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山地省的時代來了丨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梵淨山,貴州最新的世界自然遺產。攝/徐俊

-風物君語-

千山萬壑,闊步向前

你印象裡的貴州是什麼樣?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妙趣橫生的喀斯特地貌?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夕陽之下萬峰林的群山環抱中,布依村寨顯得無比的寧靜。 攝/ 黎燦《夕陽下的布依寨》

重重疊疊的梯田?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壯美的雷公山開屯梯田。

獨特的多民族風情?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圍坐一堂的少數民族婦女。

熱火朝天的酸辣?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鹽的稀缺,讓酸辣成為貴州的味覺靈魂。

沒錯,這些都是貴州。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黔東南的民族眾多,傳說[亻革]家人是后羿的後人,有尚武傳統。在服飾上,女子戴紅纓珠帽,衣上有盾、鎧甲等元素,整體色彩以硃紅為主。

這個位居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核心地帶的山地大省,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卻同時將“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館”、“公園之省”等美譽囊括其中。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秋收的貴州里,透著人與地的和諧。

2018年蘋果要將內地iCloud服務託付給“雲上貴州”,梵淨山也一舉將“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和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收入囊中......

為何這一切的脆弱和榮光都匯聚貴州?

答案只有一個:山地!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白皚皚的霧氣和深色的山石撞出別樣的美感。攝/ 李貴雲《朝霧繞天書》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千峰萬壑是貴州

當陡峭的高山和湍急的流水相撞,譁!撞出一個山嶺險峻,河谷縱橫、群瀑懸練的獨特貴州。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貴州地形圖。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在北部大婁山、東北部武陵山、西北部烏蒙山、西南部老王山和貴州中部苗嶺的包圍之下,地勢大致呈西高東低,從中部向北、東、南三個方向傾斜。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烏江,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境內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彭水,在重慶市涪陵注入長江。

這一地勢特徵使貴州境內的水系順應地形大勢,由西、中部向北、東、南三個方向分流,在穿插於貴州大地的烏江、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赤水河等大大小小几百條河流的侵蝕切割下,貴州高原被分割得支離破碎。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三岔河,烏江的支流。

倘若僅有奇峰峻嶺、河網密佈,那不過是南國的尋常景象,

喀斯特才是貴州精彩自然風景中最具趣味的一環。

與廣西桂林秀美的喀斯特孤峰盆地不同,貴州在高原的基底上形成了更宏大寬厚的喀斯特景觀。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每到秋天,貴州赫章大韭菜坪野韭菜開花,是世界同類最大面積韭菜花,被稱為天上花海。《雲上花開》

形態各異的丘陵、溶洞、窪地、河流階地,以其脆弱的環境、多樣的類型和鮮明的特色蜚聲中外,貴州因而被譽為全球罕見的“喀斯特博物館”,作為 “中國南方喀斯特”的一部分位列世界自然遺產之中。

既是博物館,喀斯特的形態便不會單一。

它可以是“水雲生處龍翻騰,雷鼓嘈嘈震宇寰”的瀑布。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黃果樹瀑布作為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以高峻閣大聞名於世

也可以是由溶洞伏流、天橋石林、懸崖絕壁、峰叢幽谷的“九洞天”。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九洞天由九個通天大洞和幾個暗湖、溶洞組成,烏江水系上游六仲河水穿洞而過。

更可以是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的荔波小七孔“超級盆景”。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鴛鴦湖——兩個大湖、四個小湖串聯組成的奇妙水網,一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岸嶙峋、犬牙交錯,濃蔭圍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測,湖水四季恆溫。

亦可以是“奇峰聳立,怪石穿空露崢嶸”的雲臺山。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貴州施秉雲臺山雲黑衝喀斯特奇觀。

甚至可以是“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磅礴數千裡的西南奇勝——萬峰林。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萬峰林,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譽為“天下奇觀”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高山險水的背面

喀斯特地貌美則美矣,但石漠化和遍佈的孔道、落水洞也使水土保持成為難題。

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為了獲得一塊小如桌面的土地,只能砍掉原有植被,從一個個石臼、石縫和碎石中收集土壤,集中堆積在一處,形成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層”*。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密密麻麻的水稻安插在鏡面般的梯田,恰是農民的汗水凝結了此般美景。

