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購買到了,因為疫情現在沒有資金啟動怎麼辦?

該用戶一直在線


樓主,給你個方法,直接聯繫一些網絡上聯繫那些電影創作工作者吧!或者找一些影視公司,直接給他們抄投稿!當然不要找大公司,大導演,幾率為0,人家可能都不看你,找一些剛剛起步的。

比方說優酷搞的那個微電影之類的,如果你要有絕對的信心的話,出資自己拍(當然故事情節別整太猛了)你要有這個心態,不怕被別人襲翻拍,不怕剽竊,你到時百候完全高侵權的!我以前做過這行,後來換行了,其實有許多的導演都缺少好劇本,可是有許多人的作品,要麼太天馬行空的想象了,要麼就太拖沓。網絡上作品參差不齊,但編劇都自稱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牛逼度!堪稱比某某本子好上不知道多少倍,結果一看,也不過如此麼。

還有,我雖然沒看過你的劇本,但是你有知沒有考慮到,一個故事的多元化是不是作為觀眾能否接受的了?如果裡面有愛情,有戰爭,有恐懼,有幽默,有科幻,有穿越,沒有會考慮用的!道而且,你要有心理準備,假如作品好的話,被某某人相中,人家會直接跟你籤不署名的合約,記得幾年前,激動影視就那樣,不署名!


影音嘀嘀嘀嘀


我是編劇。我能理解您的處境。疫情的爆行,的確給很多行業帶來相當打擊,最明顯的就是飲食業。影視行業,也深在其中。

現在大影視公司開的戲也不多,都是很謹慎。中小公司,能生存,真的很難。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積極尋找出路吧。如果沒有資金啟動,那是相當困難,與其耗著,倒不如轉換思路。眾籌拍電影,對於我們影視專業人員來說,是好事,是方法。奈何被騙子利用太多,現在眾籌也是很難的了。

如果實在很難維持,那隻能放棄。可以暫時放棄。以後可以再來嘛。

另外,還可以把整個項目打包轉讓給更有實力、而且對項目(劇本)有興趣的公司來做。也能拿回一點,不致損失這麼大。

不過,思來想去,作為一個影視公司的老闆,應該不會在頭條上提出這樣的問題吧?

除非。。。暫時還不是大老闆,但肯定是老闆。。。


翁一水


3月26日,中國電影家協會針對“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召開專題網絡視頻會議。會議由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主持,邀請了多名一線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和多名電影領域的研究專家,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影行業產業的影響、行業自救、互聯網+電影、政策扶持以及疫情過後中國電影的發展等熱門話題展開討論。

陳思誠(《唐人家探案3》導演)集中優勢火力,把觀眾熱情拉回電影院裡

陳思誠導演疫情期間沒有停止創作,一直在做劇本,“不管怎麼樣,觀眾對好內容的需求是一如既往的,是不會變的”。

他認為這次疫情給電影行業帶來特別大的衝擊,很多影院確實生存非常艱難,再加上現在互聯網播放終端的改變,他挺擔心大家對電影這種文化需求到底還能抱以多大的熱忱,“這次疫情不僅僅是國內還是全球性的,可能不會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那麼樂觀、那麼快地恢復過來”。

如果未來想把觀眾拉回電影院,他認為有幾點很重要的:

第一,要集中一些優勢資源,包括宣傳資源、影片檔期上的調度資源甚至一些實打實的票補資源,來扶助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大片,把觀眾的熱情拉回到電影院裡。現在不是一兩部片子的事,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一定要集中所有的火力優勢,把一些片子往熱了弄,往高了弄,調動頭部電影資源讓觀眾重新產生走回電影院的消費習慣。

其次,電影代表著一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補助是否直接補到票補裡面?這樣就可以反哺到院線端、發行端,讓全行業受惠。有關單位牽頭能否選擇一些好的創作團隊,能否直接跟銀行申請低息甚至無息貸款,作為創作期間的啟動資金。

最後,電影公司也應該更多地去想如何能夠增加未來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如何能告別目前比較傳統只是靠賣票房這樣的單一盈利模式。“我們應該借這個疫情更加地去反思自己,我們從內容創作到未來真正的產業整合,能更多把我們的觸角跨到其他行業裡面進行產業聯動,這樣在未來也不至於抗風險能力這麼差,電影院一關門就完全脖子被卡住了,沒法生存了”。

於冬(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疫情使《冰血長津湖》停拍,直接損失1.5億元

於冬說,去年全球票房是440億美元,按照去年同比,這個一季度直接損失就是100多億美元,中國電影院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透露,博納影業正在籌備的一部大片《冰雪長津湖》,已經準備了九個月,這是國家電影局、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電影局重點支持的一部主旋律獻禮片,計劃在今年十月份作為志願軍入朝參戰七十週年節點推出的。本來準備年初就開機,全部人馬已經到位,疫情一來全部停拍,1800人的劇組不得不滯留在丹東,當時直接損失就超過了1.5億元。於冬說,這部電影需要有大量的雪景,目前只能延期到十一月份入冬後才能拍攝,“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他認為,這次疫情是對整個行業是一次很大的考驗,尤其是民營電影公司,“能否採取生產自救,儘快恢復它的運營狀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現在的關鍵時刻,一定要把企業管理好、現金管理好,能夠自救,能夠謀劃下半年的復工復產,“早安排、早做準備,對影片的拍攝復工復產要有信心,要有對全國電影觀眾對電影內容的渴望有信心,信心很重要。”

宋歌(北京文化董事長)《封神》《749》等新片已備好,就等市場開放

宋歌說,目前公司給員工發的全薪,保證了員工的收入。《我和我的家鄉》、《東極島》、《排雷英雄》新片正在積極創作中,復工復產後馬上進入拍攝階段,“都已經準備好了”。《封神》、《你好,李煥英》,陸川的《749》等新片也都做了上映的準備,就等著市場開放,“目前看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我也知道院線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們忍耐吧,堅持工作並等待著”。

宋歌建議,雖然電影行業一年的總票房才600多億元,但是影響巨大,“所以我提個建議,在稅收上能否給我們減免一些?”

