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浩瀚的海洋中有無數神秘的地方,像是大名鼎鼎的
百慕大三角地區。由於自哥倫布以來無數水手摺戟於此,因此又被稱為“航海者墓地”。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一個神秘、平靜而貧瘠的地方,那裡也有一個響噹噹的稱呼——航天器公墓。那裡荒涼、寂靜,離它最近的人類居然是距離地表400多公里的空間站中的宇航員。這,就是有名的“尼莫點”。
2019年7月19日,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圓滿完成任務並受控再入大氣層,與很多航天器一樣降落在尼莫點。而2018年4月2日,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也再入大氣層,墜入這荒蕪的南太平洋。如今,已有260餘艘航天器在尼莫點結束使命。
尼莫點不僅埋葬著人類智慧的結晶,這裡也有曾經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海洋怪聲”。那麼,它在哪?為什麼要讓航天器墜落於此?這裡傳出的“海洋怪聲”究竟是什麼?
海洋難抵極
尼莫點其實並非一個“點”,而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區域。在1992年由加拿大測量工程學家家赫爾沃耶·盧卡泰拉發現並命名。“尼莫”這個名字則是來源於《海底兩萬裡》中鸚鵡螺號潛水艇尼莫船長的名字。
該地位於南太平洋迪西島、努伊環礁和南極洲的馬赫島三個島嶼圍城的三角區域之間,座標為48°52.6′S123°23.6′W。
在拉丁語中,“尼莫”意味著為“no man”,即“沒有人”,這很好地概括了尼莫點的特點。它距離世界上任何大陸都超過2600公里,最近的陸地迪西島也有2688公里。距離尼莫點最近的人類居然是位於距地面400公里的空間站宇航員。因此尼莫點正式名稱為“海洋難抵極”。
正是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埋葬有260多艘宇宙飛船。
航天器的墓地
尼莫點1971年接收了首艘退役飛船,在隨後的時間內共有260多艘退役飛船墜入此地。
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 的航天器,超過140艘的補給飛船、6個禮炮號空間站,還有和平號空間站。除此之外,還有4艘歐洲航天局的飛船,7艘日本飛船和一枚spaceX的火箭。
我國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也墜落於此。
目前尼莫點埋葬最大的航天器是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它重達143噸,於2001年3月進入撞擊軌道,並於距地面95公里處開始解體,最後僅有20噸質量分為6塊落入尼莫點。
在新聞裡我們也會經常看見“XX衛星已墜入南太平洋預定地點”,一般來說指的就是尼莫點。為什要找這麼一個點接收廢棄衛星呢?這都要從一張400美元的“罰單”說起。
400美元的罰單
在1979年7月11日,NASA首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完成任務墜入大氣。那個時候其實並不像現在有著對退役飛船比較完善的處理機制,因此NASA並沒有過多幹預天空實驗室的墜毀,於是它一路火花帶閃電地墜落到了澳大利亞西部的艾斯波蘭斯郡。
雖然這一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當地居民不樂意呀。誰會願意自己的居住地突然掉一個天外來客呢?但是當時並沒有相關的國際法規範這類行為,因此該地居民只得以“亂丟太空垃圾”為由,向美國提出400美元的罰單。
從數字就可以看出,該地居民也是出於無奈,只想讓NASA表個態。但是最終NASA也沒有支付這筆賠償。不過在2008年,一名美國加利福尼亞的DJ聽說了這筆罰單,隨後他向聽眾募集了400美元,並以支票的形式向艾斯波蘭斯郡支付了“罰單”,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
在此之後各國都開始更加重視對於廢棄航天器的處理,開始更注重引導其墜入無人地帶。
不過在接收了這麼多航天器後,尼莫點的自然生態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其實duck不必擔心,因為那裡“毛都沒有”。
真的毛都沒有
上圖是全球大洋環流的示意圖,紅圈圈起來的地方就是尼莫點所在處,可以看出,尼莫點被西風漂流帶、秘魯寒流以及東澳大利亞暖流團團圍住。
因此,來自大陸的養料會隨著幾條環流繞著尼莫點走而不會抵達尼莫點,由於距離大陸過於遙遠,連風也沒法吹進來多少有機物。
這就意味著尼莫點周邊海域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餵養生物的有機物,因此該地幾乎沒有生物可尋,那個地方也被科學家稱為“世界海洋中生物活性最低的區域”。
所以也有人認為這裡是體驗孤獨的最好去處。
不過在深邃的海底中生命還是有一線生機的。在尼莫點的海底,有一條延伸自加利福尼亞灣的火山海底線,那裡會產生熱液噴口,源源不斷噴射出一些熱水和少量有機物。因此,儘管那裡有超過400倍的大氣壓,仍舊有細菌在此茁壯生長。
但生命終究只生活在這幾千米深的海底,而沉沒的飛船碎片多數在4.2千米深的海里,根本不會對生態造成什麼影響。
可以看出,尼莫點似乎天生就是為處理“廢棄飛船”而生,不但沒有人、沒有魚蝦,甚至連微生物都無法生存,是真的“毛都沒有”。
沒人的地方就會有“怪異的傳聞”,尼莫點也不例外。
海洋怪聲
1997年,海洋科學家在尼莫點以東的海域監聽到一種神秘的噪音,響聲超過了藍鯨——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所能發出的聲音極限,這引發了科學界的強烈討論。
這種聲音被命名為“Bloop”,中文名為“海洋怪聲”。很多人都猜測該聲音是一些未知的“海怪”發出的。
不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已經證明,這些海洋怪聲是大冰山破裂和斷裂的產生的超低頻聲音。之後也記錄過與之類似的“冰裂”聲音。
尼莫點雖好,但不是萬能的
尼莫點替我們解決了無數潛在的太空垃圾,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自前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以來,各國總共發進行了
4000多次發射任務,尼莫點儘管接納了很多廢棄飛船,但是與全部發射任務製造的太空垃圾相比還是大巫見小巫。目前,太空中漂浮著愈1.7億件太空垃圾,可以追蹤到的僅有22000件,這些太空垃圾時時刻刻都在對在軌的衛星產生著威脅。同時馬斯克管理下的Space X計劃發射由4萬枚衛星組成的“星鏈”,以
佔據衛星軌道,不知道此舉又會帶來多少太空垃圾。因此尼莫點雖好,但是治理太空垃圾之路仍是道阻且長。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點個贊,謝謝大家。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更多相關信息可以在今日頭條APP頂部搜索框輸入“尼莫點”搜索即可。