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1994年,北野武出了車禍,差點喪命,癱瘓在床上的日子,他在想什麼呢?他的精神在車禍後比之前更飽滿,那場車禍使他領悟到,命運這種東西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左右的。不論什麼樣的命運在前面等著你,你都只能默默接受,而無聊的人生他不要。

復出拍攝《壞孩子的天空》期間,他已經回到電視攝影棚,但是他總忍不住問自己:我的末日是否已經來到?因為我的節目收視率下降了。

北野武真的轉變了嗎?從某種意義上沒有,他骨子裡的那種不矯情的人生,這個認知他從未妥協。他只是學會從一個柔和的角度展現那些絕望的、欣喜的或正在騰昇的情緒。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壞孩子的天空》裡面的新志和小馬就像一個物的兩面,他們學習不好,兩人天天混在一起,是老師眼裡的“笨蛋學生”。可他們性格迥異,一個奔放、自大,一個卑微、沒有主見。這是事物的兩面,不管是拳擊夢還是老大夢,他們都失敗了。

等你成為拳擊王,我成為老大,我們再見面吧。

他們的失敗就像經過橋洞時,奔跑著,渾身都是荷爾蒙,卻遇到一個失意的中年人,孤獨的坐在路邊,學著他們的樣子,雙手只是在空中比劃兩下,拿起那杯廉價的酒,默默飲下,然後“呵呵呵”的笑起來。

這不經意的一幕,導演安排的很巧妙,曾經的青春年少,是中年的下酒菜。

而在整部電影迷茫的氣息裡,唯一讓人騰昇希望的大概就是那對漫才同學。從高中起,他們就在一起,給身邊的同學表演,從臺下觀眾寥寥無幾到座無虛席,這中間經歷了什麼,也只有他們知道。

這難道不是北野武曾經人生經歷的寫照?從壞小子到漫才再到電影人,北野武眾多電影裡都有自己的影子。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想起北野武寫的《淺草小子》

淺草,位於東京都臺東區以淺草寺為中心的老城區,東京最具代表的大眾娛樂街區。而北野武有幸來到了淺草,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人。

北野武出生的地方類似貧民窟,那生活的人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居住環境惡劣,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品質就如他的父親:大字不識,脾氣暴躁,幹苦力,酗酒,打老婆,罵孩子。

而北野武能有現在的模樣,全歸功於他的媽媽佐紀,重視教育。雖北野武后來退學,走向社會,與母親斷絕來往,但母親對他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

北野武自述了一部導演“北野武”前傳——淺草小子“彼得武”。在淺草法蘭西座師從深見千三郎的日子,決定了“彼得武”日後的人生。

只有淺草。去淺草決一勝負。淺草就是一切。淺草在呼喚我!滿腦子裝的都是“淺草”這兩個字,我開始坐立不安。也許此時,我內心裡奔湧的,是曾經做過說書藝人的、已經不在人世的祖母的血脈。雖然我還不太肯定……

在淺草,學徒時期的北野武生活貧困但善於思考,他歷盡了淺草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各種窘態,也為自己開拓了新的生存之路。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他們的青春離我們近嗎?真的,很近,電影中的人總有一個是我們青春的模樣,那青春的感覺也是一樣的。學習的好壞不是根本,但總是在無形中被身邊人影響,慢慢改變人生軌跡。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拉幫結派的小混混式的人物,打架,與老師對著幹,與一切對我們好的人對著幹,比如父母、師長等。

渾身上下都是用不完的荷爾蒙,以為青春有無數個答案,只有自己堅定的走,才發現青春與成年社會一樣殘酷。我們那時候遇到的難題,未來的人生不會少,只會遇到更大的難題,等待著我們去歷險。而誰也不能輕易定義別人的人生,道路漫漫,不知道會經歷什麼樣的風景。

別人說什麼不重要,只有自己去歷險,去掙扎,去自我救贖,才能開拓新的生存之路。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北野武算是日本電影界的大師嗎?應該算的,最起碼他被黑澤明指定說是接班人,日本電影的未來要指望他呢。

賈樟柯曾描述侯孝賢的樣子,說他的容貌既有野蠻生長的活力,又有學養護身的雅緻,正是那種一代宗師的面相。感覺北野武也是如此,他和侯孝賢有很多共同之處,青春時代的記憶尤其相似,而在電影裡展現出來最大的特色:真。都喜歡拍自己喜歡的人和事,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更在乎自己的心,活的肆意灑脫。

有人說《壞孩子的天空》是北野武半自傳體的電影,而這部電影感覺最不北野武。

快到八月的時候,盛夏的午後。一個運動衣配短褲,腳踩人字拖的青年出現在淺草六區的街頭——那就是我。

這樣一想,我開始對他們的空談感到憤慨,覺得這一切實在愚蠢,以至於失去了跟他們繼續交往的興趣。

其實,我也面對同樣的問題。難道就這樣一輩子浪蕩下去?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不能這樣浪蕩下去,卻又沒有好好讀書,人生的出路在哪裡?

