習蔚然成風;

1. save time市場仍未飽和

在kill time市場進入紅海,爭奪用戶使用時長已經成為零和競爭的現在,save time還是一個可以挖掘的流量入口,儘管可能這個市場只有kill time市場的20%不到。

2. save time可以提升產品的形象

這是在於固有用戶心智的問題,用戶雖然心底裡更喜歡kill time的場景,但是因為自我激勵的要求與負罪感的約束,對於kill time的場景實際上是又愛又恨的。既需要這種消磨時間的場景來讓自己獲取瞬時的快樂,又憂慮且深知這種快樂不可持久且毫無意義。

如果這時候給“kill time”內核的產品,套上一層“save time”的糖衣呢?

產品在用戶心中的形象瞬間就高大了,當別人問起來,也可以自豪的說“我使用xxx軟件學習呢”。這種無形的品牌形象提升正是服務提供商所看重的。

3. save time可以反促kill time場景的使用

這種自我欺騙給了用戶更心安理得的藉口,反而可以進一步促進用戶在kill time的場景的駐足不前。即使號稱年輕人都在上面學習的B站,實際上用戶獲取的也僅僅是淺層的碎片化的信息與知識,這與實際上的學習場景相去甚遠。

總結

我相信,產品加入save time場景的用意除了這些之外,也有著更加積極與正能量的原因,但是作為普通的用戶,我們需要做到的是不被save time的糖衣迷惑,真正清楚自己所做所想的,時代在變,對於自我的認知依然要清晰。

作者:隨心將夜;微信公眾號 : 互聯網菜鳥產品進階之路;知乎號:@Beatnik

本文由 @隨心將夜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