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百泉藥交會 南立李時珍像,北建孫思邈廟,好一派景象。

提起大輝縣·拇指一大片

位於太行山南麓黃河北岸的豫北古城輝縣市,這片屬於咱們自己的故鄉熱土。地方不大,但卻是人傑地靈,風光無限!

提到輝縣市,就一定要提到位於稻香路和城北街交叉口的李時珍塑像,這個專屬於咱輝縣的地標性建築,你知道為啥輝縣要立李時珍,而不是孫思邈嗎?今天我們就來噴噴這個事兒:

提到這個問題,可能大部分輝縣人都會說是因為咱們輝縣百泉聞名全國的“藥交會”,而李時珍又正好是我們口中的“藥聖”。所以,李時珍就這樣佇立在了輝縣大地之上。據資料:李時珍塑像以及花壇,是由輝縣市政府修建於1993年,身高8米,漢白玉材質。 到今天已經在輝縣佇立將近30年了,其中經歷兩次修繕,在2018年被輝縣市政府定為“歷史建築”,進行掛牌並圍擋保護。

但小編自打記事起一直就有一個疑惑: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醫,為啥偏偏要立李時珍的塑像呢?李時珍雖有“藥聖”之稱,但是在所有的神醫中,論資排輩他只能算是“小老弟”!因為醫生也是講資歷的嘛!之前提到的幾位,所處的時代都比明朝的李時珍要更早,如果他們可以站到李時珍面前,李時珍一定得畢恭畢敬地跟幾位“大哥”挨個兒行禮拜碼頭。可偏偏就是這位醫學史上的“小老弟”,打敗了一群“老大哥”成為了咱們大輝縣的地標。

之前提到的幾位神醫,我們先拋開醫術精湛的幾位暫且不論,就單獨拿孫思邈來說,人家可是從唐代開始就鼎鼎大名,有“藥王”之稱,並且還是傳說活了141歲的“神仙”級別名醫啊!可是比李時珍要早將近1000年的“老大哥”,為啥輝縣就沒有為他塑像呢?

小編在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走訪相關群眾之後,得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01

百泉藥交會

“百泉藥交會”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統治時期,是一年一度的全國性藥材交流盛會。而李時珍所處的朝代正好就是明朝,並且李時珍出生時,“百泉藥交會”已經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作為全國性質的大會早已久負盛名,恰好李時珍能在歷史上留名,正是因為他在藥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才被後人冠以“藥聖”之名!

當然,孫思邈因為是唐代初期人,雖然傳說活了有141歲,但是他跟咱們輝縣“百泉藥交會”,基本是毫無關係的。

輝縣百泉藥交會 南立李時珍像,北建孫思邈廟,好一派景象。


02

個人成就

李時珍是明代中期人物,之所以在歷史留名,是因他是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學家”(注意:是醫藥學家,不是醫學家)。他出身於醫藥世家,為了瞭解每一種草藥的功效,冒著中毒的危險嚐遍百草,最終寫就被人們看做“東方醫藥巨典”的《本草綱目》,成為醫學史上一本奇書!

歷史上在醫藥學貢獻方面能和李時珍相提並論的,也只有“藥王”孫思邈了。

孫思邈是唐代初期著名醫藥學家,一生同樣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並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成為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後世稱為“藥王”。

二人相比之下,雖然孫思邈年代更早,資歷更老,在醫藥學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的《千金要方》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比起來,還是李時珍的著作和成就對後世的影響更為廣泛。

輝縣百泉藥交會 南立李時珍像,北建孫思邈廟,好一派景象。


03

與輝縣淵源

據記載:李時珍當年遊歷全國遍尋藥材,在河南收集藥物時,就在咱們輝縣待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留下了在吳村王敬屯土高村“路救母子倆”的傳說故事。

另據輝縣市地方誌辦公室原主任張海編著的《蘇門通覽》一書中記載:孫思邈跟咱輝縣也是有淵源的。在人體上有個穴位叫“阿是穴”,而這個穴位的發現者就是孫思邈,據說就是在咱們輝縣給人治病時發現的。但孫思邈與輝縣的關係,也就僅有這一次而已。

對比之下,李時珍跟咱們輝縣的關係還是更親,更近,更密切!

輝縣百泉藥交會 南立李時珍像,北建孫思邈廟,好一派景象。


綜合以上觀點得出結論:之所以在百泉立李時珍像,相比“藥王”孫思邈來說,李時珍所處的時代,離我們現代更近;關於“藥交會”,李時珍的的確確是跟它聯繫最密切的歷史人物;並且因為他跟咱們輝縣人有更直接的接觸和更深的歷史淵源,也算得上咱輝縣的半個親人了。

李時珍所代表的不僅是聞名全國的“百泉藥交會”,更是因為李時珍一生的作為恰恰代表了我們輝縣人民艱苦奮鬥的精神;一切為了人民,不圖名利、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為了既定目標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百折不撓精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就是我們輝縣人。因此,“藥聖”李時珍要比“藥王”孫思邈,更適合佇立在輝縣百泉這片土地之上。而在李時珍像的北邊更為尊重的建了一座藥王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