現實中的北野武是一個漫才天才,而劇中的漫才少年,雖沒有給出太多鏡頭,但關鍵的時候,這兩個無名無姓的人就是亮點,就是答案,堅守自己想要的,堅持下去,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看看答案是什麼!

北野武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所開創的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學。這部電影裡沒有體現北野武一貫的暴力美學嗎?

正如倪震所總結的那樣:北野武的暴力觀清晰而強烈地指涉人格尊嚴的捍衛,生與死的抉擇和以惡抗惡的偏執。北野武對於暴力的運用並不是出於製造情節衝突的需要或是單純的視覺奇觀,而是賦予暴力某種特定的觀念。

所以,電影中的小馬,失去了一隻胳膊的代價(被黑幫用刀砍壞),這隻胳膊是北野武看待世界的眼光。

用《北野武的小酒館》那句內心獨白來說就是:雖然我說生的快樂,但那並非僅指快樂的記憶。哪怕是殘酷的、痛苦的經歷,只要它能讓我品嚐到活著的滋味,就算是一種快樂。

王小波曾就寫過這樣的話: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而在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可是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緩慢受錘,北野武顯然不接受,他不願意活成別人眼中那個特定的人。就像老師眼中那場模擬考試,不要在難題上糾結,到最後,會做的都錯過了。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北野武的電影裡,他最喜歡用“藍”作為主色調,《壞孩子的天空》裡也是如此,為何他對藍色如此痴迷?

甚至在他自己創立的服裝品牌,主打顏色就是北野藍,這個“藍”也是他電影中常常出現的顏色。

《壞孩子的天空》就是以藍色為基調,主演身上常常穿著藍色的衣服,背景色幾乎全是淺藍;《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去年夏天,寧靜的海》裡大片的藍,背景藍,海藍,天藍,水藍,在配上久石讓的音樂,天作之合,彼此成就,光是想就是享受,寧靜,美好。

“藍”色作為三原色之一,最開始是不被人認可的,幾乎沒有人喜歡。“藍”是消極、頹廢、迷茫、抑鬱的,同時“藍”給人最強烈的感覺是寧靜,平和。

而在電影中,從有形的空間看,藍色是消極的,是冷色調,更是一種精神層次的東西。

歌德在《色彩學》裡說:藍色給眼睛一種特殊的幾乎無法言說的感覺,如同看到眼前飄過的令人愉悅的事物,會不由自主地跟隨它。我們喜歡藍色,並不是它強迫我們去看,而是它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關於“藍”,北野武如是說:

藍色一方面可以從情緒上表現出求生的艱難,另一方面,從藝術角度講也可以襯托出人物複雜細微的內心變化。

新志與小馬,一個騎車,一個快速奔跑,在天橋上,在藍色的陪襯下,久石讓的配樂下,不覺得他們是壞孩子,而是為夢想努力奔跑的人。那一刻,哪還有什麼暴力美學,頹廢的青春,迷茫的人生,全都是自由感情的噴發。

因此《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的意義,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

這是一部讓我重新適應社會的電影,象徵我已經走出那段艱難的時期,有些人以為我已經完蛋,再也不可能回到電視圈,更別提電影圈,這部電影是我的反擊。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壞孩子的天空》為什麼說青春殘酷?

日本青春純愛電影大師巖井俊二說的很到位:青春之所以殘酷,是來源於青春的撕裂感,一方面是美好的青春年華,另一方面卻又是殘酷的現實。

正如電影最後展現的畫面,經歷的生活的苦,新志和小馬像曾經那般在學校的操場上肆無忌憚的騎自行車。

新志:小馬,我們已經完蛋了嗎?

小馬:笨蛋,還沒開始呢。

就算當不了拳擊王,成為不了老大,曾經的笑容,在瓦藍的天空下,美得令人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