梯田由此而來。

“壩、衝、坪、坳、塘、坡”等相對平坦的土地,在貴州更是受到了極大的重視,成為人口聚集之地,並經常出現在地名之中。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黔東南州中部分帶“壩、衝、坪、塘、坡”的地名。

連綿山區的阻隔和縱橫江河的割裂使得貴州世居的眾多民族始終難以像平原地區那樣深度融合,地理因素雖不利於貴州形成統一的政治經濟實體,但隱於群山的古老文化也因此得以完好保存。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舞動的巨龍,升騰著當地人對生活的熱愛。

貴州散落分佈著50個民族,漢族通常生活在城鎮和交通沿線附近,在山間安營紮寨的往往是苗族、瑤族和彝族,仡佬族青睞山谷生活,傍水而居的多為布依族、侗族和水族。

“漢族住壩頭,侗族住水頭,苗族住山頭,客家住街頭”。

侗寨的鼓樓飛閣重簷,氣勢雄宏。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侗寨鼓樓,星光般點綴著烏瓦的世界。

苗銀閃閃發亮、苗繡色豔紋繁、巫儺文化古老而神秘。

布依族的石頭寨就地取材,蠟染技術精妙絕倫。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畫蠟是蠟染中最有創造力的一步,手藝人往往對圖案瞭然於心,用銅刀作筆,直接在布面上畫下蠟跡,就決定了最終的紋樣風格。

水族的古文字(水書)獨具特色,飯稻羹魚是他們的日常。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時光在水書先生和水書身上留下的痕跡。

彝族的火把在這裡燃燒,畢摩(祭司)和蘇尼(巫師)備受尊敬。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畢摩指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為“唸經”之意,“摩”指“有知識的長者”。

除了文化,多民族的特點還表現在貴州省的行政區劃之上。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貴州行政區劃圖。

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這裡以山地為基礎的人文景觀一起,成為貴州的名片之一。

只有幾乎完全被山地覆蓋的黔西南,才能誕生二十四道拐這種極致風光。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二十四道拐,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城南郊1公里處。它是抗戰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

也只有黔南平塘縣克度鎮綠水村的“大窩凼”窪地,才剛好適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中國天眼,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迄今為止看得最遠、看得最清的望遠鏡,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在貴州,亦只有喀斯特地貌最少的黔東南,才能一舉包攬“貴州十大梯田”中的四個——加榜梯田、高要梯田、雷山西江梯田、黎平堂安梯田。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遵義,控扼川黔

地處大婁山脈黔北要道的紅色遵義,無疑是山地省貴州的另一張名片。

位於貴陽和重慶兩個區域性的節點之間,靠210國道、蘭海高速、川黔鐵路和渝貴鐵路連接南北的遵義控扼川黔,勾連古今。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烏江大橋G75蘭海高速貴遵段。

由貴州金沙一直向東北延伸至重慶市南川的大婁山,不僅阻隔了如今匯川區和桐梓縣之間的溝通,還在東部構成了芙蓉江與洪渡河的分水嶺,同時讓匯川向西進入赤水河流域困難重重。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唯有鬱鬱蔥蔥的綠色能代表貴州。

在一系列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中,婁山關是溝通川黔南北的罕見缺口。對於出行者而言,除經婁山關外,只有翻越數倍的山嶺繞道洪渡河或是赤水河。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婁山關,川黔要扼。

因而只要佔據婁山關,遵義以北便有了軍事屏障,這也就不難理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婁山關大捷,為何如此重要了。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重重疊疊的大山,見證著往期的崢嶸歲月。

而1935年那場被寫入教科書,“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讓遵義在中國家喻戶曉。

至於遵義的過去,還可以追溯得更遠。

居於群山之巔的海龍屯,是貴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作為統治播州700多年楊氏土司的古軍事屯堡,這裡除東南一條通往山頂的小道外,三面皆是絕壁,銅柱關、飛虎關,殺人溝,光聽名字就不難猜測其的險峻。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三十六步天梯,建在陡峭山崖,連接飛虎關的必經之路。

