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买的储蓄险为什么10年存了6万返5万?

储蓄险10年存6万,返5万?

前段时间有一个事件特别热,在抖音上很火。

有一个人用十年存了6万块钱去做养老储蓄保险,没想到十年后要拿钱的时候才拿5万多,消费者找到电视台去找保险公司理论,最后保险公司给了钱,而且还远远比5万多,总算皆大欢喜。

这个事件不知道大家得到什么结论呢?

难道保险公司又骗人了吗?

但是这样的结论对大家是没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对这个事件正确的剖析:应该去了解到保险公司到底因为什么理亏而赔了钱?以及我们怎么避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到我们身上?

从这两个点我们展开思考。


保险公司为什么理亏赔钱?

首先,这还真不是那份保险出的问题,这份保险合同,在第十年的时候那6万块钱如果全取出还真就是5万多,合同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时候,是不是很多人就认为保险公司明着坑人?

其实保险合同是不会骗人的,保险合同本身就是那个样子的合同,不会骗人;但是卖这份保险合同的人骗了人。

同时呢,在报道中,看到客户拿保险合同去跟银行存款做对比,这其实有失偏颇。

保险和银行存款根本就是两种不同属性的金融产品,银行存款能做到的事儿,保险不一定做的到,而保险能做到的事儿也是银行存款做不到的,他们俩功能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不能直接类比。

这其实也是这是我们大多数消费者都会犯的认知上的错误;其实就连银保监会都要求保险从业者禁止拿银行存款跟保险做对比。

但是后来为什么保险公司认赔了呢?

是因为这个消费者手中有个一个特别重要的证据,那就是十年前卖产品的人给客户讲保险的时候,用了一份纸质的领取利益的说明表,就是这张表上大有文章。

因为这张表的第一页是以5万份额去来讲解这个产品,但是从第二页开始,就变成了以10万份额来讲收益,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由于这个证据存在,很显然就是保险销售员在销售这份保险的过程中就存在故意欺骗客户的行为,所以保险公司不得不掏钱买单,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也保留了对那个保险售卖的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追讨的这种权利。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消费者真的是被保险营销员骗了,那我们怎么避免被这样骗呢?

营销员拿来了一个纸质的文件我也只能信啊,他是卖保险的,我怎么能确认他是骗人的呢?

今天讲解几个小方法:

第一、你一定会看到别人给你演示电子版或者纸质的利益说明,这样的文件你把它保留好。

当你拿到正式的合同的时候,你应该加以核对,进行一致性的确认,如果你不能确认合同跟演示表是否一致一定要对方给你讲清楚,因为这个时候你还在犹豫期内,随时可以全额退款。

第二、你敢不敢跟给你讲保险的人说,我要求全程的讲解录音,这对对方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凡是敢在录音情况下给你讲解保险产品的人一定是非常认真负责任,而且讲解非常规范的,因为一旦后期发生纠纷,这将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基本可以保证我们拿到的资料和保险营销员讲解的讲解都是规范的、真实正确的。

但是,我们自身的认知可不能错,因为我们即便得到了正式的讲解,其实那个6万,在第10年就是该支付5万多的。

为了避免我们自身认知上的错误会给我们产生风险,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补充一些正确的金融知识,包括保险、包括投资,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财务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