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性侵案背後的反思:幼兒園此後不再聘用“男教師”?

近期,幼兒園女童遭男教師性侵事件接二連三被曝光,引發各界網友的熱烈討論。很多網友將矛頭直指男幼師,認為幼兒園此後不應再聘用男教師,曾經備受歡迎的男幼師一夜之間就成了備受唾棄的對象。

女童性侵案背後的反思:幼兒園此後不再聘用“男教師”?


而事實是,當前幼師界仍是女性為“主流”,男幼師可謂是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據教育部之前公佈的數據統計,全國男幼師在專任教師中的比例不足3%。多數幼兒園基本一個男老師都沒有,清一色的娘子軍。早在之前關於幼兒園 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問題,就曾引發教育界的廣泛討論。業界多數認為:男幼師的陽剛可以和女幼師的溫柔形成互補,如果幼兒園全是女教師,會制約孩子的全面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劉春香更曾在兩會期間,呼籲各級教委、幼兒園負責人重視培養男教師。

在幼兒成長教育的過程中,“男性”是不可缺少的角色。長期由女家長、女老師帶大,很多人認為會造成孩子性格柔弱、抗挫能力差。特別是小男生更易變得信心不足、害怕挑戰,而被人嘲笑“娘娘腔”。家長的擔憂直接刺激了男幼師的需求比例攀升,而幼兒園為了投其所好,擴大影響力,“求男若渴”,紛紛想借引進男幼師脫穎而出。曾有新聞報道,某國際幼兒園每年收費10萬天價,靠的就是男幼師做招牌。多數家長在參觀學校的過程中,看到球場上、音樂課、故事課都有男教師的身影,立即決定報名。因為供不應求,男幼師一度成了幼教中的香餑餑。

至此,幼兒園因為男幼師急缺,在招聘、晉升時可能就會無意識地對其放寬政策,但是否真的存在為了招聘而招聘的情況,也不能隨便做出論斷。畢竟幼兒園的初心都是希望給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空間。

如若將矛頭直指性別,引發性別歧視或爭論並不是我們的初衷,何況並不是所有幼兒園的男教師都是性侵者或潛在性侵者,同樣更難以確定女幼師就完全不存在實施性侵的可能。教師也有尊嚴,他們承受不起如此的惡意揣度,而我們也不能時時刻刻地去指責和監督,如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有所取捨,並從源頭上加強防控。事實上這多起校園性侵案背後暴露了幼兒園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此幼兒園本身來講也應做出深刻反思:

女童性侵案背後的反思:幼兒園此後不再聘用“男教師”?


——校園監管存在盲區。校園沒有設置監控攝像頭,如湖南攸縣涉事農村學校,教室、走廊、教工宿舍等地也未配備監控攝像。

——學校管理失職,負責人法治意識薄弱。有些外來人員非學校職工,卻堂而皇之住在教工宿舍,隨意出入校園。相關負責人法治意識淡薄,在接到家長舉報後,並未報警,甚至為了維護形象存在包庇或隱瞞事實的不法行為。

——相關的制度政策缺乏。惡性案件在幼兒園高頻發生,從制度方面來看,幼兒園對幼兒保護關注仍然不夠。幼兒園需要制定明確的幼兒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且向家長公示,如明令禁止幼兒園老師單獨接觸孩子,任何情況下必須兩名老師在場互相監督,同時開放校園監控給家長等。

女童性侵案背後的反思:幼兒園此後不再聘用“男教師”?


此外,當前國家現行法律中仍存在男童保護盲區,性侵兒童案件賠償少取證難等諸多問題,構築兒童保護法律體系的工作,遠未結束。社會上對於兒童遭遇性侵後的心理救助滯後,很多地方缺少有資質的心理干預機構,一些心理諮詢所的費用高昂,讓受害者難以得到有效救助等等,這些問題都應該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和反思。

為兒童都能遠離惡性傷害,都能平安、健康、快樂地長大,需要我們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