曾茂軍(萬達影視集團總裁)今年五月的票房能恢復到去年20%就不錯了

曾茂軍說,《唐探3》正在等待合適機會上映,原計劃在今年暑假當中上映的電影《快把我哥帶走2》,目前受到疫情的影響拍攝暫停了,但很快要啟動,“今年的暑期檔肯定趕不上了”。

他坦言現在壓力比較大,萬達在全國有622家電影院,今年籌備的新電影院接近100家,“這其中至少有80家是要開業的,疫情對今年新建電影院的影響是巨大的”。

他認為目前復工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內容可放,“為什麼最近復工以後票房很低,就是沒有電影可放,僅僅靠幾部復映片是很難有那麼大的魅力把觀眾拉回電影院的,更何況這些復映影片在家裡的視頻上就可以看到。”對未來的消費者而言,首先是消費心理的影響,怎麼樣解除心理上的戒備,覺得走進電影院看電影是安全的,這是一個難題。

他預測,如果五月份的全國電影票房能夠恢復到去年的一半,可能大家會有信心。“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五月份能恢復到去年同期20%就不錯了”。

他呼籲,不能因為疫情破壞了電影的窗口期,相反,要加強這個窗口期,“如果很多電影院都關門了,將來會面臨影片沒有大銀幕來放映的風險,這個風險我覺得是非常大的”。

未來這個產業要恢復,還是要內容為王,“內容創作上來了,海外疫情沒有反撲的可能性,明年可能有機會。但是明年的電影要靠現在就開始籌備,很多片方現在沒有資金投入,春節檔很多片子包括去年公映的很多片子,很多院線都沒有辦法結算,給不了錢,行業現金流轉不起來”。他建議,國家層面是否有可能成立一些專項基金,來解決行業裡面的現金流,讓它轉起來,同時專項基金也可以用來獎勵未來的優秀影片。

徐天福(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橫店影視產業目前基本上走上正軌

徐天福透露,疫情期間,滯留在橫店的劇組有310個,不算“橫漂”,光是劇組成員就有5600人,但沒有一個人確診新冠肺炎。 目前為止,310個劇組中逐步復工的有20幾家,整體恢復狀況還是不錯的。

院線方面,公司有將近400多家影院分佈在全國各地,幾乎都還沒有開業。公司有將一萬左右的員工,一個月工資就要幾千萬元,租的商業地產的租金又要幾千萬元,損失還是蠻大的。“好在我們現金流比較充足,去年上海證交所公佈了我們的現金還有11億元,這是公開的數據,我們基本上還能挺得過來。但一些小的影視公司,如果連員工的工資都要發不出來了,就有可能面臨倒閉的風險”。

他說,早在疫情前夕,橫店集團就對電影行業發出一個倡議:只要到橫店來拍攝電影的,無論是攝影棚還是拍攝基地全部都免費。“疫情期間,我們對所有劇組以及橫漂演員,在場地租金和住宿上全是減免的”。另外,疫情期間在橫店的38家道具器材租賃公司也全部停業,目前就有九成恢復了營業,“整個橫店影視的產業目前基本上走上正規。”

他建議,疫情過後六個月之內政府能否在兩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在這六個月裡上電影院線的所有電影要給予支持,“否則的話好片子不願意上去,因為上去要虧的,為了恢復我們電影行業的元氣,政府能否給予補貼?其次是對電影院租金這一塊進行補貼。

專家意見:

做最壞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中國電影的結構性調整一直在進行,但疫情加劇了這個調整。疫情之後社會結構、社群結構將會發生變化,創造性需求、供給側改革會進一步增強,同時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對我們的消費結構也會發生影響。

他認為,技術發展對電影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不管是《冏媽》還是《大贏家》,把院線電影轉到網上播放,會對電影業帶來一定的衝擊。互聯網對中國電影的影響要比對美國電影的影響更大。但互聯網的影響也有積極的一面,“我們一定要爭取實現電影+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電影,我們要堅持電影內容為本,電影院的內容仍然是電影行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網絡消費模式可以成為一種有效補充,成為一個增量”。

對於這次疫情,饒曙光認為, 中國電影業“ 要做最壞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考慮”,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不能等,不能消極地去等待別人的支持和扶持,應該苦練內功,早做準備,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通過提升創造能力也就是痛練內功,創作更多好作品滿足觀眾需求,同時又能夠形成一個新的需求,通過消費升級換代來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升級換代,同時也讓電影企業能夠找到新的立足點,能夠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支撐。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建議,在以後針對疫情的專項基金的使用上,不妨更多向中西部影院、生存非常艱難的影院傾斜,“這是中國電影的命脈,像魚和水的關係,如果影院沒有了的話,對我們整個行業的打擊才是真正顛覆性的”。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閆少非表示,疫情期間,廣大電影人一道為提振行業信心、恢復發展活力,共渡難關作出積極貢獻,相信電影行業會盡早儘快從陰影中走出來,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