恐怕沒有人會否認,“黔北糧倉”遵義的口音與重慶話十分接近。

史稱“播州”的遵義,自唐末到明末一直屬於四川。直至清雍正年間,雲貴總督鄂爾泰在貴州大力推行“改土歸流”,勘定調整貴州省界時發現赤水河流域,川貴兩省界線不清,犬牙交錯不利於管理,而遵義府位於黔北中心卻屬於四川管轄,上書北京後遵義才劃屬貴州。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匯川區南京路,黔路之上的多彩貴州。

所謂“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鹽的稀缺和酒的香醇共同構成了遵義的味道——辣與烈。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熱火朝天的辣。

在為重慶火鍋供應辣椒的遵義,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風靡全球的老乾媽在陶華碧的家鄉並不普及,畢竟這裡的人太懂辣了!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赤水丹霞瀑布。

遵義老城協臺壩菜市場中,調料攤檔最醒目的位置擺滿了各式辣椒,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製作工藝的辣椒以令人難以想象的複雜方式鋪陳開來,香辣、煳辣、油辣、糟辣……只是關於辣椒的冰山一角。蝦子鎮則成為了辣椒的天堂*。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赤水河大瀑布。圖/ 圖蟲·創意

赤水河畔的茅臺鎮則以酒得名,憑藉醬香茅臺聞名中外。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貴陽,山與城的盆景

省會貴陽的喀斯特地貌分佈太過廣泛,以至於城內常見山丘,突兀地插在樓宇之間,見縫插針地搶佔著城市的一席之地。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山與城的組合。

山與城的組合使貴陽一環內的人口密度堪比香港,曾獲“小香港”的名號,緊貼一環北沿的黔靈山和香港中環邊上的太平山一樣,與都市短兵相接,饒是面對規劃修整,也依然頑強屹立。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貴陽夜景,小香港的味道。

貴陽城中心在老貴陽人的眼裡,就是從紫林庵、噴水池到十大字,步行40分鐘幾乎可以到達中心城區的任意一點。

山的阻隔限制著貴陽市中心的延伸,卻也成就了這裡的煙火氣。城市小,大家來往密切,彼此熟識,相互扶持。夜宵攤和早點鋪無縫對接,24小時不間斷地吃喝玩樂是屬於貴陽的傳奇。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月光下靚麗的雨那窪村這張照片,是二次曝光照片,照片中展現雨那窪村在脫貧攻堅中,攻堅克難,不斷刷新該村歷史最好記錄,村容村貌發生歷史性的蛻變

清晨的腸旺麵館裡撒著紅油,香臭並舉的湯麵,特製的酸辣泡菜、豆腐果、腦髓卷、絲娃娃、無所不包的火鍋、組合多樣的蘸水……多得是山外聞所未聞的味道。

“這座城市不大,嘈雜,各類閒雜人等常無名頭地聚集在一起,理由當然是喝酒、玩耍。熟人多,多數叫不出名字,但總會在小吃攤、飯館、酒吧、夜總會一段很合適的時間見面,相互點點頭、笑笑……這座城市陰霾的天氣卻擋不住居住在這裡的人的歡樂,大喊大叫和盡情地宣洩”。——畫家董重”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華燈初上的鄉村,閃出別樣的風情。

看起來有點像成都,但好在大數據的加持為貴陽增了一分獨特之處。

“三十年前錯過廣東、浙江的機遇,今天不能再錯過貴州。——馬雲”

2018年阿里雲宣佈貴陽將成為全球備案中心與技術支持中心,蘋果的亞洲最大數據中心也將在貴安開建,能得大數據青睞,山地功不可沒。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橋,跨越巍峨的山峰,勾連對岸的人群。

千山萬壑的地形提供著水電優勢,恆溫的天然山洞對精密而嬌貴的儀器十分友好,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價格,雖處地震帶但穩定的地質條件、多年以來各路黔道的建設與開通成為克服山地阻礙,建設大型綠色大數據中心的有利條件。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光點亮貴州的同時,霧又蒸騰出自然的活力。

貴州就這樣一步步從“夜郎自大”的南蠻之地,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闊步向前,於2018年突然在世人面前驚豔亮相。

妙的是,對貴州而言,一切不過剛剛開始。

貴州,何以成為山地傳奇?


▲風馳電掣,漸入佳境。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馬嶺大橋,是汕昆高速公路路段,為貴州人民的生活帶來便利。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