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說起唐朝詩人劉希夷,恐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要是說道千古名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恐怕是婦孺皆知了吧。不過也正因為這句讓作者惹來了殺身之禍。

劉希夷(約651-678),字延之(一作庭芝),他人很隨和,性格柔軟,毫無攻擊性,做朋友真是一流,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彈彈琵琶,效仿古人之事,所以他寫的詩也頗具古代的風格,所以呢,也不被當時主流屆的同行所認可,在主流屆也沒什麼朋友,粉絲不多,轉發慘淡,好在沒人催更,做自媒體也並不出名,好在自己不拘小節,實在閒的無聊了會想一想詩歌和宇宙,照喝喝酒,養養花,逗逗院子裡的兔子,正因為這種性格,自己所有的佳句幾乎全部被自己的舅舅宋之問給剽竊了去,雖然自己也感到震驚,並且深表遺憾,強烈譴責,最後提出了嚴正的交涉,不過也因此丟掉了性命。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相和歌辭·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白髮亂如絲。
但看舊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說起宋之問此人,在初唐詩壇也算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至少在劉希夷沒有出現之前,他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好少年,他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加完善,並創造七言律詩的新體。他在楊炯死後寫的《祭楊盈川文》,採用四四制式,字字有聲,句句華歆,內容言簡辭切,悲涼真摯,催人淚下,與他代筆寫的《為宗尚書祭梁宣王文》、《為宗尚書兄弟祭魯忠王文》等相比,文華情感,殊若天壤。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那一年他得罪了張易之,武則天大怒,把他發配到了嶺南,“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那一刻他把自己想象成了賈誼,只要有重回長安的機會,我是不敢像賈誼那樣因為被貶而感到遺憾的,時時還想著如何報效國家。

但是劉希夷的出現讓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宋之問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他感覺自己經常輸在文學素養上面,而且志向愈發短淺,對自己的前途也時常感到迷茫,不過自從有了劉希夷這個外甥,他下定決心不再迷茫,徹底走上犯罪的道路。他覺得,既然自己幹啥啥不行,那隻要能收穫名利那不要臉也行。他的詩文開始和他的為人變得一樣虛假,他開始拋卻舊恨,開始為朝廷歌頌功德、粉飾太平,這時候他的詩大多都是些浮華空泛之作。偶爾有些佳句,也都來自劉希夷之筆或其他人。

劉希夷這人算是個虔誠的信徒,所以什麼都信,在寫出了“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之後,就覺得此詩不詳,很快就將它刪了,隨後又寫出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仍然感覺此句大凶。不過後來一想“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恰好宋之問經過,看到這兩句詩之後興奮的向一個採蘑菇的小姑娘。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希夷啊,寶貝,我可愛的外甥啊,這兩句詩不詳,對你仕途不利,給我吧”

“舅舅,那你自己怎麼不寫呢?”

“我在等技能冷卻。”

“哦”

劉希夷答應了舅舅的要求,卻還是照原樣公佈了自己的作品。他自己心裡想畢竟是自己的親舅舅,就算說是我寫的,也最多“罰酒三杯”,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事。

“舅舅,我的親舅舅,你可是我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親舅舅啊。”

“劉希夷,你什麼意思,別叫我舅舅,你不是我舅舅,nmsl,nmsl ,你現在讓我沒法做人,不多說了,你自己死和我逼你死是兩種死法。”

“可是舅舅這樣的詩句,你就算把後槽牙都想出來也寫不出來的”

“你敢這麼和我說話,哇呀呀!即使你有主角光環,我也要拼儘性命封印你。這首詩我不要了,就算你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宋之問終於怒了,派家丁用土囊(一種殺人刑具。用裝滿沙土的袋子壓死或悶死囚人)壓死了劉希夷。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劉希夷大約的確似乎是徹底死了,他像一隻被困的土撥鼠,即使有土可撥,但也無處可躲。有土劉希夷死時還不到而立之年,果然應了自己寫下的詩讖

宋之問做夢都渴望像張氏兄弟那樣得到武則天的寵愛,於是寫了一首豔詩獻給女皇。武則天讀後讚不絕口,待宋之問離開後,卻對身邊人說:“這個宋之問,的確是難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燻人,讓朕無法忍受。”由於口臭,宋之問的美夢化作了泡影。宋之問臨死之前,總算詛咒了宋之問變成了真,他的後槽牙不僅沒有給他靈感,還毀掉了他的仕途,事發之後,宋之問也揹負了一輩子的罵名。

初唐詩壇的無恥之徒——宋之問:剽竊不成痛下殺手

正所謂:

湛湛青天不可欺

張飛喝斷當陽橋

雖然不是好買賣

一日夫妻百日恩

啊,不對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動念心已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